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读就读精彩的,比如《长安十二时辰》 | 一年读书300本
长安十二时辰
马伯庸 (作者) 湖南文艺出版社
知道马伯庸是无意间看了他在一席中的一次演讲:“古人遇到十二星座”。结果对马同学的印象就成了这是一个很会玩星座的考古学小胖。百科一下后才知,这家伙已经写了这么多的书,而且,玩出的这么多花花样,居然还都是其副业。《长安十二时辰》上下册,就是马伯庸已撰写的众多书籍的其中之二。
书名中有十二时辰,而我自己是差不多是用了十二小时把这书看完。速速读的阅读方式在这类跌宕起伏的小说面前完全失效,一快读扫射,情节就乱套了,结果就是用正常速度看的此书。读这页就想看下一页,读完这章,就忍不住还要看下一章。不管看到半夜几点,一定要读到最后的结局才可以。
就如波叔在推荐语里所写:可以把这书看做是“反恐24小时”的大唐长安版本。主人公张小敬,一个本应死刑的死囚犯,临危受命,只有十二时辰的时间,要破获即将在长安上元节发动的恐怖活动。随着时间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的过去,故事情节逐渐推演,各种人物登台亮相,相当精彩的一个故事。
按照一个比较常规人的思维逻辑,主人公张小敬最应当选择的路是趁机逃走,这是让他自己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最优选择,但是他没有。就算后来情节反转,他又被定为逃犯,所有方向都是死路,张小敬依然还是选择留下,继续寻找幕后主使以及尽己所能的反恐。这么选择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书的上册,在张小敬与小跟班的一次对话中,我见到了至今仍印象深刻的答案:
东市的阿罗约是个驯骆驼的好手,他的毕生梦想是在安邑坊置个产业,娶妻生子,彻底扎根在长安;长兴坊里住着一个姓薛的太常乐工,庐陵人,每到晴天无云的半夜,必去天津桥上吹笛子,只为用月光洗涤笛声,我替他遮过好几次犯夜禁的事;还有一个住在崇仁坊的舞姬,叫李十二,雄心勃勃想比肩当年公孙大娘。她练舞跳得脚跟磨烂,不得不用红绸裹住;哦,对了,盂兰盆节放河灯时,满河皆是烛光。如果你沿着龙首渠走,会看到一个瞎眼阿婆沿渠叫卖折好的纸船,说是为她孙女攒副铜簪,可我知道,她的孙女早就病死了。
我在长安城当了不良帅九年,每天打交道的,都是这样的百姓,每天听到看到的,都是这样的生活。对达官贵人们来说,这些人根本微不足道,这些事更是习以为常,但对我来说,这才是鲜活的、没有被怪物所吞噬的长安城。
为了这些微不足道的人过着习以为常的生活,我会尽己所能。我想要保护的,是这样的长安——我这么说,你能明白吗?
亘古不变的,是人性。
里面闪闪发光的人性光泽,就这样没有任何阻碍的,直入我心。
(图片源自马伯庸微博)
随着人物的逐个登场,一些熟悉的名字开始出现,贺知章、李白、杨玉环、岑参、安禄山、唐太宗,直到读到最后的后记,才发现,此书中的主角和一众配角均是在史书上有名有姓的人物。主人公张小敬是最不起眼的一个,只在姚汝能撰写的《安禄山事迹》此书中出现过一次,而在《长安十二时辰》里,姚汝能就是那个主人公的小跟班。作者对史实的查阅相当细致入微,这种写作方法值得大赞特赞。
随手查了一下知乎,发现《长安十二时辰》改编为电视剧已经提上了日程,2018年上映。没看过书的先看电视剧可以了解了解情节,已经看过书,建议电视剧还是别看了,反正我自己是不会看的了~~
- 这是无悔在2017年速速读的第144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