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心石】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产妇。

昨天在公众号转了雷斯林的文章之后,一向看不太起某石捣弄不正经玩样儿的石爸竟然破天荒地来跟我探讨文章内容了。
当然,他依旧摆出了一副“权威医务人士”的傲娇模样,夸奖之余,照例不忘训斥一下外行人的天真。
不过,鉴于他讲的确实还是有点道理的,一下子激发了某石的灵感。【老爸,看到这里是不是嘴角不经意在上扬呢_(:3 」∠ )_?学心理还是有点用处的对吧?当然我知道,你大概又会说:狗屁!
没关系,你外在显露的愤怒并无法掩饰你内心的一丝丝奔腾而出的窃喜。】
首先,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产妇会自杀?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在孕育期间,她有可能得了抑郁。或者,有可能同时带有狂躁倾向。
当然,更广为人知的一个心理名词叫做产后抑郁。
也许是孕育期间,承担了很大的生理不适,内在化学物质的变化,以及,外在的心理委屈。
脑补一下,如果这是一家丈夫至上,婆家为大的家庭,尽管孕育着下一代的希望,产妇可能面临什么样的心理委屈呢?
也许是,他们现在这么爱我,照顾我,只是因为我身体有个宝宝吧,如果生完了,我又会回到原来的家庭地位了,继续要洗衣做饭,还要加上奶娃,我真的可以做到吗?能做得让所有人满意吗?
万一碰到不管不顾的一家,甚至爱鸡蛋里挑骨头的,那就别提了。
如果是重男轻女的一家,那么产妇的忧虑又会多一分:万一我还不容易怀了十个月,结果还是个女娃娃,那该怎么办呀。
如果是自我要求高的完美主义产妇,也许会想:之前工作家庭都兼顾了,好不容易能达到平衡状态,万一生完宝宝后,一下子又是新的角色,我能胜任吗?我之前好不容易靠运动,靠控制饮食,保持的苗条身材,会不会变形,我还能回得去吗?我原来的工作,原本蒸蒸日上,生完孩子回去,我还能继续升职吗?还能兼顾家里吗?万一我还是喜欢工作的,会不会被说,只要工作不要家里呀。万一孩子在家病了,我又在上班,不知道该怎么办呀?孩子应该怎么照顾呀…?
如果是多愁善感的产妇,大概还会想:万一丈夫有了孩子不那么爱自己了怎么办?万一跟孩子吵架,丈夫帮孩子不帮自己怎么办?万一自己想让孩子上麻省理工结果丈夫就是喜欢清华北大怎么办?
世界有多大,脑洞就有多宽。
再加上孕育过程中,长时间卧床,或者一个人呆在家里,没有了往日那么多伙伴,或者饱受婆家或者自己父母充满爱意却略为密集的叮嘱,没有适当的开导或者逗乐,再加上本来体内化学物质的紊乱,结果陷入胡思乱想的状态。
告诉她们,你别瞎想八想啦,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抚慰效果啊。
并不如适当地陪伴她们,给她们看些有趣的东西,逗她们笑,保护她们,让她们觉得安全重要,不是嚒?
毕竟,谁没事想生个孩子跟自己过不去啊。
开玩笑的啊。
认真来说,毕竟是人生重大的转折点,也是检验自己是不是真的找到了一个愿意披荆斩棘,哪怕为了守护自己而去挑战风车的骑士吧。
有些女孩子,真的把这些当做了这辈子最重要的事情,于是,在这里的失望,也许就成了后来导致抑郁的致命的绝望。
甚至,有一定的可能性,是躁郁双向障碍。
那一刻,她有可能是狂躁的,脑海里再也没有办法做出理性的思考,眼里完全看不到未来的方向,于是,才会那么义无反顾地,带着自己的血肉至亲,一跃而下。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丈夫可能会不同意剖腹产?
先不考虑到底是谁不同意剖腹产,我们来猜猜,丈夫不愿意可能的原因。
也许是因为,剖腹产的话,就不能计入医保,算是自费了。那么就是一千多块钱了。
并不能说,因此丈夫把妻子看得还不如钱重要,因为他事先,并不觉得这会害死她。
也许对于他们来说,生孩子不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吗?他们的妈妈奶奶,不就是也这么过来的嚒?能怎么样呢,痛的话,忍一忍,不就过去了嚒?
这就是所谓的生活所迫了吧。
正如为了省一张门票钱翻墙进动物园,为了捡一个手机,被咬死的父亲。
正如台风天里,明明知道危险,却毅然决然要去挡车,结果被压死的男人。
正如为了省医药费,就算病得很重了,却还是舍不得去医院的人们。
......
并不是纯粹因为爱钱。
而是他们侥幸地以为,自己的命,可以足够硬,贪心地觉得,在每一场选择里,他们可以两全。
或者还有一种可能的原因。
经过剖腹产后,女性子宫切口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愈合“牢固”的,剖腹产手术切口的愈合包括纤维疤痕修复、疤痕成熟到疤痕机化三个阶段,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愈合。
也就是说,如果想要二胎,那需要等至少两到三年。
也许,他们还考虑着,生完这个孩子,再要一个,所以才对这个母亲说:再忍一忍吧!
世人皆有想贪心的东西。
贪心并不是罪,但是却有可能会因为一时的犹豫不决而悔恨终生。
越是贪心,越是什么都想要,越是容易失去一切。
无知是罪!
不了解的,那就应该早点做好准备,滚去学习。
墨菲定律早就告诉了我们侥幸的天真。
最不想发生的事情,往往都偏爱跑到你面前,跟你说,就是要跟着你!
