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

2018-09-06  本文已影响0人  橙子好吃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记录暑假在培训机构当一名兼职老师的所闻所感

  为期二十天的社会实践已然结束。回首这二十天来为人师表的日子,我愈发感觉到自己在做的事不仅仅是在育人,更是在树己。在正式开始谈心得以前,我想我应该为下文更好地展开作上一些必要的陈述。

  一开始我接到机构老师分派的任务是对一名六年级女生进行一对一的数学辅导,这对有过初中及高中家教辅导经历的我可以说是小菜一碟,于是我爽快地答应了。“这位学生平时考试一般只能拿二三十分,教起来可能难度不小。”机构的老师在电话里给我打下预防针。“我一定会尽力教好她的,老师您放心。”电话这端的我信心满满。我原以为这只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却没想到后来的经历竟会引发内心那么多的思考以及震撼。我开始思考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应当得到怎样的环境熏陶,也开始意识到人才培养的不易。

  首先是学校环境。与学生接触以后,我感觉到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和抵触心理,而这份抗拒心理恰恰是阻碍她学好数学的根本原因之所在。鉴于我们之间只是刚刚建立了师生关系,我不确定直接问她为什么讨厌数学这个问题是否会勾起她内心某些痛苦的回忆。为了避免过于唐突,我决定在课后多花些时间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有时候上完课我们会一起去图书馆学习,然后下午我们会在步行回家的路上聊天,像久未谋面的老友一样。“我前几年的数学老师很凶,总是打骂我们这些差生,拿粉笔扔我,考试成绩不好还会踹我,讲的话很刺耳,我真希望永远不要学数学。”终于有一天,她主动开了口,带着些许哭腔。“遇到麻烦为什么不和爸爸妈妈反映呢?说不定他们能帮你解决问题。”我轻拍她的肩。“我妈脾气太冲,怕她会把事情闹大。”她顿了顿,紧接着说:“现在的老师挺好的,脾气也不错,只是我真的提不起对数学的兴趣了。”我望着眼前这个可爱又懂事的小女孩,心疼之余,也对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感到愤懑和不满。一时的体罚也许真能起到提高学习成绩的作用,却未免伤了学生的心,留下的阴影也许便是伴随一生的噩梦。教师,原本的天职应当是诲人不倦,何以演化成了“毁人不倦”?并且,为什么这些教师的施暴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控制?一个在于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督导工作不到位。如果校方在平时能注重对教师的课堂进行突击检查,而非在上头领导前来听课前才急急忙忙通知校内上下齐心协力搞好面子工程,体罚之风也许便不会如此猖獗了。如果难以落实监督制度,至少要做到信检举报制度公开化和完善化,并推广到学生当中,在对老师起到一定震慑作用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为捍卫自己的权利发声,而不是在受到委屈之时只能选择忍气吞声、息事宁人的态度。梁启超曾言:“少年强则国强。”而当我们有一天发现我们的少年一个个都唯唯诺诺畏畏缩缩,遇到不公不敢喊停,遇到侵害忍气吞声,我们该如何指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谁又能想到千里之堤竟会溃于一个小小的蚁穴呢?居安思危,才是我们当前应当抱有的态度。

