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杂谈
本周共“读”书目是“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说来惭愧,中国文艺复兴的地标式书籍《红楼梦》从小到大总共只看了一遍,而且还是在十几岁的时候。只依稀记得大概是大观园内一群莺莺燕燕围绕男主贾宝玉身边展开的儿女情长及家族由盛转衰的悲剧故事,印象最深的是书里的诗词非常的雅致和美妙,除些一无所知。搞不懂为什么那些红学家们会如此痴迷执着以致花毕生的心力去研究它。岁月如梭,二十几年后有幸再听它的解读,才知当年的肤浅和庸俗。现在依然不敢说读懂,只是略长一二知识罢了。
《红楼梦》是中国文化历史的分水岭,之前是帝王将相,乱世英雄的历史,是实用,生存,劝世的。是安邦治国,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历史,是儒家文化的奠定和传承。如《资治通鉴》、《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则直承《山海经》所记载的远古传说:女娲补天,开辟鸿蒙。是天地之初的苍茫世界,一片纯真而至净,那里没有权谋暴力,刀光剑影,不论成王败寇,英雄本色。《红楼梦》则落实在情上,其意在灵中,其境在梦里。而是由灵石入手,从“灵、梦、情”三个层面切入,述纯真的灵魂及人性的尊严和美丽。大观园的女孩们用泪水洗刷那块顽石,让他一点点参悟人生选择自己的宿命。而顽石化生的宝玉一生不为功名利禄,只愿守候大观园的女儿们,至情至真。唯有参透了无与有,色与空,才能真正试着去了解《红楼梦》。
史诗般的巨著实在是不会也不敢妄议,只敢谈一点点想法。书中林黛玉是《红楼梦》的诗魂,她品性玲珑剔透,性格敏感细腻,才情过人,天生的高贵而纯洁,仿佛一面镜子,映照出世人那种种丑陋和可笑。她是尊贵而稀有的,但是不幸出生在即将倾颓,无力挽救的世界,结局只有凋零和死亡。在现实世界里,象林妹妹这样纯粹有时候显得很孤独,别人会把你当成另类,“随波逐流,趋炎附势”似乎才是大流,据理力争,寻求真相倒成了“不成熟”。与孤芳自赏的林黛玉相映称的是宝钗,她是个行动派,王熙凤曾经评价宝钗:“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她八面玲珑,世事洞明,少年老成,她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也知道该如何做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因此她很少有情绪化的表现,她的行动符合规矩,也符合身份的。这在世俗中是懂事成熟的标志,也是世人认为行走职场要具备的品性。现在所谓的“教育”不正是要把一个个小小的林妹妹培养成宝姐姐。
从《红楼梦》中你是否照见了自己,愿你从中国千年来的文化中反省自己,净化自己,愿有人懂你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