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请您谈谈对“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理解
“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都是重要的方法论。我们坚持这两种方法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
(一)“尽力而为”是一种敢于担当的气魄。科学家他们为了国家科学的发展,他们都有一种尽力而为敢于担当的气魄。1955年,钱学森在归国临开船前说,“我打算竭尽努力,去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回国后,为了捍卫人民的尊严和幸福,历尽千辛万苦也要造出“两弹一星”。黄旭华为了发展核潜艇,不怕阻碍、不怕被封锁,没有计算机用算盘也要算出核心数据。钱学森和黄旭华尽力而为,表现了他们的底气,因而遇到困难,没有畏难,没有后退,而是尽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直至获得胜利。显然,尽力而为表现了一种敢于担当的气概。
(二)“量力而行”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所谓量力而行就是根据自身的力量去做相应的事情。也就是有多大的力量,就干多大的事情。一些人量力而行,不高估自己的力量,不夸大自己的力量,不透支自己的力量,不盲目使用自己的力量,脚踏实地,稳步前行。因而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有些人不是量力而行,而是根据自己的想象做某个项目,不可为而为之。因而因力量不及而无法完成某个项目,结果使项目半途而废。既浪费精力,也浪费了资源。不难看出,只有量力而行,才能够取得成就。而要量力而行,就必须实事求是根据自己的力量去办事情。可见,量力而行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的科学精神。
总之,“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是两种不同精神,不同的方法。实践证明“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如车之双轮,共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里,我们既要发扬“量力而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更要发扬“尽力而为”敢于担当的气魄;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推动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而把我国全面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