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再信佛教(下)
关键字:佛教 释迦牟尼 释迦摩尼
我为什么不再信佛教(下)【转载 原文】
(11)
今天是卢沟桥事变76周年纪念日,愿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中华先辈们永远安息。你们至仁尽义,已经与日月同辉,与大道同在。
说起佛教的无聊,南京大屠杀可见一斑。在佛教徒看来,南京大屠杀的遇难同胞是活该,被日本人屠杀是报应现前。佛教的解释似乎很有逻辑:以前东海边的渔民爱吃鱼。后来鱼投胎成日本人,东海渔民投胎成南京居民,所以南京大屠杀是以前的鱼来报仇,天经地义。这个案例记载于《现代因果实录》。这本书当时被享誉世界的高僧宣化上人极力推崇。
一个宗教堕落无耻到这个地步,我真的无话可说。我真恶心那个虔诚信佛十年的自己。
我唯一不讨厌的是从六祖到中峰明本之间的禅宗,那个时候的禅宗多活泼啊,禅僧们自己种地养活自己,禅堂里面不准树佛像,禅僧可以杀猫,可以斩蛇,可以烧佛像。随着陆秀夫背着南宋小皇帝跳入崖山大海,一切都结束了,那个文化最璀璨的赵宋王朝成了我们民族如今仍在追忆的背影。
南禅临济宗的四料简、曹洞宗的五位君臣已经成为绝响。宋代之后,佛教越发展越低级,越发展越迷信,已经成为民族复兴的绊脚石。现在的佛教就是念佛、念经、念咒、吃素、放生、戒邪淫,已经穷途末路了。佛教的僧侣素质极低,还不准人们指责他们,因为佛教有戒律“居士不得说僧人过错”,这帮(图律)就是靠着伪戒律控制和残害信众。中国的佛教已经丧失了清除自身垃圾的功能。那些靠着佛教混饭吃的佛棍和僧侣狼狈为奸,用似是而非的佛教理论给群众洗脑,造成民族素质的低下。
我以前在上海的一个小公司看到满书柜的《玉历宝钞》,是公司老板免费赠送给客户的。我拿来翻了一下,通篇是愚昧的佛教理念,宣传吃肉要下地狱,杀生要下地狱,邪淫要下地狱。佛教徒就是一个通病,道德观念极其猥琐,只关注小节而不敢面对大义。因为佛教里面缺乏大义。
张学良将军晚年自述年轻时候的风流往事,他说他年轻时候大概有十几个情人,还不包括嫖的。记者问他为什么这么放纵?张将军苦笑着说:“我们当兵的当时就是这个风气,大家上了战场随时都可能为国捐躯,所以战役结束就抓紧时间找女人,因为说不准下场战争就再也回不来了。”按照佛教的说法,当时的国军战士吃肉、杀生、邪淫,都是下地狱的大罪。可我们今天看来,这些普通的国军战士才是民族的脊梁,是他们的牺牲和付出,才让我们民族的后人能有尊严的活在这个世界上。1997年,我到上海读大学,第一件事就是去吴淞口——曾经的淞沪会战的旧址,长江水滚滚流过,那些为国捐躯的国军战士的遗骸已经化为尘土,但他们的大义却充塞于天地之间。这帮国军战士吃喝嫖赌俱全,但他们是大丈夫、真爷们儿。
中华民族最高贵的民族性就是舍生取义,生命是最宝贵的,而为了国家民族的大义毅然放弃自己的生命,才是最伟大的。中华民族最精深的学问、最高贵的民族性大成于孟子,《孟子》的最后两章阐述了天人合一之道。我同事们认为我精通国学,时常向我请教子女教育问题。我对他们说:“要让小孩接受人才、人格、人文的完善教育。人才教育,就是让孩子们精通一门谋生的技能;人格教育,就是让孩子们培养出积极向上崇高的人生观;人文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们的艺术细胞,让他们以后能感知天地自然之美。孔子的《论语》一定要让孩子们学。如果是男孩,等他15岁之后,教他学《孟子》,孟子的思想浩然正气,男孩学了后就会成一个真汉子。记住一点,千万不能让孩子接触佛教,那玩意儿是害人的。”
