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大唐明月》
简述关键词:历史还原|大唐风物|待人处世|严谨穿越
最开始是看了好几本仿《明朝那些事》的历史书著,都觉得太浮躁,于是查了和它齐名的历史小说。《大唐明月》的排名是在《明朝》之前的(第一是《大秦帝国》)。花了很长时间看完了六本,从房遗爱造反到武后登基,从一个历史上的“小人物”眼中看这段历史。前四本是在多看上看的电子版,后两本是去市图书馆,看到只剩下后两本,当时就觉得实乃天意,毫不犹豫的借下来了。
看书期间好几次去查了历史。不仅裴行俭和库狄氏,还搜了裴炎、裴光庭、武三思、明崇俨这些人物。也有感慨,如果上学期间碰到这本书,会不会历史考试就不那么茫然痛苦?以前最烦的就是记年份,但看这本书,我却会自己去搜时间轴。从一个历史白痴的角度,这是一本很好的历史开蒙小说,也许能因此对一个朝代产生浓厚而严肃的兴趣。
但是我在这本书上看重的更多是其他的东西。
比如阶级。唐朝的繁盛是众所周知的,那种纯粹的奢华,许多朝代都不是能比拟的。看大唐时候,其中严明的阶级制度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印象最深的是琉璃在家中为裴行俭特意做饭,也只是指示厨娘怎么做而已,我以为真的会下厨!后来想过,可能正是这种制度带给了唐朝那种纯粹的奢华。各个阶层各司其职,因为只钻研一小片领域,所以走的更深更极致。所以我想,如果真的想再现那样的繁华时代,大概也是需要阶级存在的吧?一个人生来就界定了身份,贴了标签,除非有机缘且聪慧,就再无翻身机会。是良是贱,都是一辈子的事了。如果真是如此,我又会是谁?这个念头令人不寒而栗,我还是宁可自己洗碗。
比如口舌之快。以前看小说中的畅快毒舌,但是往往中看不中用,总难在现实中畅快淋漓。然而这本书真正教了我什么是实操意义的毒舌,如何才能畅快淋漓。同时我也知道了,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毒舌的,一来不能坏了自己,二来也得用对方听得懂的话,对什么样的人就得用什么样的说话方法。实在听不懂的人,就不要白费心思了。
比如为人处世。全书人物想善始善终的话只有两条路,一者和裴行俭夫妇一样光明磊落,二者和武后一样心机爆表。在坦荡基础上使的心眼方能得偿所愿,否则那点小关窍就是把柄,早晚被有心人利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在劝人向善吧?
看大唐明月的周期长,中间也经历了几次热点事件。结合书中琉璃几次舆论造势,心里触动要比以往还大。期间经历了纯良的好友被某公关团队哄的颠倒黑白,认为我说的不同观点一律是被营销蒙了心,我才终于从心里对舆论中的善良死了心。舆论像权力一样从来都是工具,就算想要什么良心好物被发现,也要用舆论做工具才能成行。然而到最后却很容易搞不清,到底是想要好物被发现,还是想要站在舆论风口浪尖的陶醉?也就有那么多好东西终被归尘土。
想了很多,都是大唐明月引起我思考的。我看完大唐明月,居然会生出出家也不错的念头,恐怕蓝大看到也是哭笑不得吧。这才说明,一千个人看了大唐明月,就会有一千种想法。我记得贴吧里曾经有个姑娘,很看不起裴行俭最后死遁三年的行为,言辞间裴行俭竟是个渣男模样。虽然后面蓝大就解释了,但我还是为此掩卷一天,很担心会看到渣男而失望。然而今天看完结局,我却忧郁的是裴行俭居然不是真的再也不回来(或者说是真死)。我还是更喜欢看独立坚强的琉璃,虽然我也不得不承认琉璃其实不坚强。
看书期间也看了不少蓝大和读者在贴吧的互动,也看了蓝大的微博。但是距离一近就有烦恼,比如发现蓝大经常转的一个博主是以前我狂热用微博时候不太喜欢的一位。一度因此犹豫要不要买实体书,毕竟虽然电子书有付费,但实体书藏书对我来说意义不同。想了半日觉得是我矫情了,一来我不喜欢说不定是我不懂,二来那只是蓝大的观点而已,也不是蓝大借势想炒什么,和作品无关。不禁要感慨一句自己,在微博上看了太多以观点炒作的黄v,对此已然先入为主了,实在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