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时代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平台时代】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发展众创空间,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力抓手,是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对于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以创业带动就业具有重大意义。
如何全面认识我国众创空间发展现状、科学认识存在的主要难题,是当下推动众创空间发展的关键所在。
全国众创空间发展迈入新阶段
1.整体呈现加速度发展
早在2015年之前,在北京、深圳、武汉、杭州、西安、成都、苏州等创新创业氛围较为活跃的地区,开始涌现出创新工场、车库咖啡、创客空间、天使汇、亚杰商会、联想之星、创业家等近百家创新创业服务机构。
2015年之后,在国家双创政策的推动下,我国众创空间发展从无到有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截至2016年9月,中国已有众创空间3155家,成为全球数量最多的国家。
2.区域分布不均衡
全国众创空间发展十分不平衡。
大致可以分为四个能级:第一能级众创空间的分布数量在200家以上,包括北京、上海、重庆、广东、浙江、山东等省市。第二能级众创空间的分布数量在100家到200家之间,包括江苏、河北、辽宁、福建等省。第三能级分布数量在50家到100家之间,包括陕西、天津、湖北、内蒙古、云南、吉林、甘肃、湖南等省市自治区。第四能级分布数量在50家以下,包括安徽、江西、贵州、青海、宁夏等省和自治区。
3.运营模式多元化
随着近年来众创空间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创新创业服务作为众创空间的核心价值开始逐步凸显。众创空间所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公司注册、法律咨询、财务服务、人力资源、媒体推广、创业培训、融资服务、举办沙龙、创业大赛等,众创空间服务开放式、全方位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综合众创空间提供的服务,我国现有众创空间运营模式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
(1)产业服务型(包括投资驱动型、培训辅导型、活动聚合型、媒体推广型)。
(2)联合办公型,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出让工位和共享办公空间及设备来获取利润。
(3)综合创业生态体系型,其特点是打造完整的创业服务体系,包括金融、培训辅导、招聘、运营、政策申请、法律顾问乃至住宿等一系列服务。
众创空间的发展特点
京津冀城市群由首都经济圈的概念发展而来。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所在地,众创空间在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势头也走在全国前列。
1.轮轴式分布格局,北京虹吸效应明显
京津冀城市群众创空间数量分布更加集中,由于北京地区众创空间的起步最早,发展时间最长,资源分布最集中,北京市众创空间数量在整个京津冀地区远远超过其他所有城市。
一直以来,北京强大的虹吸效应使得周边资源、人才源源不断被吸入,其他两地发展因此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成为重大国家战略、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到河北、天津等一系列利好落地,“一小时经济圈”正在转变为“溢出红利”。一系列因素的互相影响加持,逐步形成了如今“一个中心”的京津冀城市群众创空间发展现状。
2.创业培训成为创业服务亮点
京津冀地区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得益于其大量优质的教育资源与区位优势,有大量众创空间都能提供创业培训服务。
然而除了硬件环境,在创业者关心的其他资源方面,尚存在相对不足。有些地产商和创投机构资本嗅觉灵敏,本着广阔的商业发展愿景,为抢占众创空间发展先机,大肆“跑马圈地”,在老旧厂房、闲置楼宇和商业设施改造上仓促上马,缺乏宏观布局思路,为今后众创空间的可持续发展留下了隐患。
3.联合办公主导的营利模式
在发展模式上,京津冀地区众创空间存在同质化倾向,65%的众创空间属于联合办公型。当前京津冀地区众创空间的发展并未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京津冀三地的功能定位完全契合。从目前三地众创空间的发展来看,这些众创空间发展模式并未很好地契合各地的战略定位,特别是城市的产业布局与规划。不少众创空间发展模式雷同,相互模仿、抄袭的情况比较严重,并未充分体现各自的核心优势和鲜明特色。
商业地产跨界创业服务业,平台时代推动孵化器升级4.0版!欲知如何建设孵化器4.0版,敬请关注…
白手起家
三年时间
挣到一个亿
Apple老师手把手教你创业
不管是产品、项目还是公司,也无论您做的好与坏大与小,如果一成不变那么终究会被新事物淘汰。个体经济如何向平台经济转型升级?如何通过平台的力量解决公司资金、技术、市场以及企业人才的问题?
【详情请关注“环球创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