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天性的教育教育亲子教育

孩子真正想要的从来都不是最好的,而是最适合的

2017-04-04  本文已影响46人  象牙塔上的窗口

从两岁起,每年的圣诞节,胡娃都会收到来自“圣诞老人”的礼物。每年“圣诞老人”都会很用心地准备他的心愿礼物。

二年级冬天的某一天,接他放学回家的路上,胡娃对我说:“妈妈,我希望今年圣诞老人能送我一个卷尺。”那是一个价值五元的小卷尺,小巧、色彩鲜艳,学校数学课会用到,为了配合上课,我已经给他买过一个。我问他:“你不是已经有一个了吗?怎么还要?而且你们上课已经不用了。”胡娃说:“我们课间会拿那个当悠悠球玩,我的那个悠不起来了。”我心里觉得如果一个卷尺做圣诞礼物价值略显低了些,诱导式问他:“你确定就想收到这么小的一个圣诞礼物吗?”他坚定地说:“我就要这个!”不甘心的我又问:“不再需要别的了吗?”“这个就是我最想要的。”

孩子快三岁的时候,有一天我带他去早教中心,临行让他跟姥姥说再见,他很别扭,一直说“你去说吧”,到最后我只好带着他一起走进妈妈房间跟妈妈说再见。从早教中心回来,妈妈跟我说:“这个孩子跟我生气呢,两天没进我的房间了。”我很吃惊,孩子一向跟姥姥很亲近,怎么会跟姥姥生这么大的气,也怪我神经大条,都没有注意到。分别和妈妈、胡娃聊过之后才知道,原来还是因为玩玩具:孩子在玩,姥姥要告诉他“应该”怎么玩,孩子不要按照姥姥告诉的方法玩,姥姥坚持让他按照自己教他的方法玩,一老一小互不相让。不知道孩子当时心里的感受是什么样的,但他一定会是非常生气,才会跟最亲近的姥姥“结下梁子”。其实,玩玩具是孩子探索学习的重要方法,他想尝试的方法就是最适合他的方法。

今年春节后,胡娃到深圳参加冬令营,应冬令营组织单位的要求,我没有给孩子带太多的东西,考虑再三,临行前给他装了30块钱,觉得毕竟他也是十岁的小伙子了,必要的花费还是需要的。一天打电话给他,问在做什么?答曰“吃泡面”。酒店的泡面八块钱一包,想想我只给他带了30元 ,于是问他:“妈妈给你带的钱少了吧?”胡娃的回答让我的感觉有些复杂:“不少,够用就好。”

如果说孩子对于物质产品的需求不以价值高低作为取舍的标准,游戏的方式更乐于以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那么对于孩子的教育是不是追随最流行的教育理念、最热门的教育方法就能取得家长预期的教育效果呢?

不同的孩子以各异的姿态、带着各自的使命来到这个世界,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引导出异于别人的行为表现,这些表现或者与父母的行为模式类似,或者与父母的行为模式大相径庭,这种不同基本缘于父母子女所带天性的不同所导致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各不相同,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父母觉得应该“这样”的时候,孩子却坚持要“那样”。不懂天性的父母可能以不变应万变,以自己的经验、意志和标准对孩子施教,而智慧的父母则选择顺应孩子的天性,做“知己知彼、因材施教”的父母。

如果用《西游记》中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来对应人的天性,生活中的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那个和自己很接近的角色。

唐僧 学习能力强,有目标感。简单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要确定了目标就会坚持着走下去,即使困难重重,也不会轻易放弃,为实现目标,他会尝试各种方法手段。

沙僧 规矩听话,严谨务实、重细节、执行力强。

猪八戒 情感丰富、有点八卦、不喜欢竞争,对朋友讲义气,对家人体贴入微。

孙悟空 灵动随性,喜欢胡思乱想、满脑子新鲜主意,天马行空,有活力、有创造力。

如果父母了解不同天性的特征,就会理解孩子的行为,比如为什么一奶同胞的妹妹可以自觉完成学校的作业、自主学习、对自己高标注严要求,而哥哥却不专注、不认真、小动作不断、边做作业边玩玩具,对学习得过且过,父母主要精力用来陪伴他写作业学习,仍然不能按质按量完成?那是因为他们天性不同导致的结果。

曾经在火车上遇到过一对老夫妻带着孙女、孙子出去旅游,漂漂亮亮的两个孩子,性情完全不同,七岁的孙女时而在各铺位间上蹿下跳,时而从车厢这头到另一头去玩,只有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牌的时候可以安静一会儿,而玩牌的时候两个小男生竟然被她打的落花流水。奶奶对这个孙女头痛不已,车厢里时不时就会响起奶奶的呵斥声。而五岁的孙子偎在奶奶身边,吃、喝、玩、睡,倒不像是小男生该有的安静。小男生有一个行为让我忍俊不禁:睡午觉起来要去卫生间,穿毛衣的时候,先把两只胳膊伸出来挨在一起,将身上穿着的秋衣袖子比了比,两个袖口完全对齐之后才开始穿毛衣。看到他这个表现,我的脑海里立刻跳出了沙僧的影子。这姐弟两个有着完全不同的天性。

不同天性造就不同的人才。聪明的父母,会在了解孩子天性特征之后调整自己,采用适合孩子的方法引导孩子,让孩子的潜质被充分挖掘,优势发扬光大。

唐僧式的孩子,父母要对孩子做目标管理,帮助孩子确立目标;

沙僧式的孩子,父母要对孩子做过程管理,帮助孩子制定计划;

猪八戒式的孩子,父母要用情感管理,用爱包围他,挖掘他高情商的潜质;

孙悟空式的孩子,父母要用兴趣管理,以自由灵动好玩的方式,引导、激发他找到真正的兴趣,将他的精力转移到他的兴趣上,开发他的创造力。

孩子要的从来不是最好的,而是最适合他的。聪明的父母一定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父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