  其次是社会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不太乐观。平时在图书馆一起学习的时候,她总是喜欢时不时掏出手机玩上一阵,有时一个下午也完成不了几道题。即使我和她约定好一起把手机装进包里不许拿出来时,她也总会耍些小花招来偷偷玩上一会。“你平时玩手机主要都是玩些什么呀?”在回去的路上,我请她喝了杯可乐,假装不经意地提起。“刷抖音啊,还有刷空间动态和朋友圈,玩游戏,看一下衣服鞋子什么的,对了我最喜欢蹲在微信群守着红包,有时候能收到好几块呢。”她如数家珍,跟着吸了一大口冰可乐,腮帮子鼓鼓的,像只满足的小猫。我微皱眉头,“可是妹妹,你还这么小,正是在增长学识、了解世界的紧要关头。如果太多时间耗费在手机上,会错过很多成长的机会的。”她顿了一下:“可是我们班很多同学都这样呀。”“可是你想呀,你还在念小学,手机的主要作用也就是用来通讯对吗,这样的话你的电话手表也完全可以代替的。”我指了指她手腕上的电话手表。“可我们班上大家都有手机,只有一两个同学是没有的。”她略显委屈。我愕然。我记得自己上初中时用的还是按键机,平时除了联系家人以外有时候拿来听听音乐就已经倍感满足。才短短几年时间,科技的飞速发展就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智能机人手一台,就连小孩子也不例外。可是科技的发展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小孩子本身就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应有尽有的网络世界恰恰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极为便利的窗口,而他们一旦成瘾,又该如何自拔?于是乎便出现了豫章书院这种应运而生的产物,用惨无人道的手段去为强行这种后果收尾。呜呼悲哉!倘若我们能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是否便不需要在孩子成长时期将其送到某个书院去接受残酷的虐待以疗毒?拥有智能机,成年人尚且难以控制自己网上娱乐的冲动,又何以要求尚未发育完全的小孩?人人常常抱着“出淤泥而不染”的侥幸心理去为自家小孩购置手机,总想着自家的孩子那么听话绝不会成为网瘾少年,哪怕网络环境污浊之处比比皆是,也绝对相信自己的孩子就能从中开出一朵圣洁的白莲。然而远离淤泥,远比绞尽脑汁去想如何从淤泥中开放一朵圣洁的花要实在得多。

  再者是家庭环境。我曾有幸受学生家长邀请到家中做客,孩子的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孩子的母亲非常热情,张罗了一大桌饭菜。就餐的时候,阿姨随手拿起手机点开了热播的电视剧,还热情地推到中间和我一起看,学生则在一旁边看综艺边吃饭,笑得不亦乐乎。我不想扫兴,也佯装热情,却在回家的路上陷入忧思。饭桌上原本当是进行亲子交流的最佳时机,让孩子感到自己的成长被关注、感到被爱何其重要,而现在竟成了各自玩手机找娱乐的时机。况且家长本来就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家长尚且如此热衷于网络娱乐,又该让小孩子如何自持?我想起自己的老师曾向我们介绍过自己的亲子生活,他说自打生了小孩以后,就很少在家里看过电视,甚至除非迫不得已一般不用手机,怕这样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平时有时间更愿意选择陪小孩子看看书、玩玩游戏,出去走走等。时至今日,我仍记得那番话在我心中引发的敬意。是啊,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养成好习惯,家长自己做到以身作则才是最好的方式。想要孩子变好,自己又不愿与之共同进步,又是何其荒谬呢?

  以上便是这次兼职老师经历给我带来的对人才成长环境的思考,思考完毕以后,我真切地感受到一个人成才的不易,先不谈主观动力,单就客观环境中众多诱惑、挫折当道的现象而谈,最终能够顺利过关斩将从而脱颖而出的人是何其幸运。管仲曾言:“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句话恰恰揭示了培养人才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及其中的不易。回望自己一路走来,虽然仍称不上成功,也仍未能成长为社会人才,却也是蒙受了天大的恩泽,这份恩泽不仅来自父母,来自学校,更是来自于养我育我的国家。“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现今的我已然成年,和所有成熟的公民一样,我也渴望着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回报国家。我常常会因为看到祖国内部还有那么多贫苦的人们在忍饥挨饿、受尽磨难而泪流满面,会因为看到同胞与同胞之间或相互欺瞒、或尔虞我诈、或漠不关心的现象义愤填膺。我感激时代赋予我的视野,尽管有时也因为视野之所及而痛苦不堪。我曾憧憬着有天自己也能亲身参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之中,现在的我终于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只要是积极上进的,哪怕只是简单地培养自我、帮助他人,都是在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之中。我知道自己所做的还远远不够,但我会竭尽全力去为自己创造成长的契机,希望有朝一日的我,也能成为社会的栋梁才,并能为后续的人才培养打造出更好的环境而出力,这是继这次社会实践之后我萌生的心愿,也将成为我大学生活随后三年持续努力的动力之一。衷心感谢学校组织的这场实践活动,让我能从另一个视角去感知社会的同时,也无意间塑造了自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