我为什么提到大义和民族先烈呢?因为佛教徒虽然时刻讲吃素放生戒邪淫,可到生死关头,几乎没有佛教徒挺身而出的,因为他们要珍惜人身用于修炼。以前看《嘉定三屠》的笔记,清军围攻嘉定城,满城百姓都牺牲了,只剩几个和尚,清军让这几个和尚烧尸体。看到这里,觉得真是可悲,这几个和尚可以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了。
所以我说佛教的道德思想猥琐,整天纠缠于吃素邪淫等细节,可面对大是大非,佛教就是懦夫。每个寺庙都有大雄宝殿,因为佛教徒认为释迦牟尼是大雄,因为他能消除自己的欲望。其实真正的大雄是那些舍生取义的先烈。生命最困难的不是消除欲望,毕竟欲望消除了生命还在;生命最困难的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大义抛弃自己的生命。佛教徒自私自利,满脑子都是自己如何成就,根本舍不得为国家民族贡献。论人格,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无名英烈比你佛教的任何祖师大德都高。
(12)
佛教很奇怪,一方面说自己是无神论,不相信造物主;令一方面又把自己的佛等同于造物主的地位,搞偶像崇拜。比如《地藏经》里,要求信徒给佛菩萨造像。在《法华经》里,要求信徒燃指焚身供养偶像。
大乘佛教其实是异化的婆罗门教,胡适先生说“信仰的印度化是中华民族的大不幸”。在婆罗门教里面,据说有4万多个偶像。中国寺庙里的偶像很多,除了释迦牟尼是真实的人物,其他的完全是大乘佛经捏造出来的。可不明就里的佛教徒说到他们信仰的观音菩萨、地藏菩萨,感动得无以复加。真是可笑。
在华夏民族的传统信仰中,是敬拜上天的。和基督教人格化的上帝不一样,中国古代圣王和圣人敬拜的上天比较模糊,没有人格化。中国的天有两层含义:创造之天和道德之天,由于中国圣王认为道德有超越性,所以创造之天和道德之天是合一的。尧舜禹汤都是敬拜上天的。周武王生重病时,周公就向上天写了一份祷词,说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和哥哥交换。周公把这份祷词放在密匣里。几十年后,周成王发现了这份祷词,大为感动,叔侄之间的芥蒂烟消云散。成王把周公接到京师,以帝王之礼给周公养老。这种大义,是我们民族的佳话。
春秋时代,礼崩乐坏。孔子以周公继承人自居,完善丰富了上天的含义,在创造之天的层面上融入了道德之天。孔子生重病时,向上天祷告。孔子给《周易》作注提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可见是承认上天的超越地位的。孟子强调心性修养,但最后的归宿也是“尽心知性,尽性知天”。曹操快死的时候说自己是“获罪于天,无可祷也”。可见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及还不得势的时候,中国的主流是认可上天的主宰地位的。这个上天是我们中国人的上天。和基督教一样,中国信仰上天的时候,也没有偶像崇拜,从来没有给上天造像,只是四季祭祀。
可佛教在中国得势后,偶像崇拜抬头了。佛教的偶像篡夺了上天的地位,在中国民间,偶像崇拜代替了上天信仰。佛教的牛吹得很大,说他们的佛是最尊贵的,是最大的,要求信徒崇拜偶像,甚至要求信徒自残去供养偶像。
佛教真是奇怪,一方面说定业不可转,但我问佛教,哪样业不是定业?另一方面,又大肆宣传,说敬拜偶像可以得福避祸,结果呢,不明就里的同胞纷纷给偶像上香磕头,希求保佑。汶川地震那天正好是佛诞日,将近十万同胞遇难。温老人家冒着危险,走遍了整个灾区,这一幕国人应该还记得。我问你佛教的偶像,我们同胞给你磕头,给你上供,用自己的血汗钱养活你的代言人,有些信徒甚至自残供养你,你怎么会在自己生日的这天拉上这么多的无辜百姓给你殉葬?
