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分数出来之后
在谈这次考试成绩之前,我想先说一说一个学生。
这是我刚接这个班,他三年级的时候写的两篇作文片段。第一篇主题是“你喜欢的小动物”,第二篇主题是“大自然的现象”。


在这个孩子身上我看到了非常多的与别的孩子不同的特质。比如他非常爱看书,任何时候你看到他,哪怕是放学的路队里,都是在看书。
同时他还有很多优点,思维敏捷,记忆力强,思路开阔……但有时候也会有出现问题:他总是突然就两眼发直入了神,叫他三四声才能回神。有时候甚至上课也会出现这个问题。
他的数学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语文却不尽如人意。忽上忽下,非常不稳定。他的试卷上会有一些让你觉得|“好像没什么问题但是总觉得不对”的答案。
考前我们写了一次“我懂得了……”主题的作文。很多孩子都写的“我懂得了尊老爱幼”“我懂得了勇敢”,他写了“我懂得了知难而退”。
内容是小时候爸爸反复告诉他不要做一件危险的事情,他没有听,结果遇到了危险,最后他明白了遇到事情应该知难而退,不要造成严重的后果。
我问了很多人的看法,结论比较一致:从行文上来说没毛病,从立意上来说不妥。我在班里点评作文的时候,刚念了作文的题目,孩子们就都笑了,活泼点的孩子直接就嚷起来:“这个主题太负能量了!要写正能量的!要积极向上!”我担心孩子对写作失去信心,就狠狠的夸了一下他的文章。但是最后还是婉转的告诉他,平时作文这么写很棒,但是考试作文还是尽量写主题更正面一点的。
考试前的最后一次模拟测试,他写了一篇我在班里点评过的范文,用他超强的记忆力几乎一字不差的写下来,最终得了满分,那次测验成绩也很高。
但我心里总有种隐隐的不安,我觉得我仿佛误导了孩子。但是又安慰自己,之前的每次考试都因为答案过于“标新立异”被扣分,如果因为过于个性而拿不到好看的分数,不也是对孩子的不公平吗?
分数出来之后,看到这个孩子的分数不到90分,我很自责。这次的试题本该是最适合他的,如果他能放开思路不束手束脚,这应该是他最擅长的题目。当然也有可能是别的原因,但是我总觉得我考试之前那个“考试时要按照常规答题的思路写”的导向害了他。
这次考试的试卷不会发给老师,所以我也无从考证。但是看到班里很多平时语文95分上下的孩子连80分都不到,我觉得这些孩子失利的责任在我身上。我做了很多“过犹不及”的事情。比如成绩优异但阅读理解稍稍有点欠缺的孩子,我过于关注她的这个缺陷,给孩子了“我语文不好”的错觉,导致孩子在语文学习中缺少信心,答题时犹豫不决甚至不敢写在试卷上。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摸索的过程,是一个在不断反思和改进中完善的过程。刚刚走过人生中第一个十年的教育年龄,却越来越觉得自己还像一个初学者一样手足无措和迷茫。
首先,到底要教什么?
是教孩子怎么去认识这个世界,怎么拥有自己的体悟,怎么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还是教孩子怎么去答题,怎么考高分?
说得简单粗暴一些,就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怎么寻求平衡?
有人说,二者明明是可以兼得的。那么这次考试的试卷,不就狠狠的打脸了吗?(我不想拿这次考试的分数来举例,因为这张试卷能有99这样的分数是对我智商的嘲讽)
教育者仿佛是个提线木偶,教育的决策者们说,今天要摆一个应试的姿势,明天就心血来潮说要摆一个素质的姿势。可能到了后天,他们自己也搞不清楚想要什么姿势了,干脆往地上一丢,来你自己摆一个我看看。摆完了之后他要心情好,就夸你摆的对,他要扭个脸看到别人家的木偶更好看,马上下一秒就说你“观念陈旧落伍”,动作难看。
其次,到底要怎么教?
这次考试我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过于关注“学困生”的状态,忽视了中等甚至优等生的状态。结果导致哪个层次的孩子都没有抓住。
我们看过太多“后进生”在老师耐心帮助下成绩提高最后走上人生巅峰的例子,可是这些例子里,要么是父母不负责但孩子上进,要么是孩子不上进父母负责,两者总要占一。而二者一个都不占的最终又怎么样了呢?
你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当我拼尽全力在前面拉的时候,还有四个大人加一个孩子在拼命往后拽。一个人拉着一艘载着50多个家庭的大船已经很辛苦了,为什么还要放开其余四五十个孩子的手来单单拉你一个呢?这对别的孩子公平吗?
我见过孩子反复不写作业,忍无可忍叫家长来学校,家长却说话阴阳怪气讽刺老师的;
我见过考前一周带着孩子玩到半夜两点,孩子第二天上课睡觉的;
我见过对我痛心疾首说要对孩子严加管束,转脸就忙工作忙应酬丢给孩子一个手机让他不吵不闹就觉得孩子很乖的……
家长无暇关注,自己突然洗心革面想要上进,在老师一次又一次鼓励中进步的,我只见过一个半。毕竟这个年纪的孩子,没有大人的约束,靠自己的自制力去进步实在是太难了。
一次次的绝望,又一次次的认命去催他们学习,我的教育热情和信心就这样一次次的被消磨。同事曾经善意的说,你这么折腾,费了这么多力气,你们班的成绩怎么总是没什么起色?我也在想,或许真的需要去改变了。那么多次放学陪着不完成作业的学生写作业,或许让他们的家长亲自来陪,更能引起家长的重视,更能起到作用。不愿为难别人,可是到最后都成了为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