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之夜-思维导图

2019-01-21  本文已影响0人  in_0
选用了张小龙微信之夜的思维导图来作为自己记录产品学习之路的开头。

感谢黄老师,我产品的启蒙老师。

在工作和生活百忙事务中仍分一部分精力来督促我这个过往同事且自律性为6%的人,才有现在在简书记录产品思考时刻的我。

手打完思维导图,作为每日必用成为生活一部分的通讯工具-微信,在很多点都有所感触。

但感触最深的便是朋友圈中直指人心的错误-把周围的人当作全世界的人

曾几何时,年少的时候。也是这么精心打造自己的朋友圈,在每条发出的朋友圈审核再三,考虑再三。希望营造出一种自己梦想中的生活状态,然后让全世界(朋友圈)都知道。在每次发出认真检查后的朋友圈,然后就是静待世界的点评。还会故意发完之后去做别的事情,半个小时或者更久不看微信,期待长时间的离开再次点开收获朋友圈图标上那个两位数的红色数字。倘若还得到了微信中哪位长辈或者领导的赞同,似乎一下子就成为了当下所描述表现的人设,优越感油然而生。但如果获得的点赞或评论过少,就像没有被获得认可的失落感萦绕在心里一整天,在某个承受不了的时刻把发出的朋友圈删除。删除后又像这个事从来没发生一样,那个时候的朋友圈就像全世界可以左右人的情绪,而我在这个场景中情绪起伏了很多次依然乐此不疲的重复做这件事情。

与此同时,别人的朋友圈在我看来也似乎是我的全世界。那个朋友圈图标的更新红点,像是一种魔力,促使我每天无数次去点开,去看这个世界更新的内容,到知道点开也不过是一些没什么吸引力的内容。但是那个图标的红点的吸引力却一直在持续,直到后来意识到朋友圈占用了我太多的时间才设置关闭。可是,关闭之后。虽然看不见小红点,但是那种无数个日夜点开的习惯已深入人心。惯性的力量大到经常感慨如果这股力量拿去认真学习,也许还能坐在清华或者北大的教室里。(就是这么不要脸~

微信这个产品要展开来讲与人之间的联系,恐怕是要好几十张上面的思维导图才写得完。毕竟我连聊天和对话基本功能对我的影响都还没开始讲起。细思极恐的还有,这只是作为普通用户的感知层,但一个产品还有它的角色构架层,资源结构层,能力圈范围层等等可以展开。微信体系都这么庞大,这个世界,真的无法想象。

知识浅薄,其实不敢对微信发表什么见解。只是(为了交作业)越发明白产品无处不在,知识无处不在。有知识有见解有目标有人性的产品,可以调动人的情绪,成为一个好产品的理由也许就是某个满足了日常生活中常态的简单场景。

做好一名产品经理,任重道远。仍有太多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努力把用在微信零散聊天和刷朋友圈的时间用在认知真正世界的地方。

水平和垂直,终有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