(13)
佛教在发源地被印度教奇才商羯罗赶走,无处栖身,跑到中国,祸害中国两千年。两千年里,华夏的很多好传统被佛教搞坏了。
第一,华夏的大义思想被弱化了。小孩子懂事起,就知道行善积德,行善积德的这个“积”字是有问题的,意思是像存钱一样积累善事,以期以后有个高额回报。孔子孟子从来不教人为善有所图。
第二,华夏的重武风气被弱化了。汉代时期,中国有很多游侠,我们伟大的汉宣帝少年时期就是长安城有名的剑客。整个社会是文武并举的。可佛教讲究愚善,佛教得势后,汉民族的重武风气消失了。清代末年,很多西方人到中国旅游,发现中国人的状态很差,还以为中华民族这个人种有问题。
第三,社会公义思想弱化了。佛教提倡“无分别心”,泯灭善恶观念,结果人们的正义理念降低了。孔子的思想是“君子能好人,也能恶人”,意思是一个君子要能赞赏好人、憎恶坏人。在至圣先师那里,善恶是分得很清楚的。
信奉佛教的政权最终进入历史的垃圾堆。西藏的前身是吐蕃,在唐代初期曾经是大唐的重要威胁,可信了佛教后,这个威胁消失了。西藏在解放前都是农奴制,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道教协会首任会长陈撄宁道长说过“中国以后应该向世界输出佛教,这样我们的竞争对手就变弱了”。
佛教徒对社会没啥贡献,中国几千年,没有哪个英雄、烈士是信仰佛教的。似乎只有谭嗣同是佛教徒,但我看过谭嗣同写的《仁学》,他的思想主要还是孟子的。曾国藩家族是近现代最鼎盛的家族,我们国家现在的四把手就是这个家族的。曾国藩家族有一个族规“子孙不得信佛教”。
(14)
很多人骂儒家误国,我也不反对,但误国的是程朱,不是孔孟。
明清两朝,程朱理学成为政府开科取士的标准。我们来分析一下,程朱理学是什么?
广义的宋明理学包含程朱理学、陆王心学还有张载气学。宋明理学的产生背景很复杂,源于儒家对形而上哲学的反思。但在宋明理学产生的过程中,吸收了很多佛教的垃圾,所以才禁锢了人性,阻碍了历史发展。
第一,宋明理学提倡“无欲”,不论是朱熹还是王阳明都提倡“存天理,去人欲”,完全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真正无欲的是什么人?死人。佛教就是提倡消灭一切欲望的,宋明理学吸收了佛教无欲的思想,提倡士大夫要去除欲望。其实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欲望,如果强迫一个人去除欲望,结果就是这个人心理变态。所以宋明理学出了很多假道学。在我看来,人的合理的私欲是值得尊重的,而且人的欲望如果引导得当,是可以推动社会发展的。只有明代的首辅高拱提出“民之所欲即是天理”,振聋发聩的尊重个体的合理欲望。邓老人家治国之所以事半功倍,就是因为尊重了老百姓改善生活的欲望。
孔孟并不赞同“无欲”。孔子说“虽执鞭之士能富,丘亦为之”,就是说如果做城管能有高收入,他也去做。孔子治理国家的思路是先“富之”再“教之”,尊重老百姓追逐财富的欲望。但孔子又说“不义之富贵,于我如浮云”,就是说要追求正当的富贵,当利与义发生冲突时,以义为上。可到了宋明理学那里,把利与义绝对对立起来,似乎不能追求个人利益,追求个人利益似乎代表人格堕落。这种思想是佛教的流毒,因为佛教虽然很贪婪,但表面上是宣称“无欲”的。
第二,宋明理学提倡“禁欲”,在大乘佛教看来,性是罪恶的。《楞严经》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除了那个奇怪的倡导双修的喇嘛教,大乘佛教视性、情、爱为修行的障碍。孔子编《诗经》把《关雎》列为第一,歌颂青年男女之间真挚萌动的感情。朱熹就很迂腐了,他说《关雎》是“淫奔”。其实在我看来,性可以导致罪恶,但也是最伟大的,男女交媾才能化生万物,是宇宙生生不息力量的体现。所以,没必要禁欲,但必须以一个端正的态度对待性爱,不能放纵,但更不能绝欲。药王孙思邈说“欲不可纵,亦不可绝”。所以和尚们要么吃喝嫖赌,要么禁欲。禁欲的和尚最终都有很多心理和生理毛病。
