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与产品设计
尊老爱幼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可能在我们的意识中更多的是扶老人过马路、给老人让座类似的一些行为,但是就当前互联网科技告诉发达,而老年人由于生理上的原因无法快速接受的时候,那么互联网对老年人的友好程度就能体现的出敬老的美德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应用都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版本,比方说从字体字号、交互方式以及颜色等。
记得在一开始接触产品,进行产品的整体设计时,似乎觉得设计就是把用户的需求拿回来,然后用axure画出来,就可以完成。但是在和用户高频接触后才发现,设计是综合用户心理、行为、习惯、知识等全方位的集合体。每一个产品都会有自己特定的用户和场景。所以,我们通常听到的日活、月活用户的产品,就是以本身的用户为对象,进行的产品满意度的分析和调研。我从毕业到现在,几经辗转,进入了法律科技的领域,看似很专业、狭窄、固定化的一个领域,但是真正的结合用户的场景,以及在场景下所独有的一些特征时,就会发现同样的一款产品,需要设计不同的几个版本。
记得一开始在做法院的办案系统。因为法院的案件办理有很强的规范性,基本都是依据诉讼法规定的程序以及民法典、刑法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进行具体的工作和办案的。所以,重点去解决法律法规和相关的一些法律政策,是产品的根,也是产品的核心。但是如何将这些内容融入到法官的日常案件办理中,却充满了无限的挑战。在接触了大量的法院和法官之后,发现基层院的法官、助理以及书记员相对比较年轻,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所以在产品的交互设计上稍微的复杂,提升一点点的学习成本,对他们来说反而会激起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但是对于中院及上级的法院来讲,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法官,本身对法律人工智能的这种新科技就有些抵触,从某种程度上不愿意接受科技的事物可以替代人脑的这个事实,所以心理上的抵触就决定了产品设计时需要对这类人群“温柔以待”,也就是说,不要让产品“太智能”,在宣传上也要低调一些,突出产品的辅助性,更多的强调产品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核心的输出还是依赖于法官的知识和办案经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打破这类用户的心里防线,放下抵触的情绪和防备的心理,一点一点的进行渗透,毕竟懒惰是人的天性,依赖是人的本能。
其实在做办案系统的时候,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或者要考虑的因素就是地域的问题。南北方、东西部、城市和乡村,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相较于南方而言,北方要更“听话”些,更愿意守规矩,通常都是会按照常理出牌,但是南方的思维会更活跃,喜欢挑战和突破。东部经济发达,中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因此在科技发展的投入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差异,等等。
从敬老,说到了地域、人文,其实想要讲的就是产品的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不能脱离。试想一下,产品脱离人的话,那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