吉吉21天打卡群

《P.E.T.父母效能训练 实践篇》第六章 父母需要满足自身的需

2017-03-20  本文已影响0人  虾米爸爸

第六章 父母需要满足自身的需求

当孩子拥有问题时,父母通过有效的积极倾听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时一回事,当父母有自己需求是,如何有效地满足自身需求则完全是另一回事。

当孩子行为使父母陷入问题区时,父母需要很坚定地维护自己。

一、“你——信息”“我——信息”

行为窗口的下方称为父母不可接纳行为,这个区域代表父母处在问题区,当父母处在问题区时,需要使用的技巧叫“面质技巧”。

12种绊脚石种,很多都使用了“你”,虽然有很多不明显。

你不要那么做
你不应该那样做
你就没有。。。
你为什么那么做
你真淘气
你就像个婴儿
你需要被关注

我们将这样的信息成为“你——信息”,“你——信息”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可以遇见的,极有可能会出现下面一种或几种后果。

另外一种信息可以告诉孩子,他的行为(你不接纳的行为)会让你又和感受以及这些行为会对你有什么影响,这样的信息就不太会导致上述的后果:

当父母处在问题区时,他们会感到沮丧、失望、疲惫、焦虑、厌烦、压力等,他们必须选择一个适合的语言代码来向孩子表达自己心里的感受和想法

“我累了”
"你怎么这么讨厌"

“我——信息”能明确的表达出“我累了”“我不想玩”“我想休息下”这说出了父亲当时的感受,而“你——信息”则不会表达出这种感受,“你——信息”指向了孩子而非父亲。

从孩子的角度解码出的信息:
第一条信息被孩子解码为对自己的评判。
第二条信息则是对爸爸状态的一个陈述。
“你——信息”描述父母的感受时效果很糟,他们多半会被孩子要么解码为他们应当做什么(给出解决办法的“你——信息”),要么解码为他们多差劲(责骂或评判的“你——信息”)。

二、父母需要识别自己的真实感受

在父母使用“你——信息”时,他们无需去识别不可接纳行为到底引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感受。

如果父母试图发出“我——信息”,那么他们就需要知道自己的真实感受——我是生气了,害怕了,焦虑了还是什么。

许多父母在识别自己真实感受时遇到了困难,他们不太习惯这样做。

有一些方法可以轻松的帮助父母了解自己:

  1. 列出清单。看看自己有多少种感受。
  2. 做一个表格。

那些给父母带来麻烦和困扰的行为中,多数都会让父母有这样的感受——让父母担心会被剥夺什么,会失去什么,或者会因某些需求未被满足而痛苦。

  1. 不要花太多时间去找罪准确或者最优美的词语来表述自己的感受。通常这都不是主要感受,而且孩子也不明白这些词语要表达的意思。通常,父母只需要表现那几种主要的感受即可。

愤怒通常是父母们经历了最初的感受之后产生的。

为什么父母们会发出这样愤怒型的“我——信息”?父母们有意识的希望:惩罚孩子或者给他们一个教训,孩子们就不会再有这样一个些能引起父母不好的感受(比如害怕,尴尬,受伤)的行为。

父母们如何才能不愤怒?面对着镜子问问自己:“什么是我真实的感受?”什么是我主要的感受?“什么才是孩子的行为带给我的感受?是害怕,受伤、尴尬还是失望”了解自己真实的感受,并将其说出来,在很多情况下都会让你达成改善孩子行为的目的。

三、发送完整的“我——信息”的重要性

当孩子的行为给父母带来了问题,而父母的“我——信息”未能影响孩子去改善自己的行为,这通常是因为父母使用了一个或多个不完整的“我——信息”。

一个有效的“我——信息”需要3个部分:

1.对不可接纳行为的描述
2.父母产生的感受
3.对父母造成的具体影响(或是结果)

发送“我——信息”的目的是要使孩子改变他们正在做的事。通常仅仅描述不可接纳的行为本身和告诉他们你的感受,还不足以达到这个目的——他们需要知道为什么。

有些时候孩子的行为并未对父母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四、当孩子忽略你的“我——信息”时

“我——信息”不会每次都能影响孩子来改善他们的行为。

“我——信息”是当对方的行为给我们带来了问题时可以是用的最好的方法,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对方的自责、挫败和怨恨的心心理。但“我-信息”不能保证他人能立即、心甘情愿的体谅你的需求而改善自己的行为。