第三,宋明理学注重心性,不关心外界。佛教徒是倡导修行的,所以和外界隔绝。宋明理学吸收佛教的流毒后,专注于个人的修养,但忽视了外界的社会变化。所以很多宋明大儒即使人品很崇高,但由于长期和社会脱节,失去了分析问题的判断力和谋划问题的想象力。
这三个硬伤不论是朱熹还是王阳明的思想,都存在。士大夫被朱熹和王阳明的思想洗脑后,整天就想通过无欲的手段去做圣人,结果呢?圣人没做成,人倒是变态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退失了。但宋明理学还是继承了很多孔孟的优秀思想,首先他们注重社会义务的承担,其次他们不拜偶像,再次是宋明的大儒不怕死。
明朝灭亡后,清初三先生(王、黄、顾)反思宋明理学,提出要经世致用,就是做学问要落到实处。可惜满清搞文字狱,清初三先生的反思没有得到继承。儒学到了今天,仍然是王阳明的思想占主流,其实王阳明的思想也有很多糟粕,就是因为他吸收了太多的佛教垃圾。人们欣赏王阳明,主要是因为王阳明有立功的表现。现在社会上都推崇王阳明,很少有反思王学的。
真正的儒家,到了孟子那里就是很高的高峰了,宋明理学对孔孟的传承简直可以用狗尾续貂来形容。儒家以后如何走,我们如何继承,是个很大的课题,可能关系到民族精神的重铸。
要去吃饭了,先写到这里,以后有空写写我对孟子天道思想的学习体会。
我为什么不再信佛教(下)(15)
佛教真的一无是处吗?非也,佛教的精华在于汉传禅宗。
小乘佛教就是一个悲观的哲学学派,不过任何人都有思考的权利。小乘佛教至少有两个优点。第一、小乘不贪财。小乘的僧侣是禁止手捉金钱的。第二、小乘不像复读机似的念经念咒。我只是认为小乘的思想不适合中国人的禀性,而且对于社会的进步无甚作用。
大乘佛教就很荒谬了。大乘脱胎于小乘,不得已接受了小乘的虚无观点,但大乘贪财的恶根导致其极力鼓吹功德福报。大乘是最荒诞的,一方面鼓励信徒去除欲望,另一方面又说信佛可以得大福报,甚至来世做转轮圣王。所以大乘的信徒是最矛盾的,一方面告诉自己要去除贪嗔痴,可潜意识里都想拥有世间无比的美貌、财富和权力。所以,大乘的信徒最终心理纠结、扭曲甚至变态。大乘发展到密乘,这种荒诞的表现变本加厉,喇嘛教里有很多长寿法、财神法,简直愚昧可笑。喇嘛教统治西藏近千年,可西藏的物质生产水平是全世界最落后的,你们的财神法修到哪里去了?所以一个人要多了解外界的事务,多学习历史、经济和社会学,这样就不至于被洗脑得至死不悟。
现在客观研究佛教的学者对佛教都没啥好感。季羡林先生就是一例。季先生考证释迦牟尼是吃野猪肉导致食物中毒然后去世的。佛教徒就拼命的诅咒季先生,说季先生晚年瘫痪是谤佛的恶报。佛教徒的恶毒张然若揭。范文澜先生的经典著作《唐代佛教史》,简直揭穿了大乘佛教的骗局,说大乘佛教的僧侣就是寄生虫。《唐代佛教史》资料丰富,论证翔实,值得对佛教有兴趣的人一读。
可这些人对禅宗都网开了一面,都不讨厌禅宗。范文澜先生说禅宗和尚是潇洒的自力更生的小农地主。禅宗的起源颇为神秘,什么迦叶拈花以心印心,达摩面壁,慧可断臂,现在无从考证。可以考证的是四祖道信以后的历代祖师。当然,对禅宗贡献最大的是六祖慧能,六祖甚至和老子、孔子被西方列为“中国三圣人”。
汉传禅宗的思想和佛教不一样,其修行方法更不一样。思想上,禅宗是典型的体用论,和佛教的虚无论是大相径庭的。禅宗认为有一个超越的本体——自性,这个自性不生不灭,是颇为神秘的万有本源。其实,这是典型的儒道思想,《老子》说“道可道”,《中庸》说“天命之谓性”,都是说的同一个东西。现在很多人说佛儒道一家,其实应该是禅儒道一家。禅儒道的哲学本源思想都是体用论。禅宗八祖石头希迁有一首《参同契》,阐述了体用、统一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经典的哲学作品。从这一点看,禅宗对于中华哲学的发展是有贡献的。
