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花园

瓶颈

2020-03-25  本文已影响0人  琉璃儿儿

      写字和画画停顿下来,连续两天去看花,林中的冰凌花所剩无几,昨天还盛开的花朵,今天只几株花苞寂寥的匍匐在泥泞里,无精打采的样子,不觉心中无限惋惜。环顾寂静的山谷,空余许多看花人的脚印,是不是这嘈杂的观望惊扰了这寒地的花蕾?

      如果能重新绽放,便不再来看花,还她这幽谷的清净,想起牡丹园的花季,也是如此,人比花多,打扮的花枝招展的人们争先恐后靠近盛开的牡丹,贴花摆拍,争奇斗艳,无比自信,胭脂香粉淹没了花香,沾染了洁净的花蕾,人声喧嚣里听不见花开的声音,似乎听见花朵的哭泣,很快满园牡丹露出疲惫的模样。

    牡丹园的花季短暂,花期将尽时看满园护花的围栏凌乱,花枝散落,硕大的牡丹花瓣几近凋零,让人心疼。

      这段时间因为疫情被剥离按下暂停键,人们宅在家里,水清澈见底,空气变好了、天空湛蓝了白云悠悠,小动物回来了,不是地球在重启,只是它回到原本的样子罢了。 “保护环境,从来都不是保护地球,而是人类拯救自己。”

      累了的不只有冰凌花,万物皆有灵气,自然的法则一旦被破坏,伤害的是渺小的我们,对自然当有敬畏之心。这一段暂停的日子,是很好的反省,清洁自我的过程,待一切重启时,要记得,心存感恩,善待自然万物。

      林里小坐,空气清新,享受这大自然慷慨的馈赠,清风过隙,吐纳延伸,无限空灵。

      近期写字到了一定的时候,似乎遇到瓶颈,很难突破。临摹阶段,不过是看清楚和想明白,看清楚别人的笔画长、短、结构安排,字与行之间的距离;想明白人家落笔起笔的力道,心绪怎样支配笔画起转承合的流动。

    而真正想要有所突破,则在基础功力的积累,多方位文化素质的融合,自我意志的锻炼,以及心绪自如的控制……如果这些,没有累积到一定的量,机械的重复只在固有的水平徘徊。

    索性停下来,逐一弥补填充,再去说突破。这样的境况,于其它事其实也同理。与人谈论,当试图争辩表白自己某种观点时,首先要在心里衡量对方是否需要和能否承担这样的争辩。

    有些话说得再满,再尽,再足够,在你看来是顺理成章,也有可能无法达成共识。因为出发点,立场,角度,经历,人生观,价值观,善恶评判……千差万别。

      即便与自己性格截然相反的人,也不要有恶感,对别人的局限和困境尽可能做到理解,并尽可能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不要咄咄逼人。

      真正旗鼓相当的讨论,对话和争辩,不由好胜心支配,即便刚硬,猛烈,即使无法说服或达成共识,也不会给对方造成压力和伤害,更不会让彼此关系徒生间隙。只会让彼此觉得填补了自己缺失部分的空白,或是打开一扇窗,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互相帮助,启发,并得以整理,有些能够说出来的话,能够表达清楚的感情,或许并不是最重要的。

    与其瞻前顾后,晦涩的叙述一些事情,表达些情感,让人陷于模凌两可的猜测,不如不说。人所分享的,大部分是诸如天气,吃食,植物,景色等无关紧要的东西。人所经历的,承担的,有许多是无法陈述,无法展示,无法分享和传递的部分。

    你只能自我消化,总结,提炼。其实,就算你不阐述不表达,你的只言片语,面部表情,日常细微琐事也会都会发岀信号,替你做表达和阶段总结,懂的人自然会懂。

    倾向这样的生活:认真做好日常,多写字,多画画,多看书,少说无用的话。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融入,包容,与人真诚,温和,暖意。

  坐在早春的树下,就像风里的一片落叶依偎着大地,不由想想起顾城的诗《门前》,

            门前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

早晨,阳光照在草上

我们站着

扶着自己的门扇

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有门,不用开开

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

早晨,黑夜还要流浪

我们把六弦琴交给他

我们不走了

我们需要土地

需要永不毁灭的土地

我们要乘着它

度过一生

土地是粗糙的,有时狭隘

然而,它有历史

有一份天空,一份月亮

一份露水和早晨

我们爱土地

我们站着

用木鞋挖着泥土

门也晒热了

我们轻轻靠着,十分美好

墙后的草

不会再长大了

它只用指尖,触了触阳光

【关于顾城】

顾城(1956—1993),男,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一个诗人之家,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