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奶奶的惦念---“吾宅”红烧肉(“吾宅”私房菜系列)
南来的风东去的水
浮云伴着游子归
西窗的雨归来的你
醉在故乡斜月里
对于人的思念,很奇妙,除了音容笑貌,居然还有味道,她做的菜的味道。“吾宅”家中的太奶奶,善良而拙于表达感情,总是把对我们的思念注入她用心做的每一道家乡的菜中,盛在碗里,撒入我们思乡的心和胃。
在跟太奶奶相处的时光里,她给了我很多礼物,有些还是家传的宝物,但让我最怀念的,还是那些做给我的一餐又一餐的家常饭。
记得以前办公室有位女同事,经常抱怨家中保姆做的菜太难吃!“哪里是在煲龙骨汤,分明是一锅动物的尸水!”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她说这话时愤愤的表情和我心生恶心的反应。
有空儿时,我就在想:为什么家中妈妈做的菜就是比保姆好吃呢?我问过孩子,这位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在滑梯上玩儿得正欢,从高高的滑梯上飞驰而下,带着风飘出一句:“因为妈妈爱我呗”是啊!爱和专注,是菜最好的调料!
“吾宅”的太奶奶经常被大家点的家常菜中,有一道是红烧肉。每次回婺源家中,似乎红烧肉也是欢迎仪式中隆重的一笔。菜上桌,太奶奶会坐在餐桌边,边和我聊天边观察我吃的表情是否满意。太奶奶的红烧肉,经过2个多小时炭火慢煨,香气扑鼻,一如既往的好手艺让我举筷不停,算是回应太奶奶询问的表情。回家的感觉真好,可以放下一切繁杂,在家人的关爱中彻底放松,如同一支远行的船,驶入了宁静的港湾,温暖而踏实……
红烧肉,家常菜,深得大家喜爱,就连我这个不爱吃荤的人也喜欢。面对它时,我的心情及其矛盾,又爱又恨!红烧肉是老少皆宜的美食,同时,红烧肉还富含胶原蛋白,是美容养颜保持肌肤弹性的好菜。想着自家产的土猪肉是绿色产品,加之太奶奶做得实在太美味了,难以抗拒其魅力!
红烧肉的版本众多,味道各有不同:苏氏红烧肉的甜,毛氏红烧肉辣,北方红烧肉咸,当然,我最爱的还是“吾宅红烧肉”!带着肥而不腻、软糯香甜的家常味儿。什么是家常味儿?就是家人用最朴素、新鲜、时令的食材,用爱和关心,在我们心中建造的一个精神家园,更像是召唤我们回家的密码,无论我们走到天涯海角,只要想想这些食物的味道,就会吸引我们踏上回家的归途。
太奶奶手把手传授过我、二妹(现“吾宅”堂主)和妹夫红烧肉的做法:首先要寻找一块上等带皮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最好是两层肥一层瘦。经常有闺蜜看到肥瘦相间的“肥”就退避三舍,可是没有肥瘦的五花肉,就失去了红烧肉独特的丰腴醇厚,毫无灵魂可言,跟“吾宅红烧肉”只有形似,而非神似了。
把五花肉切成麻将大小的块状;锅中少油,放入冰糖、生抽、老抽中火熬到糖起泡放入葱姜煸炒出香味,倒入五花肉翻炒均匀至每块肉都上色。其实红烧肉只要糖色熬好了,加糖的量、火候处理得当,产生的美拉德反应产物好,离成功就不远了。接着放入家中自制米酒,用炭火小火慢慢焖烧2-3个小时。“吾宅”的太奶奶喜欢放入大量的青葱段,红烧后,青葱吸饱肉汁烂软香浓,用来拌面也是人间美味。
同样的食材,同样的制作程序,但出来菜的味道却是不同的,这也是困扰大多数人的难题。我想,差别可能就在一丝一毫,就这一丁点儿的区别,就是菜的精髓所在,这就是“心思”,用心和不用心,做出的菜口味是差的很远的。这点儿心思,就是这道菜的灵魂。传递了爱的菜,才会好吃。
再珍贵的食材都比不上亲手为家人制作美食更高级,被爱浸泡过的食材,传递了家的温暖,母亲的叮咛,父亲默默的关注。
婺源此时,人间四月天,正是草长莺飞,紫云英杜鹃花开遍山林田间的好时节。看到如此美景,我心情大好,就喜欢下厨房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做上一道“吾宅”红烧肉给家人享用。踏入厨房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位艺术家,专注于心灵与食材的对话,就像雕塑家专注于雕塑作品,画家在创作一幅画,服装设计师在设计一件服装。专注的感觉很静、很放松,很纯粹,四周一片寂静,只听见风吹树梢,花含笑点头,百鸟歌唱……为家人制作美食是抚慰心灵的好方法。
慢工出细活儿---小火慢炖,才入味。肉随着浓浓肉汤的沸腾,发生有节奏、呼应的共振。此时,先生进厨房看我做红烧肉,随口问道:“你不尝尝,怎知肉是否熟了?”我撇了他一眼,自豪而高调地说:“我只要看一眼肉随汤汁的震动感觉就可以知道是否熟了。”先生不信,撇了憋嘴,一脸“你别吹牛了!”的表情转身离开厨房。留下我,慢慢倒一杯香槟,欣赏着香槟曼妙的气泡在杯中舞蹈,闻闻香槟散发出夹杂着鲜花百果的香气,看着窗外婺源晓起村浪漫的人间四月天,慢慢等待着我的红烧肉收汁完工。美景配美酒,我的香槟,竟喝出了赛过02年Dom Perignon的好滋味。
Cheers!我的“吾宅”!
太奶奶的惦念---“吾宅”红烧肉(“吾宅”私房菜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