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凉为你写诗评——赠木犁
木犁,一个就快要消失的农作用具。看到你的名字,想着你应该是在怀乡吧。
23首诗,随便一首开始,看完最近几首,再看你刚来简书写的诗。发现前十几首主要是在怀乡,最近的几首就压抑多了,忍不住再看一遍求证一番。
每一首都有让人心碎的句子,只有写故乡从前的样子才有别的颜色。所有的诗,色彩沧桑,总是褪色的,总是土地的颜色,木色或者褐色,木犁上偶尔长出青绿的麦苗,转瞬之间,麦子便金黄,天地一色,老父亲扶着废弃的木犁,直不起背,春去夏至,又是白发苍苍。
印象最深刻的是任尔归乡老矣,你觉得后面几段衔接得不是很好。个人建议,最后两段互换一下位置,变成反复咏叹的感觉,写完诗读出声来,读到哪里,发现原本的情感释放不出来,衔接可能有问题。但若是能达到欲扬先抑的效果,也不错。有时候是需要一点不和谐,最后再升华。
任尔归乡老矣,
就归去就归去。
任尔归乡老矣,
年岁终会秉着种豆点瓜的锄头,
把我枯槁的身子种下,
一半埋于故土,一半长于春天。
这个方法是调整了结尾两段,如果你是觉得整首诗的后半段都有些问题,可以把倒数第二段挪到中间,调整整首诗段落之间的节奏。变成:
把我枯槁的身子种下,
一半埋于故土,一半长于春天。
身子里被城市塞下的乌烟瘴气,
在乡间的月色里吐纳成朝露晨雾,
而后连枯枝败叶,
也会一寸一寸地疯长。
最后结尾仍是这两句:
任尔归乡老矣,
就归去就归去。
这个调整方式,是我个人的一点心得吧,不一定适用于每个人,刚开始尝试写长诗的时候,觉得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很多,落笔时脑中都是片段,不是完整的诗,有些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就想放在特定的位置,比如结尾,但是写完之后又觉得跟其他的段落搭配有些违和。舍不得这个一时兴起的句子,所以想调整其他几段,删减过后,仍然觉得节奏断层,所以我试着读出声来。
朗读是一种演绎方式,像一个演员用台词演绎剧情。好演员能够在记住所有台词的基础上,演绎出自己的风格来,那么导演负责监督自己想要的效果。我觉得朗读的时候,自己是演员也是导演。如果台词不和谐自然是可以商量的,否则想要的情感总是压抑,或者释放地不是时候,比如铺垫了很久,本来该慷慨激昂一番,到下一段突然气场弱了,比如情感已经释放完毕,该结尾了,却在接近尾声的时候发起了新的情绪。
如果你写诗的技巧已经足够,处理得好,那么这一点小情绪会让人觉得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读完之后还意犹未尽,但很多时候,不能这么冒险,因为很可能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这也是我给你的建议,因为你的诗并不晦涩,每一首都有一些经典的句子,所以称得上好诗。不过读完让人觉得很是难受,不想再回味,因为故乡远去、物是人非、父母老去……这些失落每个人都会有,偶尔读一首诗,会思乡,会思人。读你的有些诗,我会皱眉头。
你写诗只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很多人都这么想,那么这首诗一开始就成了你的私有物,因为你在宣泄情感的时候,用力太猛,很多意象劈头盖脸地过来,读者会吃不消。大概的心情是:啊,这个作者确实写得不错,情感也很到位,我能感觉到他真的很思念自己的故乡,游子的心情不过如此了。但是看完之后,不想再看第二遍了,好压抑。
比如这些句子,都是好句,但若总是在诗里出现,我会以为你最近很难过,很烦躁,甚至有些愤怒,我会惧怕看你后面写的诗,猜想也不过是这些:
刽子手。
砍去我的身子吧。
以免我看到自己
活成了城市身上的虱子。——呼号
月亮高挂
而星辰匍匐
人们仰起脖颈 被栓住头颅——黄昏
一只厚皮鞋踏穿前胸
一只车轮胎碾碎筋骨
一只花猫的爪形印满脸颊——一枚中年的叶子
我记得第一次读余光中的《乡愁》,并不是在语文课堂上,那时候还是个小女孩,没研究过诗,压根儿不知道余光中是谁,读完之后很是怅然,觉得心疼,一个成熟的男人,明明想家想得快疯了,写的句子却是温柔理智。一个人,在自己情感快崩溃的时候,仍然努力自控着,这种压抑,不会让人觉得不快,只会是心疼,而且这样的乡愁,能刻进骨子里,引发共鸣。问问自己,有一天我是不是也这样思念故土。
以至于到今日,说到“故乡”二字,都忘不了《乡愁》这首诗。因为情感释放的节奏很好,一层一层,不是一来就把自己的情感泼过来,让人觉得喘不过气。
有人会觉得,写诗是写自己,那么这诗就是自己情感的载体,这确实不假,但是人们在宣泄自己情感的时候,会忘了自己写作的目的,你只是为了宣泄情感还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共鸣,让人赞同你的观点?
很多人说:我写诗是为了自己,不管别人怎么想,我就这么写。
但是别人一批评就受不了了,听不得别人说不好。
既然我们要写出来,自然希望有人看到,并且赞同自己。那么照顾读者的心情是必须的,情感宣泄只是写诗最基础的阶段,若能写出撩人的心绪,才是真的会写诗。
而你,木犁,你是具备这种技巧的。前面十来首怀乡的诗句,能引起我的共鸣,让我觉得,故乡是美的,所以思念自然深厚。
当你在批判和讽刺的时候,可就不那么理智了。你说的我自然都懂,我也明白这种感觉,文明兴起,故乡消逝,人性却丑陋。但是除了你的愤怒和讽刺我再看不到别的了。
人总是本能地远离负能量的人,作者写诗读者欣赏,这是沟通的过程。
沟通应该是平等的。当我觉得你的言语过激,觉得不快,我会远离。因为人的能量是守恒的,我若是把精力放在你表达的方式和态度上,一定会削减我对你观点的赞同。
不要一味用情感去摆布诗句,试着娓娓道来,让我看看你这情感的源头,那些美好的回忆。
与其听你痛斥现代文明的丑陋,我更愿意看你描绘故土的美丽。与其接收你的愤怒,我更想了解你的思想。
诗如人。
这样的你我是喜欢的:
我叩问土地
如何分去一半的春天给父亲
回答我的
却是一个夏至——砍去第二十个春天
这样的你我是心疼的:
奶奶的拐杖却怎么也撑不起她了,
空荡荡的院子,窗外是果实,窗内是寒冬。——家乡的柿子树
这样的句子我也写不出:
旧碗橱多年未开张,
霉生着霉生着。
可是一张裂纹相框里的我,
年轻着年轻着。——在故里
一定是心怀热爱,才写得出这样的句子。我希望在你的诗里,看到的多是美丽的景象,沉沦批判自然也是美,但是不能长存于世。因为人性的弱点在于逃避,你总是当面指责世人的缺点和丑陋,世人,又如何真心爱你呢?
在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