产妇的丈夫,妈妈,婆婆,亲戚......他们未必真的不在乎这个姑娘。
但是事情发生以后,他们必然会手足无措,认知失调。
他们受到了创伤,他们需要慰藉,而医院,注定长了一张接锅侠的悲壮面孔。
第三个问题:当遇到这样的情况,产妇可以怎么办?医院可以怎么办?
首先,从医院的立场。
对于自身运营的考虑,医院无疑需要考虑自保,即维持自身继续运营,员工医务人员的安危,以及声誉。
那么,如果产妇出了这么大事情,怕的要死的先驱队列里,医院必然在其中。
如果放在过去,医院恐怕第一时间就被淹没在看客的口水里了,比如医生冷漠啊,护士看管不利啊,医院唯利是图啊......
还好,这个社会正在不断地变得更文明,不断地有更多冷静的时间被给与,得以更好地理清思路。
我们来假设一下,医院里有个医生,一身热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无视委托书,二话不说把产妇给剖了。
如果母子平安,家人仁德,那么结局是美好的。
如果母子不平安,那么问题就来了:
病人的家属完全可以拿着委托书,把医院告上法庭,说他们违反协议,草菅人命。
如果这个时候产妇是仗义的,也许可以出来帮医院作证。
如果产妇自己沉浸入丧子之痛,或者不堪夫家的威信,倒头来反咬一口,说是医生自作主张剖的。
好了,这个仗义的医生,谁来为他仗义呢?
如果母子平安,结果生了个女孩子,夫家不喜欢,依旧可以把医院告上法庭啊。尽管没出什么大事,但是就是无视委托书自作主张了啊。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是嚒?
可怕的是叵测的人心啊,可以震碎人的玻璃三观啊。
对于这个故事来说,这个产妇是主角,可是,对于医院来说,她只是千千万万个病人中的一个人。
资源只有这么多,医护人员只有这么多,谁能拦得住一个千方百计想要杀死自己的人呢?谁又能为每一个病人抛头颅洒热血呢。妇产科的病房难道要装精神科的铁窗来以防万一吗?
谁都曾是热血的少年啊,可是为什么,有些事情的发生,让我们的心一点点地变冷了呢?
医务人员难道不是活生生的人么?他们头上戴着的社会强加的道德光环难道是金钟罩铁布衫吗?难道被砍了就不会痛么,不需要为了一家生计努力赚钱么,生气了不会想骂娘么,紧急时刻不会害怕么,不会懦弱不会想要息事宁人么?
于是医院会怎么做呢?会不会告诉自己的员工,声誉要紧,别给医院惹麻烦?怎么最不惹麻烦呢?病人说什么就什么吧。小脾气可以发发,但别连累医院被投诉啊上报啊柏阿姨来啊~不然扣奖金扣工资厉害点白大褂就干脆脱掉吧!
生而为人,即便是手起刀落的医生,也会瑟瑟发抖吧。
可是,我们该怎么办呢?
如果没有人是真正的责任人,那么,悲剧该如何避免呢?
如果我们是那个躺在床上的产妇,怎么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呢?
问题的结症就在那张委托书上吧。
然后我看到了一些法律上的声音。
《侵权责任法》立法时明确规定:“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
当然,如果产妇当时不自杀,并无法定性为“生命垂危”,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委托人权利的松动。
2010年新版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再次明确: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代理人或被授权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签字。
当然这就意味着,医院需要主动为其负责了。所谓责任与权利必然需要对等,也就是说,在治病救人的过程里,作为专业人士的医生,需要更多左右事态的权利。
但是,其中存在信任的问题。病人是更信任专业的医生,还是更信任自己的家人。是怕医生乱开药,还是怕自己的家人另有私心?还是怕当时的自己已经神志不清?
囚徒悖论就在这里。
对错本就很难划分界限。有些病人求生,有些病人甚至会求死,那何所谓医患伦理呢?
我想的是,归根结底,人还是想自己给自己做主对吧?哪怕是自己放到别人手里的权利,也是希望自己可以随时收回来的对吧?
毕竟作为成年人,自己对自己负责。抛开医院的神圣光环,如果仅仅是作为一个提供服务的机构,这样去理解的话,医院唯一的客户当是病人本人对吧?所谓三姑六婆的代理权,是病人主动给予的,那么是不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也可以再让病人签一个协议,将代理权收回呢?
说的极端一点,要么就是病人事先写好,全然放弃,永不收回,否则代理就是可以随时撤销的。哪怕病人神志不清了,说想要撤销代理,自己负责,死活勿论。
那又怎么样呢?
病人自己的生命,难道不能让他们自己做主吗?
医生,父母,朋友在这件事情上归根结底只是协助的人,病人当然可以自己选择,他信任谁,他选择让谁来做决定,是自己的亲人,还是专业人士。
后果,当然也自负。
这是此时此刻,我所能想到的公正。
也许,现在还没有这样的撤销协议存在,或许已经有类似的但是我们还不知道如何履行。
制度的漏洞是无法全然避免的,然而,每一次不合理悖论的出现都会给予我们改正的可能性,不是嚒?
不知道这件事最终将如何赔偿,但是,但愿不会出现所谓传统意义上,“人道主义”的判决结果:因为这家有人死了,所以医院出于人道主义,必须抚恤赔偿。
因为如果这样,愿意主动做出一些决断的医务人员恐怕会越来越少。
开倒车的仁慈会导致更大的社会损失。
另外,但愿有更多的人可以关注到产妇的心理健康,给予她们更多的安全感与正确的心理疏导。
最后,如果有一天,不幸躺在病床上,无论任何原因,签署任何协议的前,请务必慎重阅读。
因为没有谁,可以替我们,代理我们自己的生命。
某石 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