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东去》

沙 · 连载 · 十四 · 草稿

2018-10-08  本文已影响248人  碱湖

<知识产权  国法保护  原创艰辛  盗版必究  君子阅读 打赏一元>

        大舅哥陕惟诚一家人和马四七都在急切的盼望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自从妹妹有了身孕后,每天清晨晨礼后陕惟诚都要虔诚的颂读古兰经协商章,祈求真主保佑母子平安:

        "……天地的国权,归真主所有。他欲创造什么,就创造什么;欲给谁女孩,就给谁女孩;欲给谁男孩,就给谁男孩;或使他们兼生男孩和女孩;他使他所意欲者,成为不能生育的。他确是全知的,确是全能的……"

        马四七又给古城义仓出散了两个三十两的光绪元宝,用于救济逃荒的回汉讨饭者,希望真主赐给自己一个健康的孩子。哈丽麦从炒坊搬回了家中闭门静养,陕惟诚几次差妻子去看望,行古城回回"催生"的风俗。

        光绪十四年农历九月二十九日,哈丽麦顺利生下了一个八斤重的男婴,马四七家族终于完成了七代单传。孩子出生后第七天,按照教门的规程,马四七把清真老皇寺的开学阿訇请到了家里,给孩子取经名。对回回来讲,取经名,其意义在于以真主的名义宣布一个人的生命正式降临到人间,并让孩子在一出生便能聆听到真主的召唤,成为一名穆斯林。马四七小心翼翼的将孩子抱出产房,放在北房炕上阿訇面前,阿訇对着婴儿低声颂念了大小宣礼词,先右耳后左耳在孩子耳朵里轻轻吹了一口气,然后从古兰经中选取了第六十二章的名称"主麻"为孩子的经名,并当众宣布。

        坐满三十天月子后,陕惟诚请来剃头师傅给孩子剃了胎毛,所有至亲,尤其是陕惟诚一家大小都来给孩子看满月,哈丽麦和孩子得到了亲戚们赠送的一身新衣服,马四七自然要张罗一顿丰盛的家宴来招待大家。

        作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回回,只有切实融入到中国文化、中国社会中,才能生活的平安,信仰也才能得到传承。在为孩子按教门取了经名后,康佛响又领着马四七到了凤林书院,请书院的老夫子孔祥翎给孩子取官名和字号。老夫子先问孩子的生辰八字,可回回不讲究这一套,并未记下出生的准确时辰。

        "那也无妨,我看这孩子就叫马峻吧,字秀山"。

        老夫子拈着长长的已经有点花白的胡须,笑眯眯的说。

        "孔先生,这名字是啥说头呢?"

        马四七不识字,他想知道夫子取的这个名和字是啥意思。

        "意思是你的儿子将来会象一匹骏马一样驰骋千里,跃上秀丽之山峰,前途无量呀"。

        马四七听了个半懂,但他知道孔先生取的这个官名很吉庆,是盼着他儿子长大成材的。

        "孔先生,我要请教您呢”。

        "马掌柜但说无妨!”

        "孔先生,这儿子象一匹马,是不是咱姓马的回回全象马儿一样,多头的一辈子挨鞭子拉车,由人役使,只有少头的一些骏马才能跑出千里,有好草料吃呢?"

        "哈哈哈哈……"

        孔先生爽朗的大笑起来,笑的连胡须都颤起来。

        "马掌柜可真会联想,但这姓马和骏马却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事情呀!俗话说十个回回九个马,不姓马就姓哈,这回回的马和汉人的马来历也是不同呀!"

        "我们汉人的马姓来自于中国古代。战国时赵国有一个地方叫马服,有一年赵国大将军赵奢大败秦军,赵惠文王一高兴,将此地分封给赵奢,并赐号马服君。其后代为了永世不忘赵王的恩情,便改姓为马,世代相传,这是汉人马姓的渊源,彼时你们回回的教门还没有诞生呢"。

        "哪咱回回的马姓是咋来的?"

        "你们回回的先人乃西域大食国人,于大唐初年来到中土,或生意,或传教,守天朝国法,信西域教门,繁衍生息,至大明朝时乃成为我天朝臣民"。

        "这和姓马有啥亲戚关系呢?"

        "这说来话长呀!"

        老夫子饮了一口清茶,慢斯条理的说。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既为王臣,就要守王道,循王法,这和信什么教门无有矛盾之说。回回们原来的名字取的是大食国经名,汉人是听不懂的,成了天朝臣民后须要有一汉人姓名,以方便官府造册编籍。然回回并无汉姓,何来汉名?这如何造册入籍呢?"

        "但凡各朝历代,须有圣人出没于人间,或示天道,或昭人道,此乃人间之至道也。我们汉人有圣人孔子,大食国亦有其圣人名马哈默德,亦是一代人杰”。

        "这个我知道的,咱回回的圣人降生在西域天方"。

        马四七说。

        "是啊,天方至圣是也。但因为回回本无汉人姓氏,于是乎乃取圣人名氏之马、哈为姓,这才有了十个回回九个马,不姓马就姓哈一说呀!”

        孔老夫子这一通说教,听得马四七清清透透,服服贴贴。

        "啊呀,老夫子学问大的很呀,连咱老回回的先人都知根知底,我服了,服了!"

        "那是当然了,孔老夫子当年是我先生呢!"

