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油服荟@油田精益管理

王窑水库“四位一体”安全环保管控治理

2018-03-31  本文已影响6人  油田提质增效研究院

安塞油田地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水系发达。第一采油厂主要生产区域内的王窑水库为延安市一级水源保护区,距延安市65公里,目前库容8900万立方米,正常储水量2000万立方米,是延安市50万人的唯一饮用水源。该水库位于杏子河流域,水库上游油田生产区域历经三十年开发,基础设施老化。随着新“两法”的颁布及地方政府的严格监管,安全环保形势日益严峻,现有工艺已不能满足安全环保的要求,从地下井网、地面流程及管理流程三大系统实施老油田再造,加快隐患治理及示范区建设,确保杏子河流域安全,为安塞油田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实施背景

王窑水库上游生产区域特别是张渠、杏河区地面集输站场管线设施跨越杏子河,现有地面集输系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安全环保要求,安全环保形势日益严峻。

(一)法律法规及各级政府的要求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对水源保护的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企业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采油厂迫切需要进行隐患治理来适应新《两法》等三项法律的基本要求。其次,国家环保部、陕西省政府、延安市政府层层下发执行标准及管理办法,要求采油一厂进一步提高油田开发环境保护意识,加大隐患排查和整治力度,预防和杜绝较大以上环境污染事故发生。

(二)企业上级部门的要求

集团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油田公司各级领导始终把安全环保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提出了在新“两法”的环境下,要进一步加大安全隐患治理力度,不受控的管线要坚决治理,守住安全环保底线。同时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地理环境区域,修改和提高建设等级,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做到隐患整治分批分层重质量,确保安全环保隐患受控,时刻绷紧安全生产红线,确保油区环境平安稳定,塑造中国石油良好形象。

(三)油田自身发展的需求

安塞油田40%生产设施位于王窑水库流域,位于主河道、支流50m以内的一级井站21个,运行风险高。库区上游84座站点中35座运行超过10年,运行10年以上站点及管线分别占到41.6%、45.8%,站内管网、设备腐蚀、老化严重,正常运行困难,需要通过优化更新保障长期运行。随着井网变化,形成裂缝侧向加密、排状注水的注采井网模式,促使地面系统进行相应地调整来适应液量的变化。

二、主要做法

在充分论证基础上,以杏子河主河道为主要对象、侧河道为次要对象,从系统优化、隐患治理、三道防线建设、企地联合防控“四位一体”开展库区安全环保管控建设,确保王窑库区生产安全受控运行。

(一)系统优化

1、提升井网适应性。根据区块开发年限、开发矛盾,编制《王窑库区地面流程再造工程方案》,通过加密、更新、转注、弃置等手段,重点对占全厂产量近75%的长6油藏实施地下井网再造,确保老油田长期稳产和提高最终采收率。对沿河、顺河100m内、穿跨越河道的站点、管线迁建到分水岭外,对沿河主河道100m内存在重大隐患实施封井,在道路内侧及地质条件稳定区域内新建并重打更新井完善井网。

2、完善技术对策。对水库上游地面集输系统优化调整,减少跨越主河道管线。采出水管线更换为非金属管材,使用耐腐管材,高后果区域试验高分子合金复合钢管,并对近三年新建管线实施内防腐。建立腐蚀检测机制,逐年开展管线腐蚀检测工作。集输油管线配套专业泄漏监测系统,接转站以上管线配套阴极保护装置。加强措施废液回收点建设,并完善废液介质监测体制。完善主河道跨越防护设施配套,提高跨越防护能力。

3、优化井组出油管线。更换服役10年以上的管线。优化简化超期服役、频繁破损、高含水管线,通过改向、采取树枝状串接工艺等,减少管线数量和长度,配套HCC内防腐工艺,实现管网更新。对由清水转为采出水的钢制管线更新为非金属防腐管材。

4、实施主汛期关停措施。按照延安市政府对水库流域生产安全环保管控要求,分5年关停王窑水库一级保护区内的生产设施。编制《王窑库区主汛期关停方案》,根据气象预警制定分级关停及清水替油措施,要求主汛期关停王瑶水库上游区域井场及输油储油设施,汛期后经相关部门评估后再投入运行。

(二)隐患治理

1、开展管线清水试压。采油一厂自2015年开始对全厂2219条含水油管线试压并实行清单式管理,其中2015年试压1706条,2016年上半年试压完成1883条,已全部采取措施治理。

2、开展管线检测评价。2015年选取不同服役年限的114条集输油管线检测,其中王窑水库流域检测管线73条,运行10年以上42条占57.5%。其中运行10年以上的管线腐蚀速率明显较大,壁厚损失在40%以上。

