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

聊聊爱豆刘若英

2019-03-20  本文已影响0人  景心若愫

刘若英这个名字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大约是在2000年左右。那一年电视里在播她和黄磊主演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最初是被屏幕里张幼仪的扮相所吸引,演张幼仪的时候刘若英还不到三十岁,依然还有满脸的胶原蛋白,演起十六岁的张幼仪,也毫无违和感,造型清秀可人,还是很讨喜的模样。

《人间四月天》-刘若英饰演张幼仪

那一年,我十一岁,还不知道怎么去追星,但已经知道从片头片尾里面可以看到演员的名字了,因为对张幼仪这个角色的印象很不错,所以还特地守候在荧幕前找演员表,刻意的记住了她的名字,刘若英。其实,《人间四月天》讲述的徐志摩和张幼仪的情感纠葛,小时候根本看不懂,剧情也记不得许多,可我偏偏就能记得张幼仪在结婚那场戏时候,在红盖头下的那双灵动的眼睛,每一个眼神都是戏。当时还是小孩子的我,虽然看不懂剧情,但是也能透过演员的表演,感知角色的情绪,按我的理解,这大概这就是演员的演技吧。在这部电视剧里的女性主要角色有三个,而我只记住了刘若英,她不是最漂亮的,却是最合我眼缘的。从那时候起,刘若英的名字就在我生活中频繁出现,然后再也没有离开。

这一晃就十九年了,刘若英像是家人一般的存在,在我喜悦时,失意时,迷茫时,有她的音乐,有她的影像,还有她的文字,一直陪伴着我,也温暖着我。

认识刘若英是从演员的身份开始的,真正熟悉她却是因为歌手的身份。那首唱遍大街小巷的《后来》,是透过校园广播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只听一遍便记住了旋律和歌词。于是四处追问身边小伙伴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在广播站值班的同学告诉我,这首歌叫《后来》,歌手的名字叫刘若英,我一听,很快就和记忆中的名字对上了号,对我来说,这既是意外,也是惊喜。在发现她的歌手身份之后,在电视的各种晚会上,就都能发现她的身影了,尤其是CCTV3的《同一首歌》和《欢乐中国行》,几乎每期必看,生怕错过刘若英的表演,在看节目的时候我会把遥控器牢牢握在自己手里,不让其他人有换台的机会。最爱看她和主持人在台上的互动,尤其是学各地方言什么的,她的每一个反应和表情,都觉得特别好玩。


《欢乐中国行》-董卿和刘若英台上互动

记得刘若英曾经讲述过一个关于签售的故事,在某次她签售的时候,有一个女生带了一包的盗版CD来让她签名,询问之下,女生说她是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才到签名的城市,那一包CD里有她自己的,还有全班同学以及班主任的,就是带着全班的期望而来。刘若英听完很感动,即使明知CD是盗版的,她也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我的情况和这一位女生差不多,我的家乡也是在一个偏远的山区小镇,即便是到了现在,镇上也没有人会做昂贵的正版CD的生意。那时唯一能获取CD的渠道,是每周一次的赶集日,会有外地来的盗版碟小贩,在街道的某个角落支起摊子,再有一个简易的VCD播放器,音乐放起来,人气自然也就聚起来了。

念初中的时候,每周父母会提供10块的零花钱,我总是想方设法省下几块,到赶集日的时候,挤到卖CD的小摊前,去搜集刘若英的专辑,拿回家之后一首一首反复听着。那会儿还有一个爱好,就是抄写歌词,我会找一个长得好看的本子,认真抄写每一句歌词,像对待经典诗词一般的,反复吟唱。《为爱痴狂》、《透明》、《人之初》、《很爱很爱你》、《分开旅行》,这些歌,陪我走过了整个少女时代,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爱情观。从2000年开始到2007年,跨越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这个期间,几乎都是透过盗版的CD/VCD来获取刘若英的音乐作品,不得不感慨于盗版事业的发达,才让我不至于错过。到了大学时代,总算是到了城市里,哪怕只是四五线城市,好歹也有了购买正版的渠道,从那时起,我拥有的CD才终于是正版的,第一次拿到正版CD才知道,原来CD里面是配有歌词本的,歌词本会配有几页歌手的写真。每一本都被我认真的收藏着,即使很少拿出来播放了。大学时候,听歌的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高中时候用的CD随身听早就被收藏起来了,取而代之的是MP3、手机和电脑。