        康佛响不无自豪的说。

        "我还有一事想请教夫子"。

        马四七从怀中拿出一块用红缎子包裹的东西来,恭恭敬敬的呈给孔先生,那是当年康怡芸出嫁时留给马四七的镜子。

        "这是我们兄弟俩远嫁甘州的阿姐送给我的一个念想,是我多年来珍藏的宝贝,只是不知道银托子后面的篆字是啥意思,我是个粗人,不识字,请先生教我"。

        孔先生展开缎子,将镜子拿在手中细细端详了一番。

        "你俩人一回一汉,何来一个俩人的阿姐?"

        孔先生有些诧异。

        "是我亲阿姐,马掌柜的干阿姐,因为缘分到了认下的干亲"。

        康佛响说。

        "原来是这样,好啊,回汉一家亲啊!这是一样好东西,祥云纹银托西洋镜,乾隆朝的行货啊,贵重,贵重!"

        "至于这四个字,乃是相由心生,意思是说一个人的仪容外表总是受其内心善恶的影响,善人慈眉善目,恶人凶狠残酷,奸人贼眉鼠眼。你阿姐是期望你常照镜子,一生都做个善良之人"。

        "感谢孔先生,我阿姐是个善良的好人,我也会像阿姐一样做个善良人。孔先生的尔林可真高啊,将来若有事有求于先生,还请先生劳烦帮忙!"

        马四七诚心实意的说。

        "好说,好说,佛响曾经是我门生,马掌柜既是佛响的朋友,就是我孔某人的朋友,一介书生,一肚子酸腐文章罢了!掌柜的有用的着的地方尽管说,本人自当尽力而为之"。

        "不过,佛响读圣贤书头痛,念生意经在行,我看现如今连两眼睛都圆圆的,像两枚光绪银圆呀!"

        老夫子谈笑间还不忘调侃一下他当年这个不好好读圣贤书的顽皮学生。

        "感谢先生吉言,四七,先生夸我生意经念的好,或许将来咱还能挣许多银圆呀!"

        康佛响又得意又自如的接下了先生的话茬。

        临告别时,马四七拿上了老夫子为孩子写的名帖,又赠上十两纹银,孔先生推辞再三才收下了。

        在马四七的一生中有三件事对他影响最深。头一件是同治十年徐文秀灭了西坪村一庄子百姓,他问马国兴阿巴,官府为啥要灭回回,阿巴说那是因为回回要反清复明,他说那咱回回何不反明复清让朝廷高兴呢?马国兴阿巴说这要问汉人们中的读书人。回回里有本事的人只能靠两把大刀一张饼谋生活,沒读书人。再一件是同治十三年阿姐康怡芸告诉他,回回吃亏就吃在不能识文断字上,有理说不清,急了忙了就一反了之,犯了朝廷大忌。三一件是回回对自己先人们的根底啥都不知道,不清透,若不是光绪十四年给娃取官名,书院孔先生给说道,自己连姓啥都没弄清透。莫说汉字,连自己天天颂读的古兰经都是只知其音,不解其意,两眼一抹黑!现在自己有了七代单传的儿子,再也不能让他象自己一样生活了。

        光绪十九年马四七首先将娃送到清真老皇寺开学阿訇门下学习经文单字拼音和古兰经颂读。三年之后,光绪二十一年马峻七岁的时候,按照教门的规程给娃行了回回的成年礼。

        回回男性的成年礼是指男孩割掉阴茎包皮的仪式。按教门规程,回回男孩七八岁时必须举行割礼。因为男孩的阴茎包皮过长,不能下翻,成为包茎,包皮下常年积累污垢,一则会引起包皮炎、包皮垢等自身疾病,再则会在成年后的夫妻生活中将不洁净的污垢带入妻子体内,引发宫颈癌等妇科顽症。

        有一天,马四七领着马峻到了老皇寺,老阿訇笑眯眯地逗孩子玩。

        "尕主麻,我今早听人说昨晚你睡觉时猫娃把你的牛牛咬掉了?"

        "阿訇爷,没咬掉,牛牛好好的有哩!"

        "那我不信,你阿大亲口说的,昨晚咬掉了。没牛牛的娃不是男娃,是女娃嘛!"

        "我不是女娃,是男娃,牛牛有哩,不信阿訇爷您看!"

        孩童乃是真赤子,赤子无忌,尕主麻一着急便脱下裤子,露出自己的小牛牛来。

        "哎呦,这牛牛有哩嘛,来,让阿訇爷看一下,有没有猫娃咬下的牙印"。

        阿訇一把揪住娃的牛牛,用专用的板夹夹住了长长的包皮。

        "阿訇爷您夹我牛牛干嘛?"

        "哈哈,阿訇爷给你指一下猫娃是如何咬牛牛的!"

        阿訇猛地拿出一把锋利的银制小刀,迅雷不及掩耳,割下了过长的那截包皮。

        尕主麻感觉一疼,血流了出来,他吓的放声大哭起来。

        "好了好了,哭啥嘛,你这脏东西,不割掉迟早让猫娃咬掉呢!"

        阿訇一边开着玩笑,一边点燃了一朵棉花,将棉花灰敷在出血的地方,娃的成年礼就这样完成了。

        行完成年礼后,马四七备了双"四色礼"、一只羊,还有六十枚光绪银圆用红绸子包成了三组,和康佛响一道带着马峻来到凤林书院,正式拜夫子孔祥翎为师,开始了读私塾的生活。宣统元年马四七从天房朝觐归来时,马峻已经读了十三年私塾,成了凤林书院唯一的回回得意门生并即将出师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