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之日,师傅给我的惊喜
平时爱写点文言,练练手,参加古文大号刘备我租古文堂的学习,这是第一篇习作,没有想到,先生会如此细致的批改,让我隐约窥见那个口吟六艺之文,手批百家之编的身影,那个焚膏继晷,兀兀穷年的传道授业者,先生之于教,可谓勤矣!
太极雷公传-我的原文
魏公雷者,燕京布衣,生于闾巷之间。少时家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初习太极,事师于杨氏,无闻于江湖。魏雷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遂创雷公太极,自号宗师。尝赍金二十万溢,厚赂央视,勾连内外,伪作雀不飞,内力震瓜,闻名海内,声名籍甚。少年子弟好太极者,奔走而归之,一时财名荟聚。
有乡野村夫,徐氏晓东者,匹夫之侠也。东为人粗壮,善搏击,设馆授徒,弟子寥寥。
晓东言于众人曰:中国武学,徒具其表,习之,强健腿脚而已,不堪搏击。雷公不肖,欺名盗世之徒,携太极之玄妙,误人子弟,害人匪浅,若得一战,当徒手擒之。东闻之,笑曰:区区晓东,匹夫蛮勇,岂可与我太极比权量力,以卵击石!
二人斗于成都。未及三合,晓东手重拳疾,击雷公于地,重锤之下,血流被面,头骨将折,揉之有声,眉骨撕裂,深入寸余。呜呼,一代宗师,竟无分毫还手之功,悲矣!
旦日,有好事者问其情,雷公胸中有勃然不可磨灭之器,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慨然对曰:吾虽败,败于术高莫用之训也。晓东之拳固重,伤我之表,破我之皮,此所以血流也,危不及命。吾之拳,号为内家,不出则已,出则伤人筋骨,力透皮肉,入于肝胆。吾师有训:宁人伤我,不可伤人。内家之功,非彼山野村夫所能知,所堪受者也。我与晓东,素无仇怨,其可一言不合,睚眦必报,而取人性命乎?
雷公败绩,痛定思痛,越二年,约战黑旋风,会与峨眉之巅。
黑旋风者,姓王氏,名知亮,为人长大,钢髯环眼,酷肖梁山伯李逵,因得名。尝事武林风,以拳无招式,街头无赖,狂轮烂打闻名遐迩,人称王八之拳是也。
二人战,雷公之拳,既无天雷之暴力,亦无太极之飘逸,惟高举于头侧,护之于耳鼻,未出一拳,而以首受拳凡百二十有余。观者皆叹雷公之不倒。
雷公再败,涕泣而言于左右:太极,修身养心,终非生而斗勇者也。雷公虽败,其心不倒!
嗟乎,雷公终有所悟。
刘备我租刘黎平先生修改版
原文:魏公雷者,燕京布衣,生于闾巷之间。少时家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初习太极,事师于杨氏,无闻于江湖。魏雷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遂创雷公太极,自号宗师。尝赍金二十万溢,厚赂央视,勾连内外,伪作雀不飞,内力震瓜,闻名海内,声名籍甚。少年子弟好太极者,奔走而归之,一时财名荟聚。
修改:魏公雷者,燕京布衣,少时家贫,空室蓬户。事杨氏习太极,无闻。魏雷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遂创雷公太极,自号宗师。尝赍金二十万溢,厚赂央视,伪作雀不飞,内力震瓜,声名籍甚。少年多归之,一时财名荟聚。
点评:既然已经是燕京布衣,可以省略“生于闾巷之间”,信息重复。无闻后面可以不加,文言文常用,无闻,就是指默默无闻。
内力震瓜,本来不是标准的文言文用法,但是语言传播要考虑社会受众的接受度,必须是大家所熟悉的,雷雷的内力震瓜,已经广闻,那么就用这个词语,不要为文言文而文言文。
这段可修改处不多,只是略作削减。
”
原文:有乡野村夫,徐氏晓东者,匹夫之侠也。东为人粗壮,善搏击,设馆授徒,弟子寥寥。
修改:有徐氏晓东者,匹夫之侠也。晓东为人粗壮,尝学武什刹海,善搏击,设馆授徒,默默而已。
修改:这一段语法上没什么毛病,唯一的缺点是信息不准确,徐晓冬不是乡野村夫,人家是在什刹海练过的正规搏击运动员。将弟子寥寥改为默默而已,是和雷雷的无闻相对,说明俩人都是平凡人。在文言文里称呼一个人,一般用名字,徐晓东,就叫晓东,一般不称东。除非他叫徐东。
原文:晓东言于众人曰:中国武学,徒具其表,习之,强健腿脚而已,不堪搏击。雷公不肖,欺名盗世之徒,携太极之玄妙,误人子弟,害人匪浅,若得一战,当徒手擒之。东闻之,笑曰:区区晓东,匹夫蛮勇,岂可与我太极比权量力,以卵击石!
修改:晓东言于众曰:吾国武学,徒具其表,导引五禽而已,不堪搏击。雷公者,欺盗之徒,伪张太极之玄妙,实误民间之子弟,若得一战,当徒手擒之。雷公闻之,笑曰:区区晓东,匹夫蛮勇,岂可与我太极比权量力,若与我战,以卵击石耳!