2008年,我终于拥有了一台笔记本电脑,那时候硬盘的容量是160G,总感觉内存不够用,存了所有刘若英的歌,还有数不清的视频和照片。上大学的时候,课余时间一半给了图书馆,另一半给了刘若英。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才更深刻体会到刘若英在她的音乐里表达的勇敢和自由。在影视作品里,刘若英是在演绎别人的故事,而在音乐中,她更多只是她自己,从第一张专辑开始,她的旋律及歌词所表达的,就是她自己心里想说的,当下最真实的状态。我以为,这就是刘若英区别于其他歌手的魅力,真实,并且动人。音乐是通用语言,当中情绪的表达,最能让听者感知,甚至感动,所以即便刘若英的歌喉不是天籁之音,依然可以吸引无数乐迷为之倾倒。一场又一场座无虚席的巡回演唱会,便是最好的证明,无需更多的奖项去肯定什么,刘若英是一个优秀的歌者,为自己而唱,也为同温层而唱着。

作为刘若英的歌迷,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去现场听一次她的演唱会。2002年她办第一场个人售票演唱会——单身日志的时候,我只能透过娱乐新闻看到关于她演唱会的讯息,那时候就在心底暗暗许愿,想着等我以后长大独立了,要赚钱买票去现场看她的演唱会。2010年刘若英的巡回演唱会的主题是“脱掉高跟鞋”,那一次她到广州的时候,其实我是有机会去的。只是苦于囊中羞涩,在生存和愿望之间,我选择了生存,想着她以后总还是要开演唱会的,我还有机会。

然而不久之后,刘若英传来婚讯,那时候我开始有些后悔,担心她结婚生子之后,就会淡出演艺工作,万一以后没有演唱会了,我就永远错过了。幸好,她还是很热爱她的工作,在完成人生任务的同时,也并没有忘记她女歌手的身份,2015年9月,升级当妈之后的刘若英开始复出举办新一轮的,以“我敢”为题的巡回演唱会。得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我差点冲动之下就买了首站泉州的演唱会门票,碍于别的工作安排,没能成行。当广州场开始售票的时候,毫不犹豫订了票,做了一回山顶的朋友。

她的声音一出现的时候,我几乎要感动落泪,有一种圆梦的喜悦,拼命挥舞着手中的橘色荧光棒,即使我知道在她看不到我在哪个角落。全程三个小时,每一首都跟着她一起唱完,离开演出场馆的时候,嗓子已经全哑了,脑海里反复重映着看到她的点点滴滴,遗憾时间过得太快,没有听够,也没有看够。广州场演唱会结束的同时,刘若英在台上发布了香港红磡演唱会的场次,于是,立刻又加入团购的队伍,这一次选择买VIP座位。在广州场半山腰的价格,在香港可以是VIP,入场之后我才惊讶地发现,红馆的座位视野真是太棒了,我可以看清刘若英脸上细微的表情,甚至是汗珠的形状。

我敢-香港场 刘若英与张艾嘉

这一场,是别样的幸福与感动,刘若英和张艾嘉,看到她们两个站在一起唱歌的那一刻,感觉是如此的圆满。听演唱会是会上瘾的,如果你也去过刘若英的演唱会现场,那么你一定懂得那种感受。即便是每一场的歌单大同小异,但每一场的呼吸和反应,每一次的互动,每一句话语,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又去了第三次,在深圳场买了很靠前的位置,第三排,演出的时候,我和刘若英的距离只有不到10米远,我想这大概已经是我和她之间最短的距离了。这一次终于可以平心静气坐下来,好好欣赏她的演出,不像前两次那么激动和疯狂了。我敢系列演唱会,我连听了三场,每一次都是不同的心情,每一次也都收获了不同的感动。终于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橘子追着她满世界跑,在同一空间下的互动交流,不一定需要是一对一的,用心的人可以体会得到。

喜欢刘若英这些年,从她的身上,我学会了善良与真诚,学会了独立与独处,学会了低调与谦卑。我也从一个十一二岁的懵懂小女孩,成长为一个三十岁的职业女青年,感恩所有的遇见,希望同温层的我们,都能获得幸福与自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