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词下的错爱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3gnpvUlj8XJiTYwI56d_g
楔子
海岸边的禁止牌
Coast prohibited cards
经常光顾深圳湾公园的海岸边走廊,特别是在一个人闲暇无聊的时候,海面的广阔总能给人内心以平静,这和仰头望向蓝天的感觉一样,就是这种无边的宽广总能瞬间拂去人内心所有的糟杂。
在海岸边走着,大批的游客,纷纷站在沿水的砂石上,面朝大海,拍下一张张美艳的风景画。
在越走越远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个树立在岸边的禁止牌,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禁止游泳、禁止戏水、在此止步、涨潮期岸边危险、转角处,风景更美(如公园等其他地方的也有相似的表达,就不举例了)。
我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些禁止牌文字的时候,眼中看到的是什么,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同,脑补画面肯定也是五花八门,我就来说说,我眼中看到的是什么吧。
禁止游泳=游泳
看到禁止牌的此时,海里游泳的画面,瞬间占据了我的大脑,如果不是自我控制力强,我恨不得马上跳进海里游上一游,享受那自由的畅快。
禁止戏水=戏水
看到“戏水”字眼,原本无所事事的我,想到原来人间还有这等乐子,戏水是什么样子呢,立刻脑补画面,戏水多快乐啊,清清凉凉的,小脚丫在水里还可以溅起水花,于是一冲动真的更靠近岸边,手不自觉地划过水面。
在此止步=止步
止步于此,呆呆看着就在我眼前的海面,不知道为什么要止步,只是知道既然说是止步,那必然是前面有什么不好的东西,大家一定觉得“此女傻,前面有危险啊,掉到水里会溺水,会失去生命的,都不知道,都没有意识到”,但如果没有人说起,我的大脑还真的发不出这指令,因为太累了,只想四处游荡,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顾,就这样走着就好。
涨潮期
岸边危险=危险
看到“危险”两个字的时候,我的全身开始哆嗦,我想到的危险是高楼坠下全身的浮肿和疼痛,是掉到水里不能呼吸的绝望,我想要活着,好好活着,于是不自觉的向后退缩了几步,离得远远的,远到那种不安的窒息感完全消失。
转角处
风景更美=比这还美
美,比这还美,这不就是我四处闲逛最想收获的嘛,为什么不去看看,本没有时间的我,不想浪费半点时间在任何不会给我带来效益的事情上,于是没有片刻的停留,满心期待地向转角走去。
朋友们,我的脑补画面,你们除了看到傻,还看到了什么?
有没有看到那不自觉产生的下意识行为,是的,那就是人类的“顺应认知”,无需任何加工,直接从潜意识调出来的行为指令。
是不是有点可怕,原本的一番好意,却因为习惯性的表达方式,更促进了最不想发生的事情的发生。
其实,心理学对这种行为的研究数据也早就有表明,否定表达方式下,人们记住的更多是后面的字眼,很多商家也早就利用这一特性获得更多利益,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常常被我们忽视。
就这样,否定词下的爱,“不要说谎”,”不要看电视”,”不要说脏话”,成了最标杆的错误引导,铸成错爱。
那我们能改变什么?
认知
不是所有人都能懂你的本意,
不是所有人都能意识到指令的前缀是“不要”,
我们最想看到的结果是别人遵从我们的意愿行事,既然这种方式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何必做无用功。
我们可以怎么做?
换种方式表达
把“不要......”变成“要......”,干脆简明的说出你要对方做什么,怎么做,看似有点霸道,但从华生的行为派来看,这就是最佳方式。
把“不要......”变成“希望......”,温婉柔和地说出你期待对方做的事,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渴望,有时候就是因为被信任,才不会让你失望,才更愿意跟你走。
文字的力量是充满无穷想象力的,即使最理性的人也会有感性的脑补画面,这也是在图片/视频/语音众多信息承载体盛行的同时,文字仍经久不衰的本质吧。
懂了么,正向的表达方式,你会更容易得到满意的效果。
认识隽儿
专栏播报
每周三早上8:00 《如你所愿,说出你的故事》
主讲:生活心理学/情感案例分析
每周五早上8:00《灵魂补给站,给生活加味药》
主讲:情感小故事/情感散文/诗集/美文品鉴
每周六早上 8:00 号外《个人专场答疑》
主讲:个人专场情感案例综合分析答疑
有时微主也会偷懒,周三/周六空窗是隽儿最想看到的事。
主创隽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培训生,资深互联网社交产品人,喜欢写文,喜欢交友,喜欢家庭/情感/生活心理学分析。
end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渡人,亦是渡己。
隽爱暖暖《如你所愿,说出你的故事》
每周三早上8:00
隽儿陪你聊点生活心理学/情感案例分析。
如果你看到文章有所触动,
如果你也有家庭/情感/生活相关心理困恼,
如果你也有更多故事想要分享,
欢迎微信公众号留言,我们为你开办专场;
情感心理案例分析,有专业心理咨询师为你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