修行方法上,唐代禅宗讲究“直指人心”,这种方法已经失传。到了北宋末年,临济宗的大慧杲禅师终于用参话头的方法把禅宗神秘的修行方法固定了下来。(什么是参话头,有兴趣的人自己去百度,本人不赘述。)不过参话头的方法似乎也快失传,现代的虚云和尚据说是参话头悟道的。至于其他的什么南怀瑾之流,简直就是胡说八道的门外汉。早期禅宗具有革命精神,禅僧们不打坐,不烧香,不拜偶像,生活潇洒自在,所以唐宋的很多士大夫很羡慕他们,很多士大夫都和禅宗高僧是好朋友。
禅宗甚至看透了佛教的骗局。佛教戒律不准僧侣种地的,可百丈禅师却破天荒的号召禅僧种地自给,禅僧们不再是社会寄生虫,他们生活在深山老林,开垦荒地,过着怡然自得的生活。在心态上,禅宗说不上积极,但也不消极,他们的心态不再是活死人,而是活泼自在。这群禅僧虽然对社会没啥贡献,但也不是社会的负担。
禅僧们不贪财,《六祖坛经》里面根本没有福报这类字眼。石头希迁祖师在深山隐居了一生,直到60多岁才下山弘法。活了120岁的赵州和尚一生都过着极为清贫的生活。
有的人追求功名富贵,有的人追求自有自在。这两种生活都值得理解。只要你不骗人就行。禅宗对佛的理解也是振聋发聩的,在禅宗那里,佛不再是法力无边的超能偶像,而是一个实在的、觉悟人生的有智慧的人。
我上面提到的是唐宋禅宗。经过元朝90年的统治,禅宗的真精神彻底死亡。现在的禅宗已经被净土宗同化,早已不复唐宋的活泼精神。
《中阿含经》封面(16)
佛教即使有一些精华,也是剽窃儒家道家的,佛教自身没啥好东西。
现在的佛教都提倡孝道,其实这是剽窃儒家的。在原始佛教那里,是把亲情视为修行的障碍的,说亲人之爱是“饿鬼爱”,就是说子女对父母的感情就如同饿鬼对饮食的渴望一样。如果要跳出轮回,必须泯灭一切亲情、爱情和友情。
中国是一个提倡孝道的国家,佛教进了中国,为了更好的传教,就伪装自己,也学儒家提倡孝道和大爱。天涯一个知名的评论家说:“佛教吸取中华文化的养分,如藤绞树,得以壮大。之后就妄图尊大,简直可恶加可耻。”我前面提到,其实在两汉时期,佛教在汉民族眼里不是正教。后来由于五胡乱华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提倡,佛教才得以坐大。这么一来就是一千八百余年,佛教获取了和儒家道家一样的正统地位。我写这个帖子就是正本清源,告诉大家,中华文化的根只有儒家和道家,佛教就是占据中华文化圣坛的斑鸠。
人们说佛教大慈大悲,其实就是个皮。lun*zi功说“zhen善ren”,也是非常崇高的价值啊。我一个表嫂,本来没啥素质,信了lun子功后,人变得很善良很孝顺,连她婆婆(就是我姑妈)也赞不绝口。我说这个例子什么意思?就是说佛教有时候还是有用的。以前我还是信徒的时候,经常上佛教论坛,我记得一个吃喝嫖赌的花花公子信了佛教后变得自律朴实,进入了生命的新天地。宗教有一些美好的普世价值,任何宗教都有闪光点。佛教徒是善良的、是正直的,可佛教的本质是贪财的、自私的、消极的,虽然引导少数人弃恶从善,但总体而言对国家对民族是有害的。
佛教非常贪财。在《地藏经》里,要求信徒用贵金属给菩萨造像。我问你,既然佛说“无分别”,你为什么又希望信徒给你塑金身呢?说白了还是贪财。在《阿弥陀经》里,说净土的地砖都是纯金的,门帘是玛瑙等七宝装饰的。印度人真是贪婪啊。中国道家的仙境里面是美丽的山和水,山上依然是泥土和绿树,不是什么金砖和玛瑙。大家想想,全是纯金的地方有审美情趣么?所以印度人不仅贪财还愚蠢,过分的贪财已经使印度人失去了体验天地之美的真情趣。幸亏当时印度人不知道钻石是世界上最贵重的东西,否则《阿弥陀经》里会宣称极乐世界的地砖是钻石的。印度人的贪婪和愚蠢,在他们编造的《阿弥陀经》里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佛教自私。释迦牟尼本人也不是什么大慈大悲。我前面提到,印度的僧侣不种地,因为种地会伤害虫子,犯了杀业要下地狱。可僧侣却让农民去种地,农民下地狱了,僧侣修行成功了。如果释迦牟尼真的大慈大悲,他就应该去种地,让别人修行,自己下地狱,让别人成就。所以佛教说到底是无比自私的。
