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荀彧
“‘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这典籍所载之处便是我们现在所在的鄄城。”一位正值壮年的儒生正在给俩个孩子讲解经典。
儒生仪表不凡,容貌伟美,举止皆有大贤风范,虽只是在讲解经书,仍能从言语中听出其远大志向。
俩个孩子虽然听着有趣,但孩子天性不愿久坐。哥哥眼神示意弟弟,弟弟便佯作困状。
“荀叔叔,你看快晚上了,彰弟都困了。不如......”
儒生也不计较便放他们回了。毕竟今日的公文还有些尚未处理。
俩孩子出了门便一路快跑,这哪里是回家啊。
儒生摇摇头,正想回书房,心中有些不安,便出门散散心。
边走着边思索着心目中的那个理想世界。
十年前,由于黄巾军跨州连郡,声势浩大,天下响应。大汉王朝同时又要抵御外族,分身乏术。于是皇帝便启用了一个可以平定黄巾,却让大汉丧失统治力的举措——设立州牧。同时还大大提升州牧的地位,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军政大权。汉帝欲借州牧之手平定全国各地的黄巾军,但同时却也在饮鸩止渴!权力一旦分出去可不是那么容易收回来的。
黄巾的确很快就瓦解,不成气候,但诸侯割据却开始了!更要命的是并州牧董卓还掌控了朝廷,天下皆与之为敌。朝廷自此威信尽失,诸侯之间的攻伐已成不可阻挡之势!权力的魔盒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上了。除非有一天,有个人可以扫平诸侯,开辟一个新的江山。
我希望天下有这么一个人,如果没有,我会让他成为这样一个人!
他相信自己,这个天下唯有他荀彧才能做到,他也相信自己,自己会拼尽一生来守护这片江山社稷。
荀彧,字文若。出身于颍川荀氏。荀家底蕴之厚重,家门之显赫,为当世四大家族之一。
家门显赫,才名远扬的他,早就被南阳名士何颙点评为王佐之才。要知道他被称作“王佐”的那一年才二十岁。
不久之后,他被举孝廉,任守宫令。但随着董卓入京,把控朝政,他也就弃官不做了。
后来家族商议让他去河北的冀州发展,此时冀州已经为袁绍所得。袁绍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为天下第一家族。不仅如此袁绍还对待荀彧为上宾。但荀彧却不满意,认为袁绍也不是他心目中的人,随后便离开了河北。
荀家家主有些急了。
仿佛就像是现在的父亲看到自己迟迟不去工作的儿子着急。都快三十岁的人了,咋还待家里呐。
儿子还严肃地说道,我要追逐我的梦想,不能太随便了,好的工作就像好的人,总是要等一等的。
但更让荀家众人觉得吃惊的是,不久后荀彧居然投奔了刚刚讨伐董卓失败的曹操。此时的曹操才刚刚被袁绍表为东郡太守,一郡之守将也能逐鹿天下吗?何况这个还是袁绍封的官。
众人笑了,这就是王佐之才的眼光吗?不要可以封官的袁绍,而是选择了受封的曹操。
甚至连曹操自己都有点受宠若惊,他知道这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曹操出身不好,没有家族底蕴,没有地盘,没有名声,只有一腔热血。这么一看天下比他好的人多太多了,荀彧怎么就看上他了。不仅如此,荀彧一人还代表了颍川荀家,代表了中原名士的许可,这能为曹操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才。后来的荀攸,郭嘉,戏志才,钟繇,陈群,司马懿等等皆为荀彧所推荐之人,数不胜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荀彧一人带来了一个谋士团,且皆是珠玉。
曹操大悦:“此乃吾之子房!”
不仅荀家和曹操,天下人都傻了。大便宜竟给曹操得了去。
但荀彧自己知道为什么。当年天下诸侯讨伐董卓,唯有孙坚和曹操主动请命迎战董卓。虽然曹操输了,但比那些作壁上观的十八路诸侯要好太多。此战让荀彧看透了天下诸侯,除了曹操和孙坚,天下还有英雄吗?
你曹操有一腔热血,我荀彧有满腹经纶。你曹操立志做大汉的将军,为大汉扫平奸贼,且让我来帮你一起实现这个愿望!
荀彧怎么会想到,当年南阳名士何颙的话竟一语成谶,你为王佐,你看上之人,你辅佐之人,又岂会只是大汉的将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