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京会】地摊经济?北上广深说“不”!
“在?摆摊去?”
2020最火的创业方式可能不是搞互联网,而是摆地摊。
国家开绿灯,城管打电话喊你来摆摊,“地摊经济”上热搜,也算活久见了。
地摊文化与城市
为了迎合地摊经济,许多城市开放了摆地摊的限制,如成都就明确规定允许摊贩临时经营,青岛不仅鼓励摆地摊,还有城管主动去地摊消费的现象。
江西某城市的不少小摊小贩接到城管队员电话,电话里,往日严抓小摊小贩的城管们居然主动邀请他们去摆地摊。
当然摆摊经济与市容市貌想要兼得的话,城市本身必须制定一些管理办法,比如成都就明确规定摆摊时某片区域的卫生应该由摊主自行负责。
而城管邀请摊贩摆摊的江西,则是划定了具体区域统一管理摊贩。
想不想摆摊是大伙说了算,能不能摆摊,却是城市说了算。
在一线城市里摆地摊
一线城市里,最早嚷嚷着要去摆地摊的,其实并不是蛰伏已久的小摊小贩,而是网感十足的年轻人们。
后来在网络上,地摊经济这四个字几乎要被玩坏了,好像那些身处一线城市的人们,今天下班就要去练摊。
但要真摆起来但大城市的摊主,真不容易。
他们首先要克服的问题就是——能摆摊了,上哪摆呢?
看看网络上似乎人人都练起摊来,而现实是没几个人知道能在哪摆摊。
以杭州为例,一堆人不知道在哪可以摆摊
广州、上海、杭州、北京,几乎所有兼职摊主都会绝望地在微博上打出一个疑问——到处被赶,去哪摆摊呢?
而摆摊更多成为了一种营销方式,土豪开千万级豪车摆摊卖奢侈品包包?
再说,找着地儿,有人来逛吗?
地摊,其实本来就和一线城市不搭嘎,古老的地摊经济从农业,从自然小农经济中发源,对高大上的一线城市来说实在太low了。
所以过去的摆地摊,怎么都不是一个让人轻松的话题,摆地摊是谋生,是养家糊口,你很少听到哪个发达的一线城市的地摊,想要感受烟火还是得去三四线。
所以在一线城市摆摊,压力和阻力一定是最大的,快节奏的城市,街上人走路也是快的,地摊经济和文化都非常边缘化。那些专门提供地摊的集市除外。
而现在一线城市而对于某些品牌或者网红来说,摆摊更成为了一种营销方式,他们在提前划定好的营销地点,摆上人形立牌和巨大的品牌logo,说是摆摊,却像是另一种方式的品牌营销会。
毕竟这个时代不蹭热点不太行。
在某一线城市摆摊被赶
想摆摊的,被赶走;摆摊的,其目的也不仅仅是摆摊卖东西。
在一线城市摆地摊,不管是从组织还是落实情况来看,目前都是比较尴尬的。
北上广深正式对地摊说“不”
6月6日晚,《北京日报》刊发署名为“京平”的评论文章《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提出北京是国家形象,要减量发展和精细化治理,“意味着北京必须注重保持城市应有的秩序,不应也不能发展那些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不利于营造和谐宜居环境的经济业态。”
意思就是不应该摆地摊。
这一瓢冷水浇了练摊青年一脸。
而随之而来,6月8日,央视财经评论——一线城市不宜推行“地摊经济”。《广州日报》评论版对“地摊经济”做了降温处理;《深圳特区报》发文称,对于深圳这类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言,显然不宜一哄而上发展“地摊经济”。
它们的核心观点其实很简单——不同的城市面对问题时要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而比起二三线城市和县城,一线城市所调配的资源和城市形象都不同,如果在一线城市发展地摊经济,其实是“捡了芝麻,丢掉西瓜”的行为。
至此,这股地摊热情冷却,少了一线城市参加的经济活动,网络上的讨论、热搜在一周之内迅速下降,也许就逐渐被人淡忘了。
就像生鲜电商在以前被评价不适合下沉市场一样,不同城市的情况不同,一线城市当然也有不那么拥挤繁华的地段适合摆摊,摆摊要合情,更要合理,忌讳的倒是这种现象,经济出现了问题,就抓住一个方法当做灵丹妙药,全民头脑火热钻,恐怕不太行。
任何事情也通常由一股子劲而起,一开始可能有很多人摆地摊练练手,但慢慢觉得自己不适合,总之还是一个,适者生存,各地也会慢慢形成一个城市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