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之城》导演回应:销烟不是烧烟
《流光之城》自开播之日起至今播放量已经破10亿。在大结局的时候却疑似翻车。
在大结局里容嘉上在野外销毁了容家剩余的鸦片,方法竟然是直接放火烧。这种硝烟方式也遭到网友的质疑,大家表示销烟不是烧烟。随后《流光之城》导演金琛发博回应“销烟不是烧烟”,随后附上了找到的“烧烟”图片,更有意思的是,导演这篇博文的题目是“无声胜有声”。
在电影《鸦片战争》中曾还原了这个场景,并且详细地展示了能够彻底销毁鸦片的“海水浸化法”的具体过程。观众对销烟的具体出印象也大多数来自这部电影。
导演和观众对销烟的看法不一,到底是谁的文化记忆错误了呢?
电影《鸦片战争》中描述的“海水浸化法”是有一定的依据的,根据历史记载,林则徐曾经尝试过“直接焚烧”、“烟土拌桐油焚毁法”等方法之后,不断改进才最终有了现在的“海水浸化法”,先用海水浸泡,再倒入石灰使之分解,最后再利用海水的涨潮退潮的变化把废水带回到海里。
当然,目前在网上也能找到很多当场销毁毒品的报道和图片,他们大多数用的方法依然是直接焚烧。
观众和导演各执一词,争吵不休。其实,这已经不是国产剧第一次有这种争论了,我们的国产剧里,总是会有一些让人目瞪口呆的错误。
唐嫣在《活色生香》中直接用嘴对着酒精灯,企图直接吹灭它。酒精灯要用酒精灯盖这不是常识吗?我们在初中的时候上实验课,老师可是多次提醒,酒精灯不能用嘴吹,如果强吹会把空气吹进灯壶,和酒精蒸汽接触之后会形成火雨,严重的情况下会爆炸的。
在《南方有乔木》中,里面的女主角直接剥开充电线,连接插线板。看到这种行为的“中国消防”吓出一身冷汗,直接发文警示大家“这种方法是极其危险的”
那我们的国产编剧怎么老是感觉那么没文化呢?
原因无非有两点:金钱、作品。
真正的好剧本是要多次磨练的,在《士兵突击》被搬上荧幕前,编剧兰晓龙已经准备了3年,3年时间已经足够让这部电视剧有了好的轮廓、好的构思。可是3年磨一剑太久了,在这3年里剧本是没有任何价值的,间接或直接影响到编剧的收入,编剧是需要生存的,而这种作品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是他们不能承受的。这就导致了大量快剧本的产生。
快剧本很简单,也有一定的流程。他不需要有多高的文采,也不需要前后逻辑怎么融洽,只要符合观众的口味就是最好的。观众喜欢小甜剧,那就是生产各种工业糖精“旋转必摔倒、摔倒必亲上”“男女主更是在初见面双方看不顺眼中多次偶遇,爱情就突如其来”中反复拉扯;这样的剧本往往轰轰烈烈一阵就没了声息,门槛低,非常容易产生“混乱”现象。
“编剧的构思是突发奇想的,只要有了灵感,立马着手写剧本”这种不受限制的剧本有着很多的可能性,也更符合人设。但现实不允许,一部校园剧、小甜剧只要按照规定的流程走,就会形成一部卖好又卖座的作品,虽趋于同质化但不会出错,影视公司也不会有亏损。但剧本创作恰恰是管理不了的,应该是灵活机动的。
编剧想不出好故事,还怎么写剧本。剧本都写不好,惹人发笑也就是常态了。
你认为国产剧中,有顶流编剧吗?留言告诉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