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

“小马云”是一些人的笑话 更是一些人沉重的现实

2016-11-14  本文已影响25人  不若此间一壶酒

范小勤很有可能一辈子都脱不了“小马云”这个标签,至于标签带来的好坏,是要用很长时间来证明的,但到时,恐怕早已没有多少人再关注了。

图来自马云微博

从去年开始发酵的“疑似马云童年照”的一个话题、一张照片,终于在今年经过持续关注度的积累,契合了“双十一”马云再度成为热点的时机,主人公的身份得到了确认:一个来自江西永丰石马镇极度贫困家庭的孩子,名字叫范小勤。

残疾、贫困、智力问题,等等一系列标签迅速向这个九岁、连互联网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身上靠拢。照片中,范小勤那和马云高度重合的笑容,满足了包括马云本人在内的许多人的猎奇感——世界之大,真是无奇不有。

阿里巴巴也对此发表回应,不长的公告里结尾写了这么一句:“这不是笑话,是沉重的现实。”

阿里官方回应-网易报道

我不得不为阿里的这篇公告点赞,它一言击破了这个极端个案的娱乐性质,直击背后沉重的社会现实。当不少人还沉浸在“这真是个靠脸的时代”的浮想联翩中时,真正愿意关注现实、发问现实的人还能有多少?

可以说,范小勤是一个不幸与幸两个矛盾集于一身的孩子。幸运的是,他被互联网的神奇选中,成为了公众热议的焦点,甚至可能人生轨迹因此而改变;不幸的是,他与身俱来的悲哀又被网络无限放大,在他什么都还不明白的年纪就已经被网络“扒得”一干二净。

我并不是要借此对网络大加批判什么,相反的,在此事上我是夸赞网络的力量的,毕竟它确实将一个鲜活的带有典型的人物带到了公众视野,这是在以往传统媒体时代很难实现、甚至想都不敢想的。

我只是觉得,网络所带来的讨论,在“小马云”这个标签上是戛然而止的,在范小勤个案中就此停步了,那么或许明天还会出来一个“小马化腾”、“小雷军”之类的,终有一天,当网民们猎奇的新鲜感渐退,除了一地鸡毛外,毫无改变。

在这个注重“眼球经济”的时代,我们的思考注定肤浅,我们的注意力必将分散,碎片化的阅读使得我们的认知也碎片化了。对于每天发生的事,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知晓,我们被吸引的前提不能只停留在好玩、有趣,否则,呈现的信息越多,有价值的信息就越少,我们最终也将分化成两个极端——易感人群和无感人群。

在我看来,只有当我们把“小马云”和范小勤两个符号分开,前者是个足以发笑的标签,后者是现实一方面的典型代表,才能把网络所带来的优势真正利用好,利用充分。如果我们总是将“小马云”和范小勤混为一谈,不加区分地笑或同情,那么我们的讨论永远不会有进步,更不可能化为任何实践的动力。

范小勤真实生活报道-重庆晨报 (这篇报道我仔细看过了,写得很好,推荐看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