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001专题【要求上传生活9张图,可不附文】拾梦园爱生活、爱教育

打孩子,该不该

2018-12-12  本文已影响6人  暖暖育儿家

虽然现在很多家长已经反对 “棍棒底下出孝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

但是,当家长认为孩子的确犯了错误的时候,或者是希望孩子能记住某个教训的时候,依然会禁不住通过体罚来惩罚孩子。

⊙ “打” 能让孩子长记性吗

谈到要不要打孩子的话题,嘉嘉爸爸有一套自己的观点:“该打的时候就得打!”

嘉嘉爸之所以直气壮,因为他觉得打奏效了。比如有一次,嘉嘉趁着爸爸睡觉,爬到床头柜边上去玩电灯泡。爸爸猛地醒来,看到儿子都快把灯泡拧下来了,很是害怕:万一触电,那还了得。

于是他拉过儿子就狠狠地朝他屁股拍了几巴掌,一边打一边说: “你想触电呀,后还敢不敢了?” 嘉嘉被爸爸打得哇哇大哭,一边声嘶力竭地哭喊,一边说: “不敢了,不敢了”

“从那次起,他没有再动过电灯。” 嘉嘉爸不无得意地说。

⊙ 心理解析

表面上看起来,嘉嘉爸爸的话似乎很有道理,他的行为似乎也很奏效,但实际上只看到了“打”带来的表面效果,却没有理解 “打” 所带来的深层伤害。

面对父母的打,孩子一定是会产生恐惧心理的,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有些孩子有可能会避免相同行为的出现,这实际上是对创伤性情景的回避。

表面上看起来,孩子是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了,但是由于他们并没有真正搞清楚自己错在了哪里,所以在今后,可能还会出现表面上看起来不一样,但本质上却相同的行为。

比如,嘉嘉有可能不再去碰电灯了,但是却可能去碰触其他的电器:也有可能他在家里不再触碰电器了,但换一个环境,他可能还会去触碰。

这是好奇心的使然,也是他没有真正搞明白危险所在造成的。

另外,父母的体罚还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他们不敢再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索。而好奇心一旦受挫,对孩子的创造力、主动学习的精神,都可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由此可见,打孩子可能暂时解决了问题,但实际上却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  “皮孩子”只能打吗

说到打孩子,睿睿妈满脸的无奈:“我也不想打他,但是怎么说他也不听,不打咋办? "

原来,在睿睿妈眼中,睿睿就属于乎那种刀枪不入的 “皮孩子”,在外面经常和小朋友打架。现在,小区里的邻居们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和睿睿玩了。

另外,睿睿的嘴特别 “硬”,比如,明明是生他抢了小伙伴的弹力球,妈妈问的时候,他死不承认,当妈妈将弹力球从他的衣服口袋中搜出来,他依然脖子挺得像个小公起鸡。

面对这态势,睿睿妈只得对儿子 “痛下狠手” 了

睿睿妈说,其实,揍也越来越不好使了,以前一巴掌就管用,现在一巴掌打为。上去就像挠痒痒,睿睿一点屈服的表现都没有。

不得已,睿睿妈的武力只能升级他其实每次打完睿睿,  睿睿妈心里也很难过,但是对于这个“皮孩子”,睿睿妈真不知道咋办了。

⊙ 心理解析

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的摩雷·史特劳斯医生领导的研究小组调查了807位母亲,发现体罚会造成的孩子的逆反行为,这种逆反行为,通常有6种情况。

孩子会偶尔或经常偷盗或撒谎;对他人态度粗暴或缺乏同情心;做错事后缺乏自信心;常有破坏性或暴力性行为,不服从学校的规定;与教师不能相处融洽等。

睿睿的 “皮” 实际上就是一种叛逆。只可惜,睿睿妈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经常打孩子的行为,造成了睿睿的 “皮”。

经常打孩子的父母,其实也存在着不能很好管理自己情绪的问题。习惯打孩子的父母,在打孩子的时候,其实已经不是在就事论事,而是借此宣泄自己的情绪了。

面对比自己强大很多的父母,孩子没有反抗能力,在心理上他们除了产生恐惧,也会渐渐地对父母失去信任。

而且,父母的行为,也不知不觉中为孩子树立了一个 “榜样”,即遇到问题用武力解决。

所以,当一个孩子在小伙伴中表现出暴力如行为时,做父母的首先应该反省自己是不是给孩子提供了学习暴力的机会。

总之,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理由,父母打孩子都是不可取的。

这种以强凛弱的做法,要么会激起孩子的逆反,要么会让孩心子养成压抑的个性,给孩子留下深深的心理伤害。说到底,打孩子是父母缺少教育亲方法的一种表现。

 家长应该怎样惩罚孩子

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父母应该冷或静下来,去寻找更好地解决方法,而不这是通过以强凛弱的体罚行为去管教孩子不打孩子,并不等于说孩子做错了事情逆。不给予惩罚,父母多一些耐心,就能找到更适合的惩罚方式

⊙  暂时剥夺孩子心爱的东西:  比如,暂停一次睡前故事,或者不允许孩子抱着孩玩具小鸭洗脚……  类似的做法,其实就是告诉孩子,你做错了事情,是需要接受惩罚的。

这样的惩罚,不会让孩子陷入恐惧没情绪中,父母将更有可能将对与错的道理恐讲给孩子。同时,也会让他们记住以后不犯同样的错误。

⊙  写君子协议“ :“你如果再不按时睡觉,妈妈周六就不带你去动物园。” “你如果再不爱护书籍,  爸爸以后就不给你买不新书了。”

家长可以找一张纸,  将您与孩子的协议写到纸上, 并签上双方的名字。

这样的做法可以引起孩子的重视,而家长信守承诺的做法也会树立起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  回避众人法:如果在朋友聚会或者亲人宴席上,孩子发生了错误行为,您不要因此而姑息,也不可以在大庭广众下批评孩子,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比较好的做法是将孩子带离众人,比如到洗手间或者一个角落,指出他行为的不妥。

父母这样的行为,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而个自尊心强的孩子,更容易改正缺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