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每天写500字阅读推荐

有一种境界叫“宽容”

2019-09-29  本文已影响0人  果量

  说起宽容,不得不说说安微桐城著名的“六尺巷”。

      清代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修房,因地界与邻居发生争执,于是写信向张英求助。

      张英阅信后回家书一封:“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其家人读后顿时感悟,当即后退三尺,以示宽容。对方见状亦深受感动,也让地三尺,于是便有了美名远扬的“六尺巷”。

      张英“宽以待人”的风范, 既教育了家人, 又感化了一方,促成了邻里和睦的佳话。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宽客,不是胆小怕事,不是软弱可欺,而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和精神境界,它能息事宁人,营造和谐,不斤斤计较,化干戈为玉帛。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从一言一行开始,修宽容之心,积宽容之德,拥有比海洋还宽阔的胸怀,拥有比蓝天还高的境界。具体说,应着重把握两个环节。

      一是要容人之言。顺耳之言要听,逆耳之言更要听,因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唐太宗李世民善听群言,尤其是善于釆纳利于朝政、治国安邦的逆耳谏言,才造就了永垂史册的“贞观之治”。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大到一个国家,小到每一个人,只有容人之言,才能不断修正完善自我,立于不败之地。

  二是要宽以待人。法国作家雨果有句传播面很广的名言:“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心灵”。为人,就当有这种心境和胸怀,包容各式各样的人。要真心实意地学习借鉴他人的长处,容纳他人的不足,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切忌嫉贤妒能,摒弃刚愎自用,夜郎自大。

      愿每个人的心中都拥有“宽容”这泓清泉,灌溉心灵的每一个角落,并通过这一泓清泉,随时审视自己的言行,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空”,构建和谐相济的人际关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