影响“我——信息”成功的因素:

首先,“我——信息”结构必须完整,尤其是孩子的行为给父母带来的实质而具体的影响。

其次,包括:

  1. 当孩子处在问题区时,孩子是否感受到父母会倾听他们。
  2. “我-信息”的强度与一致性
  3. 当孩子抗拒“我——信息”时,父母的反应。
  4. “我——信息”是否提供了解决的办法
  5. 父母使用权威的频率

1. 当孩子处在问题区时,你是否倾听了?
如果你希望孩子听你的(当你处在问题区时),孩子必须能感受到你通常也会倾听他们(当他们处在问题区时),礼尚往来,仅此而已。

“我——信息”可以看做是直接寻求帮助的信号。如果孩子处在问题区,或者他们习惯与类似命令、威胁、说教、评判、解释或者其他绊脚石,他们就不会太有心情在你有问题时提供帮助。

我们 希望,父母在需要倾听孩子之前,自己先成为有效的倾听者。

2. 你的“我——信息”有多强烈
对于有些家长来说,“我——信息”之所以无效是因为信息传递出的感受太弱了,以至于对孩子没什么触动。

在很多情况下,想要让“我-信息”有用,必须要先保证孩子们的注意力在谈话上。通过“我——信息”本身传达足够强烈的“感受”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我——信息"会不会让孩子感到内疚?

除非家长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并过分夸大——发出了那种充满强烈怒气的“我——信息”。

如果父母能真实的表达出自己的真正感受,那么这样的“我——信息”无疑是最有效的——既不会夸大也不会弱化感受。

内疚有两种类型:

  1. “我很抱歉,因为我伤害了其他人”这样的内疚看起来更像是一种行为之后的自然后果。
  2. 一些典型父母的语言经常让孩子感觉到第二种内疚——会让孩子感到“我很坏,很恶毒”,甚至他们的i型努力会充满罪恶感。

好的“我——信息”通常不会导致第二种内疚,因为他只是告诉孩子,他们的行为带给你的感觉,而不是你如何评判他们。

3.换挡的重要性

我们强调父母必须很敏锐的去觉察“我——信息”所引起的孩子的反抗。--从面质转向倾听。

在使用“我——信息”后迅速的转换为积极倾听,是要缓解孩子的抵抗心理——因为你试图要满足自己的需求而要求他有所改变。这与要帮助孩子时使用积极倾听的目的完全不同。

4."解决方法——信息"不是“我——信息”

有些父母再不能接纳孩子的行为时会告诉孩子该如何做,他们认为自己此时也在发送“我——信息”。这样的信息虽然采取了不同的措辞,但实质上仍然是在下命令,或者至少是非常强烈的建议或者提供解决方案。

5."我——信息"失败后诉诸权威

当“我——信息”不起作用后,就开始使用武力,就相当于告诉孩子:”我有个问题,需要你帮忙,如果你拒不帮忙,我会采取手段让你听命于我!“遮掩的信息不回培养出懂得体谅父母需求的孩子。

五、使用”我——信息“的指导原则
  1. ”我——信息“中体现出的父母效能与亲子关系的质量有关。寻求支持是相互的,绝不会是单方面的——就算有单方面的支持也不会长久。
  2. 多练习了解和描述自己真实的感受。多数我们不能接纳的行为背后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威胁到我们,让我们害怕会失去什么。
  3. 如果没有告诉孩子他的行为对父母真实、具体的影响,那就不要期待孩子会改变他们的行为
  4. 不要期待每个”我——信息“都起作用。
  5. 不要认为孩子很脆弱、很容易被伤害。
  6. 如果第一条”我——信息“失败了,试试再来一条。并且让它更加强烈,和你呗忽视的感觉更加吻合一些。
  7. 当”我——信息“引发了孩子的反抗时,注意觉察孩子的额抗拒。使用积极倾听,然后在尝试使用”我——信息“
  8. 告诉孩子们为何他们给你带来了困扰,不是告诉他们他们要做什么,怎么做。
  9. ”我——信息“是满足自己需求的非武力方式,所以,不要紧接着就使用命令,武力或者是惩罚的方式,这只会让”我——信息“变的无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