修改:将强健拳脚改为导引五禽,更有专业性,强碱拳脚过于俗,而导引五禽戏这种古代健身项目,引用到这,更规范,也更有古雅之趣。欺名盗世,可以精简为欺盗,古文里常用,当然也可以不这样用。携太极之玄妙,这句话还是没讲清楚徐晓冬的本意,他的本意是雷雷夸张太极拳的玄妙,所以改成伪张太极之玄妙,有忽悠人的意思,然后将后面的改为“实误民间之子弟”,更好形成对仗,写文言文的时候,心里要有一个写对偶句,对联的概念,将凌乱分散的元素,总结成整齐的句式。伪张,就是虚张声势,张,在古语里有宏大,张扬,渲染等意思。
岂可与我太极比权量力,以卵击石!这句话没把中间假设的意思表现出来,所以加一个若与我战,后面再加一个语气词“耳”,表明是他如果和我打,不过是以卵击石罢了。一段文字,如果不把转折,承接,假设等意思表示出来,就会显得突兀。
原文:二人斗于成都。未及三合,晓东手重拳疾,击雷公于地,重锤之下,血流被面,头骨将折,揉之有声,眉骨撕裂,深入寸余。呜呼,一代宗师,竟无分毫还手之功,悲矣!
修改:战成都。未及三合,晓东拳疾,击雷公扑,惜哉雷公,血污被面,头骨揉之有声,眉骨撕裂寸余。呜呼,一代宗师,居然与束手无异,悲矣!
点评:战成都,借三国戏里的战长沙,更有演义味道。头骨,眉骨句,对偶。无分毫还手之力,这个是大白话了。血流在古语里也用血污。
原文:旦日,有好事者问其情,雷公胸中有勃然不可磨灭之器,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慨然对曰:吾虽败,败于术高莫用之训也。晓东之拳固重,伤我之表,破我之皮,此所以血流也,危不及命。吾之拳,号为内家,不出则已,出则伤人筋骨,力透皮肉,入于肝胆。吾师有训:宁人伤我,不可伤人。内家之功,非彼山野村夫所能知,所堪受者也。我与晓东,素无仇怨,其可一言不合,睚眦必报,而取人性命乎?
修改:旦日,有好事者问其情,雷公色无桡(nao,逃避)屈,慨然对曰:吾败乎?吾之胜败岂尔等能晓乎?晓东之拳虽多力,然徒伤我表而已。吾之拳,号为内家,不发则已,发则伤筋骨,透肝胆,取性命。吾师有训:术高莫用,用则杀人。晓东匹夫,茫然无知,吾不忍伤之,更不忍杀之。吾之败,其宜乎。
点评:这一段主要的意思是雷雷避讳自己的失败,又找了一个原因:术高莫用,以此来敷衍。原文有点冗杂,没把这层意思凸显出来。整个描述的重点应该在:雷雷找借口,将自己的失败扭曲成胜利,而且还装出一副不被外行所理解的高深态度,“吾之败,其宜乎”,我被人认为是打败了,也是应该的吧。
描述一件事情,一定要把最对立的两个面找出来,然后线索才会清晰。
出拳,在文言文里,用发拳比较妥当。
原文:雷公败绩,痛定思痛,越二年,约战黑旋风,会与峨眉之巅。
修改:雷公败绩,痛定思痛,越二年,约战黑旋风,会峨眉之巅。
原文:黑旋风者,姓王氏,名知亮,为人长大,钢髯环眼,酷肖梁山伯李逵,因得名。尝事武林风,以拳无招式,街头无赖,狂轮烂打闻名遐迩,人称王八之拳是也。
修改:黑旋风者,姓王氏,名知亮,为人长大,钢髯环眼,酷肖梁山泊李逵,因得名。尝与武林风,攻无法轨,守无定则,以无赖闻,或曰王八之拳是也。
点评:尝事武林风,事字虽无大碍,但易有歧义,以为是侍奉,改成与或更好。街头无赖,狂轮烂打闻名遐迩,这几句完全是白话了。法轨,定则,用在这里是技术规则的意思。
原文:二人战,雷公之拳,既无天雷之暴力,亦无太极之飘逸,惟高举于头侧,护之于耳鼻,未出一拳,而以首受拳凡百二十有余。观者皆叹雷公之不倒。
修改:乃合战,雷公用拳,既无天雷之烈,亦无太极之逸,惟举置头侧,护其耳鼻,未发一拳,其首则受拳凡百二十有余。观者皆叹曰:雷公虽败,然亦不至于倾侧,壮哉。
点评:在古语里,尽量不用倒,可以用倾侧,蹶,扑,颠等等。观众感叹雷雷不到底,用个壮哉,一方面是佩服,一方面是嘲笑。再说明一次:出拳最好用发拳,
原文:雷公再败,涕泣而言于左右:太极,修身养心,终非生而斗勇者也。雷公虽败,其心不倒!
修改:雷公再败,涕泣而言于左右:太极,修心也,非斗勇也。嗟乎,雷公终有所悟。其形虽败,其心不败!
点评:这段话还是没把意思凸显清楚。修心与斗勇的对立,形败与心不败的对比。弄清楚这两个对立面了,所有的语句朝着这个对立面去安排,文章逻辑就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