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脚下的柿子树32
老头子还在院子里耍着烟袋没进来,瞎摸合眼的一会看看房檐一会看看天。忽然听见屋子里高声叫他:“别抽啦,孩子们要走啦!”之后又是老伴的念叨:“一叼起来烟袋就不撒嘴,抽起烟来连吃饭都能忘了。”
他慌张的吸了一大口,吸的太猛,烟雾走错了路,把他呛得咳咳直咳嗽。边咳嗽边把烟袋锅子往地面磕。刚磕了两下就挂在身旁的小树上,大步朝屋门方向走了过去。刚走到屋门口,儿子两口子正好从门里走出来。老头故作惊讶的说了句:“呦,咋这么早就走啦?多待会呀!”
张燕不好意思的一笑,嗨了一声。她照例拿孩子开解:“她非得说累了,要回家睡觉。怎么哄着也不答应。 ”摸了下妞儿脑袋后,像在对孩子也像对公公解释:“来也是你,回去也是你。下回哪都不带你去,看你还吵吵不了。”说完,又不好意思的对着公公笑了下。
“这就是没有小孩跟她一块玩,”老头给出了他的解释,也像在安慰儿媳。“现在串门儿的少了,咱家又不是那好热闹的人家。没有孩子陪着一块玩,妞儿自己玩一会就没意思了。”
为了确认观点的正确性,老头俯下身子,叽咕着眼睛盯着妞儿问:“是不是这回事?爷爷说得对不对?”还没等妞儿说话,老头又自问自答:“没错,就是这么回事!”直起身子对着张燕说:“等下回再来,让你妈把老大那闺女一块叫来,俩孩子有个伴儿就好了。”
大人还没答话,妞儿率先叫了一声:“行!”
老太太张了张嘴,把已到嗓子眼儿的话又咽了回去。她不知道老伴儿是真心的还是随口一说。随口说说没什么,要是老伴儿真把大孙女整来,她还得揪着老伴儿的耳朵骂他几句老糊涂。
不是针对孩子,老人还有不喜欢孩子的吗?老太太是有点烦大儿媳妇。大儿媳那张嘴太碎,东家长李家短的叨咕起来没完没了。不是这个不对了,就是那个不好了。搞得老太太每次老得安慰着,甚至哄着她。老太太心想:怎么全是别人的错,你就一点毛病没有呢?
这还在其次。经常说着说着,大儿媳妇倒教育起自己来了。那个居高临下的态度和颐指气使的模样都让她不太舒服。扪心自问,她觉得自己不是守旧的老人,不需要晚辈对自己刻意的尊重。只要晚辈们在大面儿上能过得去就行了。有些细节上的不注意,闭闭眼也就过去了。偶尔老伴儿犯了牛脾气,她还安慰老伴:“都是普通老百姓,生活都不容易,别整那么多穷讲究。”
大儿媳的不注意不光表现在小地方,好几次都把她搞得有点下不来台。直接当面说吧,那就得和儿媳妇吵起来。为了几句话就吵一架,让旁人去看笑话?她不能那么办。心理和身体都不允许她和儿媳妇吵架。所以她只能闭上嘴忍着。嘴闭上了,那股气儿可是没消。在心里转了几圈后化成了怨气,让她想起大儿媳妇就有点烦。她知道犯不上去讨厌晚辈,但就是烦,不受她的控制。
老伴儿一说起把大孙女叫来,她没想到孙女,先想起了孙女后边的儿媳妇。孩子不可能自己过来,大儿儿媳必然也跟着一起来。来了还就不爱走。不是骂自己丈夫一通就是没完没了的说孩子。这些完事儿了,在把他们老俩口的生活褒贬一遍。好像只有她才会过日子,其他人全都在瞎混。吵吵嚷嚷完之后,最后会冲孩子喊一嗓子:“行啦,放风时间到了,该回家写作业了!”孩子在五秒钟之内没出现,她另一嗓子又出去了:“在不过来,我揍死你!”老太太怕真因为这点小事让孙女挨顿打,赶紧陪着一块喊。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家孩子不小心掉井里了。
孩子撅着大嘴出来了,磨蹭着到她身边。她指着孩子骂:“就知道玩,就知道玩!学习学习不行,玩起来比谁都上进。赶明长大了也找你个爸那样的就老实了!”每次听到这话老太太都想冲口而出:“她爸怎么了?不偷不抢,踏踏实实挣钱有什么不好?”但每次她又都扁扁嘴巴,把话吞了进去。话说出去容易,在想往回收就难了。要是年纪有什么值得称颂的地方,那就是能让她把事情往大了看,往深了看。而不纠结于一个静止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