3、站点隐患治理。按照公司“两线两库”隐患治理要求,在王窑库区开展隐患治理16项。优化更新运行10年以上老化腐蚀站点,其中站点改扩建2座、集油管线改向5条、采出水管线更新2条。共计关停站点6座,治理站点23座,新建索跨1座,新建阀室6座,改造数字化增压撬12座,站内管网及设备设施更新11座。治理后,老化站点得到更新,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

4、管线优化及更新。优化更新运行10年以上老化管线、腐蚀检测建议更换管线、试压破漏管线。共计治理管线158条,其中站点集油21条,井组出油137条;治理采出水管线27条。治理后消减拉油点5座,减少跨河管线4条。

(三)三道防线建设

1、完善王窑水库应急体系。王窑水库周边建立公司级应急库2个、一级库2个、二级库2个、三级库1个、厂级库4个,水上应急抢险中心1座,拦油坝3座,围油栏6座,水域视频监控点4处,抢险码头1座,应急抢险道路3条26km。同时组建50人的“三级梯队、四大主力军、五大战区”应急响应体系,有效提升了应急能力。

2、强化数字化远程监控。2010年通过完善数字化管理系统,针对管道预警系统存在的问题,以杏河为试点,开展现场交流、分析与整改,采取分级预警设置、参数修订、压变更换校正等工作,建立输油泵运行监控平台及水库拦油设施视频监控,形成两道防线,杏河5个站控报警次数由之前的1301次/天下降到615次/天,目前在全厂推广实施。

3、完善“四控”管理模式。牢固树立“管线泄漏是管理问题”的理念,建立完善以井站安全监控、管线风险预控、应急抢险管控、环境风险受控“四控”为核心的库区流域环境风险防控闭环管理模式。通过落实数字化三级监控、明确四级责任主体、推行四级响应预警机制、绘制区域环境风险信息导图,实现从点面防控到区域受控的转变。

(四)企地联合防控

1、推进闸坝建设工程。结合王窑水库水体安全及库区周边环境三年治理工程要求,在王窑水库上游主河道及支流建设“六闸六坝”防污染闸坝建设工程,并完善井场围堰、干沟土坝、支流水泥坝建设。建设各类拦油坝154座。

2、出台管道管护办法。管道管护包括管道本体、拦油坝(拦油桩)、管道穿跨越、截断阀室、管道标识、阴极保护、水工保护、通信监控等。各基层单位根据所辖管道的管径、敏感程度,实施分级分类管护,建立作业区(大队)领导、机关组室、站控中心、岗位(维护岗)“四级承包”管护制度。

3、推广文明水库管理。以创建平安油区为载体,发挥企地优势,实行内外联防,建立信息预警和风险评估机制,超前排除不稳定风险。组织开展周边村民环保知识宣贯,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促进思想道德建设、共学法律、开展防汛抗洪、互相支持等方面的共建内容,积极探索“共识、共建、共享、共荣”的企地共建新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企地之间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保证库区安全环保受控。

三、治理效果

(一)降低污染风险,提升企业形象

积极响应地方政府号召,履行经济、政治和社会责任,王窑库区已投资近6亿元进行一系列治理,减少一级保护区内的跨越4座,减少主河道跨越5座,加固18座跨越。库区视频监控、应急池、拦油闸坝、抢险码头等综合治理,实现安全隐患的快速发现、快速处置、快速消除。“六闸六坝”建设完成后,彻底阻断上游杏子河污油流入王窑水库,使水库上游安全环保风险降至最低,保障了库区井站正常生产,实现一级保护区彻底消除隐患。这些举措赢得社会公众理解认同,进一步树立起中石油稳健、诚信、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二)明确管理责任,提升应急处理能力

王窑水库应急管理机制的构建,通过建立相关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建立“四级防控”责任制和管线巡查制度,明晰各部门和员工的责任、权力和义务,使环境保护工作有章可循。近几年先后参加公司级各类抢险任务,成功拦截原油泄漏5次,处置各种突发事件16次,累计出动3000余人次,排出车辆200余次,动用物资20000余份,抢险任务未造成一起因原油泄漏导致环境污染事故,有效保证了王窑水库饮用水源地安全。

(三)促进本质安全,推动油田高效开发

通过王窑水库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设,在保护王窑库区的同时,规范和监管油田的生产,实现对油田整个开发过程全程动态监控的作用,先期预防可能出现的隐患,从源头上保证了清洁生产,一旦出现险情能及时处理,降低开发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风险,提升油田的应急能力,确保油田的高效开发。提升油田建设和生产管理的技术水平,提升系统运行的效率,有效地推动油田的高效开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