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和学习的4个建议

2020-02-24  本文已影响0人  水清亦有鱼

某个社群的一段小分享,删减了一些,觉得有些东西很重要,分享给大家。我是现场直接打字分享的,如有错别字没改出来,担待下。

正文区

今晚的分享相关学习领域的分享,是我早上起床,跟下午在高铁上记录下来的。

因为身边没有电脑,纯手工打字,速度可能稍慢,大家勿怪。

首先,先分享第一个小节,关于素材。

01、素材

这个点的分享,是考虑到很多人写完之后的写作困难。

不在写作班后,大多数会遇到两个问题:没素材写,以及懒得写。

懒得写,建议多出来走走,看看自己有多穷,给自己找找动力。

没素材写,可以参考以下的建议。

介绍四个最容易写,最好写的素材分类。

【第一】是你自己的故事和你听过的,或者你身边朋友的故事。

自己的故事=童年故事=个性故事等等.....

你听过的,那可能就更多了。不是所有的人故事都值得写,给你感触的,用这些故事去写,朋友的故事,也一样。

一开始最容易去写的,其实就是自己了解的故事,这个了解,要么是自己听到的,要么是自己经历的,这是最容易写的。

【第二】是你的成长(学习)故事

这部分,你要没事去做总结,比如,什么样的总结呢?

写了1万字的收获,5万字的收获;10万字的收获;认知上各种观点的收获等。

这个部分,写的时候其实很好玩。

因为你会发现,在学习过程中,你其实在慢慢改变自己,但很多时候其实你并没有意识到,总结和复盘的时候,往往也就能看到了。

所以,试着多去总结一些有意义的时刻。

比如:

没学之前对写作的理解,以及到时候结束后,你对写作的理解。不再多,再于记录和复盘本身。

字,不用写太多,刚学写作,不用死磕字数,一篇文章几百字结束,也没关系。

培养总结记录的习惯,是为之后做准备。

【第三】生活故事的总结

我发现很多人没有这块的素材概念。

很多时候,大家真的不是找不到素材,而是不愿意去找素材,不愿意坐下来30分钟,把素材的几百字码出来。

比如,看个电影,看个综艺,你也要试着去写写。

写作人,天生要有一个【发现素材】的眼睛。

可能很多人知道,前一段时间我在看一个综艺《心动的信号》,一个少女心爆棚的综艺。

看这部综艺,从开始看到看结束,我一共写了5篇相关的文章出来。

比如,某天凌晨,我睡前还写了一两千字的杂记。

休闲的时候看个电影,有感觉吗?能看到电影外的东西吗?试着,写出来。

综艺?电影?书本?都可以写的。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

你每天所见所闻?公司的收获?生活中的感悟?

都可以写。

下午,从上海到合肥,打车20分钟,遇到一个有意思的司机,我写了一篇大概2000字的杂记。

素材,就是产生于这里。

你见到的,所谓厉害的人,不见得真的厉害,他只是可能比你多一个【发现素材】以及【愿意记录素材】的能力。

写作难吗?肯定难。但我认为,他的上升期要比职场的晋升容易得多,因为,写作可以控制,是你自己可以主动去控制的。

这一周几乎都在出差,都在忙着见人,但七七八八写完和没写完的,也写了好几万字,没觉得自己多厉害,就是觉得自己比大家多一个能力【愿意记录】【愿意发现】

想学写作,素材你弄明白出处,就容易很多了,剩下的就是一些特定的方法。

【第四】汤

安慰自己的文章,有时候要写一写,感不感动别人无所谓,感动自己,比较重要。

徐小平说:假如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可以做一番事业,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乐观主义就会燃遍中国大地。他们都有一个我非常认同的观点,绝大部分的优秀的创业者都是乐观主义者。

一个人只有对生活,对所做的工作时刻保持激情,这种激情不需要外界挤药膏一样鼓励,鞭策。而他们每天自己燃烧起来,自己嗨起来,经常用这种心态做事的人,运气一定不会太差。

他们的激情热情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需要外界的刺激,这种人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这个叫什么呢?

