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淹城的重复
洪水来临,确实有些吓人,也有些烦人。要下就不停的下,到处是水,到处是险。看着水冲下来的态势,难免让人顿生几份惧怕。
今年洪水应该不会再有了吧。按常理,到了这个季节,都已经入伏了,水灾是不大可能发生。也是特例,今年就有点返常,入伏刚开始,多地暴雨不断,引发洪灾,造成不小的损失。
这几天与朋友聊天,无论是近的,还是远的朋友,都会有同一个叹气。起先还不知道他们叹什么,了解之后才发现,基本上都同时落在一个话题上,大雨一下,城区被淹,出行困难,让人叫苦连天。
打开自媒体视频,有些恶搞的人,在被淹的城区里放网抓鱼,人不能行,鱼倒是可以直行。不过说来也有意思,原本困在家中的人们,看到被淹街道上到处有鱼,也就不再烦出行问题,集体出来捕鱼,缓解下被困的烦恼,还能收获意外的鱼。
城区排水不畅问题,不是一个城,而是很多城共有的一种通病。有些地方,不管是连续下雨还是偶尔下大雨,城中一段或几段,立马成为水城。人们对此确实很有想法,可习惯了,改变不了的现实,还又不得不面对。叫的、喊的、骂的、叹的,改变不了被淹的现状,只能生活在这种环境里,还要继续遭受这样的出行难问题。很多地方也很在意排水修复,每年都会挖挖修修、填填补补,把小管换大管,旧管换新管,换来换去,修来修去,还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特别如那首歌唱的,涛声依旧。
有从事城里排水工作的朋友,也常会听人们议论这方面的内容。听多了,似乎还是有些认为。很多地方对城中排水工程投入不少,而且工程量还真的不小。近年来,很多地方实施了还是非常规范化的城中排水改造。改造期间,连续数月道路泥泞,实在不便。可人们都在期盼不再受被淹的痛苦,克服这种短暂的不便,将会带来更大的方便。想总归是想,结果来年,还是一样。于是,又有人建议还要怎么怎么改。然后,又是挖、堆,弄了不多时间的排水改造又要重新翻出来,改材料,改型号,改深度。漂亮的面又给大家展示,崭新的改造又完美的出现。可结果呢,不甚理想。
总的观来,在工程设计和施工方面一定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特别是新材料的出现,能够在很多年保持质量,应该是没有一点问题。那为什么修而不善呢?让人们叹气呢?
除去技术方面的因素,归起来不外乎这些。首先进行改造前,没有真正的对改造地段的人文历史掌握清楚。准确的说,就是对常淹地段受淹历史情况,雨水来源情况,地形地貌情况全面了解,关起来门在办公室里设计,或者根据别的地方的经验,盲目借用。其次,不深入当地人们了解情况,到底需要怎么改造,听取大家的意见,收集众人的建议,再融入到设计理念当中,这样才能更务求实际。再次,过份的追求高大上、短平快,追求统一的概念,忽视了长远需求和发展的眼光。有些年份雨量少,正好那个时候修好,自认为很好,做好来经得起检验。第四,很多地方做了很好的排水工程,但地面排水口少,且口又小,长期灌水地段,遇上暴雨,加上地面状况不好,急水集中一起,抢在下水口下不去。
另外,有些城中将排污水口设置不合理。有的排污水口直接排入河中,位置偏低,遇洪水不涨,河水倒灌,就算不下雨,有的时候还能造成城中大量积水。
一介草民不懂设计,大概听多了,看多了,自然就会对此有些感想。城中排水,影响大,意义深远。一个排水尚好的城市,幸福指数一定会相比较高。
年年治理年年水患,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心里窝火,肚里生气。这正如给人治病,光治标不治本,投入再多,也是枉费。不但这些,年年挖,年年埋,到处堆,见着人烦,一年到头还没有多久好路走。原本干干净净的街道,今天一改明天一修,还没有什么成效,谁见谁不烦才怪呢。
现在无论技术、设备和工艺,都远远超过了以前的时代。只是很多时候缺少那种细心发现问题,针对问题症结去对症下药的人。关着门想问题,对着电脑搞设计,照搬照抄来思路,涂涂画画就是美,这样的改造一定不会解决实际问题。
古代那些治水的人,还知道遍访附近的群众,拿出具体有效的方法手段,彻底根治。为什么我们现在的改造不能多听听群众的话,不能多让群众参与。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要用每一分钱办好每一件事,办人们满意的事,办经得起历史和子孙检验的事。
暴雨再来,不要再让人调侃城中捕鱼。让人们不再受城中水患的困惑,多点笑容。同时,也给城市多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