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么努力,为什么还没有增值

2017-09-12  本文已影响0人  莘莘客栈

读书的时候我们身边往往有这样两类同学,一种是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特别认真,生怕错过任何知识点,不论什么时候总有问不完的问题,下课也会勤奋的预习和复习功课,有时候出去玩或者去吃饭的时候也喜欢抱着一本书,他们用在学习上的时间似乎是别人的两倍.可是学习成绩一直都一般般.

另一种同学恰好相反,他们看起来总是很悠闲,上课也没有看见他们怎么记笔记,平时都不怎么买课外书做课外作业,只是完成下老师布置的任务,可是他们的学习成绩竟然还不错,经常名列前茅.

过去的我们常常喜欢把这两类同学归结于智力上的差异.当出了社会后,发现身边多数人都像第一类同学那样工作很勤奋,可是一直也没有什么成就,再回顾下那些勤勤恳恳的一路走来的人,他们的行动力都特强,看上去很勤奋.但很可惜,这都是’劣质”的勤奋.

那些上课抄笔记的同学,却没有多少时间思考老师讲的话,他们认真听讲确没好好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实质含义,他们确实问了很多问题但他们只要一个答案,却没有去思考这个答案是怎么来的.他们整天看起来忙忙碌碌但很难看到成绩,因为他们思维懒惰,行动里再强,没有经过大脑思维的行为都是无用功的.

之前我老板招了两位新来的实习生小雅和小莲,小雅话比较少,平时也不是特别爱表现,老板分配的任务也不会立即行动把结果提供给老板.而小莲就是行动力很强,老板一旦分配什么任务就立刻完成,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把方案呈交给老板.可是老板一直对小莲不满意,经常批评她做事不经过脑子,那时我还不是很明白.

半年后的考察;小雅把部门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弄得通透,对于工作任务的处理都是信手拈来的从容,小雅已经在部门可以独当一面了,而小莲还是似懂非懂的状态,不能像小雅那样把工作衔接成一个系统,自己主动去完成.依然还是要听从老板的指挥,吩咐一件做一件.

其实前期小雅每接受到一项工作任务前会去思考,而不是毫无方向的去执行任务,她会坐在自己位置上先在头脑里酝酿,表面上看她似乎什么都没做,但实际她的大脑早已经开始运转了。

她会去思考如何完成这个任务,做这个任务的目的是什么,做这项任务有什么意义,我能从中学到什么,跟之前做的事情有什么衔接.做完这个任务后是否还要观察,跟后续的工作项目是否有衔接.这样老板指挥的工作内容就在小雅大脑里形成了一个系统,工作内容环环相扣.后续不用老板安排都明白做完了这件事下一步该怎么做.不仅是工作、我们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只是大部份人只掌握了零碎的片段,不愿去用大脑把这些散乱的知识联系起来.

大多数人都喜欢做自己做过的事情,喜欢呆在自己熟悉的环境。当两件事同时摆在面前,一件事简单,一件事困难,而大多数人会选择做简单的。因而;做一件机械的、不需要思考的事,反而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即使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做这件简单的事情,也不愿意选择只需要一点点思考的时间就能完成的事情,我们宁愿把时间耗费在行动上,也要逃避思考。

爱迪生曾说过:”一个人为了逃避花时间去思考,往往会用尽各种手段”.

然后还安慰自己,我每天都很努力啊,我已经花了在这么多时间去把这些事情做好,天天都忙忙碌碌的,我很满足当下的状态了,然后看到别人轻轻松松拿高薪了又会怀疑,我们这么努力,怎么依然看不到成效。

这些人宁愿在行动上勤奋,也要在思想上懒惰,这就是人和人渐渐形成巨大差距的根本所在.

当然那些看上去很努力的人并非他们不愿思考,而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逃避思考,他们的思维懒惰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更多的是他们的知识积累不够,缺乏远见。以至影响他们的思考能力,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更多停留在表面,思考程度比较肤浅。

若要提升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也并非不可能,只要把握自己的知识积累、多阅读、多学习、多见识、多实践、更多的是思考。虽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要相信厚积薄发的力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