其实叫“自我烧燃”。

在商学院的课上,经常会提到。

两年前,我就是没事喜欢写这些文章,据说,打动了很多作者,但真正打动的人,还是我自己。

鸡汤,其实是给自己喝的。毕竟努力这件事情,不容易,有时候需要,自己给自己打点气。

这是关于素材的四个建议。

以后,你不在鱼苗了,不知道写什么了,就来看看这个。

初学者也好,老手也好,都够用了。

再来讲讲关于阶段性定位。

02、每一个阶段的定位和行为目标

你能弄懂这个,这一期鱼苗班就没白学。

基础班大多数都是新手,群里还有其他阶段。

我们分三个阶段来讲。

你在哪个阶段,就看哪个阶段的建议。

小白期:只写不想练招式

同样一个故事,有人可以脱口而出,随手拈来;有人却要花很长时间来整理描述。

前者是高手,后者是小白。

二者的差距在哪呢?其实就在个人【逻辑表达】以及【文字运用】的差距。

我再说一次。

免得大家走了弯路,还以为走得很顺。

写作人,一定要先扎马步,马步就是【逻辑表达】和【文字运用】。

作为小白,能干的事情不多,最重要的还是只写不想练招式。

这里的【写】其实就是多花点时间去练习,练习表达,练习文字运用。

这就是为啥我们要弄打卡,要有作业。再好的技巧,教给你,总归是你要自己去练习的。

熟练度,决定了每个人的水平。

小白阶段的写,就两步,记住就好了。不用想太多,想得越多,你离成功越远。

第一步,练习楼上第一部分素材的四个建议。

第二,如果连路上素材都没办法找到,那你只能去找命题打卡来练习了。命题打卡,我们在小打卡里设置了两个,之后如果需要,咨询群里鱼苗的管理组成员即可。

要么,你自己找素材。

要么,用我留给你的素材。

把表达练好,再进入第二个部分。

刚才说的是初级,如果写得还不错时,怎么办?

再不停地去写,已经不行了。没有实操的50万字和80万字,区别已经不太大了。

中期,要有反馈。

所以中期,是对外的输出。比如,你可以去创建一些平台账号,让更多读者,来阅读你的作品。

粉丝数量、阅读参数,就是你的反馈。

当然,这里你需要了解的是【平台运营技巧】不要,随便写,瞎整。平台运作有它的运营规则,写之前,先花点时间了解它,然后再写。

很多人到了终极这个阶段,其实特别尴尬。

也写了一些文章,但是没人看,也没人问津。

知道问题吗?不知道。反正就是写写写。

这样是不行的。

你需要了解一个词【运营】,平台需要运营,自己这个单位体也需要运营。

在中级这个阶段,很多人没起步,就是因为你不懂运营。平台的运营,有自己的规则。当你不去琢磨的时候,你就很吃亏。

比如,我可以一周涨5万粉,你不行。涨粉,其实是技术问题。了解平台运营规则,就是个技术活。

更新文章,不代表写,是带着运营一起做的。这下,别忘了。

还有,个人运营也很重要。

写文章发朋友圈了吗?

有混进一些写作圈子吗?

这是大家中期需要做的。当你写的还不错,已经能简单写一个逻辑清晰有点料的1-2千文时,如果你想挣点钱,或者挣很多时,就需要这么干。

很多人更平台更了半年,连涨粉有哪些方法都不知道,这就很尴尬了,说明根本没打算做好。

当然,半年更不到20篇的人更多,这种懒的问题,建议你多去找刺激,刺激一下自己的【奋斗细胞】。

 比如,像我这种,在电梯里都可以随时敲字的人。

最后,是写得不错的那一种。

这种人在群里不多,寥寥几个吧。

写作度过了中级阶段,之后要学的其实就是【个人品牌】的理解和打造。

你的名字,就是你对外的脸。

很多时候,其实别人并不知道你是谁,但提到名字,他知道,也就行了。

但,高级阶段有一个最简单的要求,这要求是关于写作的。

如果你要跟写作捆绑相关的知识名片,你得把写作这个技能打磨好,得写出真正的好文章来。

什么是好文章呢?

大概就是:

一篇好文章,像一只高飞的风筝。

风与线,张弛有度。

情与理,收放自如。

就像陆凯在文章里提到的,写作跟吃饭一样,他本来可以相互融入。

你能把饭写成文章,把文章当成吃饭来写,基本上可以做到收放自如。

写出好文章的同时,你要去做两个事情。

第一,要有自己的专业领域。

这里的专业领域,不是擅长领域,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你擅长的,未必是专业的。

就好比群里很多人可以说,你擅长写作,但不能说,你写作很专业。

专业,就是专业。业是领域,专,是专注、专一、唯一。

我们可以举例佐证。

比如,刘润老师是一个写作人。

他的专业是:商业顾问

他把他的专业,用写作来向众人表达。

这就是所谓专业。

最后,是运营好自己的朋友圈。

这个点其实不仅仅是写作的高手,我觉得所有人都要去做。

在你还没有塑造一个成功的个人品牌时,朋友圈其实就是你对外展示的窗口。

我一般不发,特别Low的,因为容易掉粉。不发刷屏的,不发太负面的。

【有意识】地去经营。不乱搞。

所有“【】”里的字,大家要刻意去多看几下,是关键字。

比如。

我曾经有次发朋友圈,就是回家睡觉,发完后被猫叔骂了。

猫叔说你朋友圈几千人看,还有很多是大咖,可能是你未来的合作伙伴,当他看到你那么low的朋友圈时,会受到影响。

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我开始有意识地去发朋友圈。

不乱发,不随便发,不要显得很 low,不要刷屏。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再讲讲读书。

