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哪儿都能活

2023-07-22  本文已影响0人  sunny兰心慧语

可怜天下父母心。

分数决定院校档次,院校档次决定选择工作的余地。

看看房价,其实真正能选择的余地究竟有多大?学习究竟能改变有多大?

昨天还在思考张雪峰老师针对的考研人群马上就要进入社会,是不是更接近现在的社会现实,考虑生存第一?自己这几年做高中的生涯规划,越做心里越不踏实,或者说很矛盾。面对十几岁的孩子,时而感觉人生充满了不确定,应该有很大的规划余地吧?时而又觉得似乎改变不了太多的东西。

个人定位很重要吧?自身特质,社会趋势,家庭资源等等。探索专业时看着那792个专业,发现确实是很难选择的,尤其文科生。

以终为始,不断优化路径吧。未来越来越不清晰,只有走着看着修正着。

不过,未来需要的人才是π型人才,意思是一门T来自于technology,一横代表专业知识面,一竖代表专业纵深和钻研能力。还有就是小尾巴,是自己的兴趣或者特质发展出来的社会价值。

将来,普通人只怕需要多份收入才能生活的好。斜杠青年,副业赚钱。当年明月一直是公务员,可是写《明朝那些事儿》的版权收入得有几千W吧?最好是,孩子将来不论在什么环境都能迅速搜索周围资源,结合自身实际,生存下来,再谈发展。确实是,不容易。

普通人得双螺旋发展吧?一条生存线,交织着兴趣线。没有生存,哪有生活?只有生活,没有乐趣,何谈幸福?

每个人的生存空间,上限是能人所不能,下线是忍人所不能忍。尽量让孩子做好自己被扔到哪儿都能活的准备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