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未来而教

2020-12-21  本文已影响0人  言书8910

今天一整天的工作,感觉特别沮丧,在学生书写方面,特别糟糕。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要做好任务驱动。如何做好任务驱动,沈祖芸老师给出的设计任务的六条法则。我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多反思自己。

法则一:从孩子熟悉的生活半径开始。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用已有的经验。

法则二:具有适度的挑战性。从而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始终跃跃欲试。

法则三:没有标准答案,只有解决方案。最终攻克一个具体问题,获得成就感。

法则四:创造各种各样合作的可能性。让孩子在协同他人、连接资源、人际互动中适应不确定性。

法则五:学习成果作品化。通过公开展示,从他人的评论和反馈中看见不一样的自己。

法则六:高度承载学习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悄无声息地达成预期的知识、能力标准。

按照这六个法则设计学习任务,就能够实现闭环。长期在这样学习任务的培养下,就能够回到教育的本质:唤醒自己,发现自己,进而成为自己。

“任务”是生活的基本形态

说到这,你可能还有一个疑问,这样的学习能得高分吗?

我给你看一道2020年北京高考语文微写作题 ——

学校举办“生活技能大赛”,同学们可展示烹饪、插花、手工制作、修理器具等技能,请介绍一项你擅长的生活技能。

如果学生平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学习任务,写起来可能就会很苍白,很难拿到好分数。

其实,学习任务不仅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更是职场和生活的基本形态。你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不就是由大大小小的任务构成的吗?有的人总能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有的人却总觉得无聊,区别就在于你是否获得了有意思、有意义和有可能的深度体验。

100年前,教育家杜威说:如果我们用昨天的方式教今天的学生,就是在剥夺他们的明天。

确实,照本宣科灌输知识不难,而要设计出一个好任务却很难。但是2020年疫情的爆发将这个挑战凸显了出来,加速了全球教育者改变现状的决心。

  改变任务设置,为未来而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