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生活家想法

忘记自己是女子,然后优雅地生活

2017-04-12  本文已影响526人  影子影
图片来自jinbuling-73

人总有慢慢强大的,将这个浮华的世界看得更清楚一些,看穿伪装的事实,看清隐匿的虚假,看透暗处的潜规则,接受一切的不对等,然后努力武装,逐渐成长,直至足以对抗。

我相信看过林老先生《京华烟云》这本书的人对姚木兰这个人物形象一定是特别深刻的。

林语堂在书中借姚父之口说出:"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

读这本书的时候,木兰给我的印象便是,既有着大家闺秀的才气,又有着成熟男人的胆识和眼界。

在我眼中,木兰是属于优雅得有野性的气质型女子。她既能在深闺中从容的优雅,让你不觉做作,又能在战乱时担起一个大家族生存的重任,让你忍不住钦佩。

想来还挺惭愧的,生在那个时代的木兰都能有如此气魄,而二十来岁的自己,显然是缺少了很多这个时代该有的特性的,既活得不够优雅,又缺少年轻的生猛。

二十出头,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年纪呀,满怀热烈地赶路,想象着与一切美好的事物撞个满怀,看那一路的晚霞鲜花,可到头来收获得也不过是一片狼藉和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这样的生活,跟我们想象中的真是很不一样呀,明明幻想的是手持一本书坐在咖啡馆细细品味,可现实中却很有可能是那一个端着咖啡服务别人的人。

二十来岁还真是一个尴尬的年龄,要优雅没有足够的资本,要野性却被现实磨平了棱角。

朋友邀你去以前读书时代常去的清吧放松一下,满心欢喜地准备应下来,摸了摸干瘪的钱包,却只好作罢,嘴里挤出一句"算了吧,太忙了,改日再约。"

可事实上,你却一个人窝在几平米的出租房刷剧消磨,而那份领导催了好几次的文件你却一拖再拖。

既没有年轻人该有的踏实拼劲,也没有长者的老练成熟。总是不甘心于那份平庸,可又狠不下心来对自己残忍;总是嚷嚷要生活得优雅,可又总是被现实折磨得面目全非。

我想,这便是目前很多二十几岁的状态吧。

忘记自己是女子,然后优雅地生活

那天社团开完会,我们几个大三的"老干部"走在路上聊起了职业规划这个话题。顿时发现,大家的转折都好大。

以前立志做一名编导的女同学,现在觉得做后期太累,决定加入考公务员的行列;另一位信心满满要在金融行业站稳脚跟的女生,也以金融水太深为说辞,打算考研出来做一名我们以为"轻松"的老师;而不久以前我也正在密谋一场不用费大力而且能从容生活的工作。

总之,大家似乎都已经忘记了刚进校时自己的雄心壮志了,俨然脱落成了一个历经沧桑的"觉醒者",都想在一份安逸里"优雅地老去"。

从小,老师给我们灌输的理念都是"不畏艰险,勇于挑战"之类的。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开始畏惧那份未知,并且变得手足无措,无所适从起来。

可能在我们的字典里,风尘仆仆和优雅从容总是存在某种古来的敌意。所以便很难体会到经过现实打磨上色过后,那份真正优雅的质感。

Elle时尚主编晓雪曾对"优雅"作出如下解释,"在我二十岁的时候,风华正茂,对这两个字敬而远之;三十岁时,和生活拼得很厉害,觉得做到这两个字很难;四十岁,尘埃落定,方觉‘优雅’更多时候是一种心态。 "

所以我觉得啊,在二十几岁的年龄谈"优雅"两字,尚且有些太早,因为这正是我们甩开膀子大干的好时候呀。

忘记自己是女子,然后优雅地生活

前两天刚好遇见了一位以前一起共事的学姐,于是便聊了起来。

这位学姐是我在大学里见到过成长最快的一个人了。在我眼中,她的成长倒不是增加了多少专业知识,而是学会了如何在一个复杂的环境里应付自如,并且不忘初心。

学姐参加了学校的支教保研项目,并在芸芸竞争中赢得了那十分之一的名额。所以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她便在学校相关部门实习,做着很多女生都坚持不下来的事情,承受着很多女生都无法忍受的区别待遇。

那天她告诉我,这段时间她真正地体会到了所谓的"自我紧迫感"和"社会不公平"。她还告诉我,在这不对等的世界,千万别把自己当女生,否则你会输得很难堪。

学姐那天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

相信很多人和我以前的想法一样,都觉得女生作为社会上较弱的群体(力量上的对比),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关照。

可现实是,这个世界并不会因为你是女生而优待于你,相反它还可能为你多设几道关卡。

所以啊,年轻的我们千万别甘心于只追求那份女生的优雅,而应该让自己更生猛一点。

而我这里的生猛并不是野蛮和泼辣,作为女生,温柔肯定是要有的,但并不是妥协,我们要学会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地坚强,然后让自己在岁月里慢慢优雅起来。

那份优雅,不再是你无所作为佯装出来的一种姿态,而应该是你披荆斩棘归来后理所应当的从容淡定。

愿你我都能做一名清淡欢颜的女子,写高贵情书给自己,做坚强独立的女子,在历经打磨过后,还给生活最优雅的样子。

而二十几岁的生猛是为了以后生活得更优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