03、关于读书

写作和读书,感悟和写作。

这些东西,是一体的,并非独立。写作人,最终都要要学会读书。当然,现阶段而言,你不会读书,你读书不感兴趣,都没有关系。

毕竟,阶段还隔了好几个台阶。

关于读书,我有几个建议。

分两种人讲吧。这样更容易划分一点。

第一,如果你未来真的想成为一个很牛逼的写作人,或者靠写作为生的话。

一开始故事类的书,多读读吧。因为对你来说,你大部分文章里面,都是故事。

比如我最近写的10篇,80%都是故事。

我们需要故事去验证我们所讲的是否正确。另外就是,读了特别多的故事,才更容易写出好故事

我在给大家弄读书清单时,参考过数百本书。所以,我们的书单,你放心读。

基本上前期,就看那5本,够用。你自己再补充一些你喜欢的写作人和相关故事类书籍,即可。(还可以读读历史)

差不多等你写的很熟悉,轻松可以写一篇文章,故事来时,再去更换书单。

之后要更换书单时,可以先广泛涉猎。

啥意思呢?就是先别忙着【读懂】先大概过一遍意思,看看,【适不适合】自己。

适合自己的,买回来慢慢读。不适合自己的,不用费力去啃。

广泛涉猎,是为了精读某一类书。

精读,是让你慢慢从了解到专业的过程。

大部分的知识,可以说是90%以上的知识,其实书里都有。

这是我今年大量涉猎不同书籍后的感悟。

还有一种。

第二,如果写作不是你的全部,你要做其他事情。

那我的建议是,你先要去学一个【速读技巧】,先通读大量的书籍。

因为你可能这个时候,并不知道,你真正擅长什么。而且,你以为你擅长的,未必是你真正擅长的。

所以,你要用通读的方式,来确定一下,自己真的对哪些感兴趣,找到你真正天赋领域。

很多东西靠努力是不行的。

就像有些人就不适合写作。

可能学10年,写得未必有别人1年好。

这个叫【天赋】

就像FPA性格色彩里的四色人格,不同颜色的人优势不同。

定位要找准了,感兴趣,并且愿意持续付出热情太重要了。

毕竟人生,又不是靠这一小会儿。

下一部分,关于挣钱。

 04、专注

一个内心浮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定不下性的人,是不可能做好一件事的。

我见过太多太多人,所以不得不再提醒下大家。

我们的学习其实是多项的,如果仅仅只学一样东西,你是很难成才的。但学习的顺序,其实很重要。

这里,分享一个故事。

琦琦(行动派创始人)早前认为英语这个技能很重要,所以她准备花时间去学英语。

实际上,这个技能真的很重要,很重要。

因此,她花时间去学习。

但效果不好。是老师不好吗?不是,她花了几万直接报了好课程。

是琦琦学习力不行吗?更不是。创办行动派的人,怎么可能学习力差呢。

花了几个月,英语学的一直不理想,所以琦琦没有再认真学。

这个计划,暂时搁置。

后来,两年后行动派越做越大,海外联盟也做了起来。

琦琦需要经常去国外,这时候她发现,她英语烂,其实是一个大坑。

为了不避免交流尴尬,琦琦又开始学英语,这个时候,她惊人的发现她一个月的学习效果,比之前几个月的还要好。

原因是什么,我想大家其实都明白。

我们一辈子,要学很多很多东西。

但不代表,我一开始就要东学西学,实际上,我们都是学一个东西,当一个东西学到了一定的级别,就需要借助另外的知识打开它的深度学习。

就像我在楼上说的写作的三个级别,初级,中级,高级。

初级学手艺,中级是运营,高级是品牌。

不同的层次,对应学习的内容不同,不用囫囵吞枣般全部吸入口中。

消化不了,而且花费时间。

把时间空出来,用到能产生效率的事情上,这件事情才能干成。

这就是【所谓专注】

专注不是只学一个,而是知道在什么时间点,学什么,把时间花在哪。

这是专注的核心。

有一点我得提示大家。

我们都是很普通的人,没有什么背景,不可能跟心动的信号里的年轻人一样,是含着金钥匙长大,所以你得用好你的时间,并且在每一个阶段都要做出一点点小成绩,这个小成绩就是“彩头”,你有了彩头,才能续命。

否则,你很快就因为没有学习到具体的能力而迷茫,最后停止学习,再次成为普通人。

今天。就先讲这么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