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过于贪心?
2019-06-24 本文已影响6人
青源雨桐
佛教以贪为三毒之首,万恶之源。
也许,人性本有贪婪的一面,不过是难自省。贪婪的人往往不愿承认其贪婪的本质,继续索取;不贪的人,懂得收敛,却常常过度自责……贪与非贪,一念之间,不必矫枉过正。
这里引书中一段,关于辩证贪婪与否的小故事——
一个小女孩,别人给她一个苹果,她很高兴,接过来刚想吃,却不小心掉到地上滚进水沟,尚未享用,便无法取回,为此伤心的哭了。见者同情,又给了她一个苹果。——再一次得到苹果的小女孩,如果止住哭泣,感到庆幸,吃这个苹果,便是不贪;如果他想,第一个苹果要是未掉进水沟,那现在便拥有两个苹果,这就是贪。(《如何安心》本性禅师)
小女孩爱吃苹果,本身无可厚非,正如人世间的种种诱惑,渴望拥有也为常情。人们追逐的财富、名誉、权势,本无善恶之分。但若仅想着多占有,不知满足,强求额外的部分,便是贪。
贪与不贪的界限,本在于心。
——心是否知足,心念是否端正,心想成事的手段是否正当。
心内不知足,引发贪;心念不端正,助长贪;手段不正当,构成贪。
贪心无止境,客观的所得却有边界。求而可得,无力运转;求而不得,痛苦生焉。
“缘来不拒,境去不留。”而今得知真味。并非追求事物的消极应对,只谈戒贪了了。
勤于修心,珍惜拥有,感恩际遇,何必枉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