中国古代的贤相孙叔敖有一段故事。当时认为双头蛇极其不详,见到双头蛇的人会倒大霉,打死双头蛇的人会短命。少年的孙叔敖从山上打柴回来,告诉他母亲“我打死一条双头蛇”,孙妈妈就哭起来了“打死了双头蛇,你也活不长了”。孙叔敖说“我怕以后别人看到这条双头蛇倒大霉,所以我宁可自己短命也要打死它,这样它就害不了人了。”孙妈妈变悲为喜,说“我儿存心若此,定能得到上天的庇护。”
这个例子说明我华夏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印度人是一个自私的民族。孟子说“义在,虽万千人,吾往矣”,就是说如果正义在我,那么就是对方千军万马,我独自一人也要勇往直前!可就是这么一个自私的佛教,却吸收了儒家的养分,把自己包装成大慈大悲,让信徒膜拜他,让信徒自残供养他(虚云老和尚就燃掉了自己的一个手指头)。这种宗教,还有必要留在中国指导我们下一代的信念么?
儒家虽然有糟粕,但真正的儒家不讲功利,不怕死。文天祥就义前在自己的衣带上写下“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因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求何事?从今以后,庶几无愧”。文天祥舍生取义,是因为从孔孟那里得到了大仁大义,所以在敌人的屠刀面前才会大自在。可无耻的佛教呢?说文天祥不怕死是因为有个和尚传了他什么大光明法。南怀瑾那个老骗子就是这么说的。一个宗教无耻到这个地步,我已经不愤怒了,因为早就无话可说了。
中华民族几千年多灾多难,就是因为有这些舍生取义的烈士,所以才在两次灭族之后又走向复兴。我是一个理智的人,知道儒家有很多糟粕,但就凭儒家出烈士这一点,我是相当敬仰的。儒家不会说舍生取义后会上天堂,而是说“所恶有甚于生,舍生而取义者也”。我不大喜欢宋明理学,朱熹和王阳明都不大喜欢,但宋明理学还是保持了儒家的浩然正气的。我记得高中学过《五人墓碑记》,说五个江苏的底层百姓,反抗宦官,英勇就义。这些人可能就是社会最贫贱的人,他们也知道生命最宝贵,但为了正义,他们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中华民族的根在儒家,儒家不会说读了《论语》就能得到富贵,更不会教导后人像复读机似的去念《大学》《中庸》,而是理解人的本性,引导一个不甘于平庸的人走向超越生死的自由之境。孟轲先师一生不得志,但今天我读《孟子》,读到“义在,虽万千人,吾往矣”的时候,我会流泪。一个人死后究竟有没有存在,我不知道。若死后有灵,孟轲先师已经与天地同参。若死后无灵,那么孟轲先师早已不朽,我们华夏子孙的血脉里流淌着他老人家的大仁、大智和大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顽强拼搏,有尊严的活在世上!
(17)
佛教在中国获得了同道家儒家同等尊贵的地位之后,野心越发膨胀,试图骑在儒家道家头上,就大肆宣传佛教高于儒道。宣化上人说儒家是小学,道家是中学,佛教才是大学。佛教诋毁中华的圣贤和真人,把圣贤和真人归入到不究竟的人天道。对于中华至圣孔子和老子,佛教也大肆贬低,说孔子是儒童菩萨,老子是迦叶菩萨,老子和孔子都是释迦牟尼派到中国打头阵的马仔。宣化上人就是这么给他弟子灌输的。宣化上人最终死于淋巴癌,如果说有报应,诋毁中华至圣、欺师灭祖就是他最大的报应!
我虽然敬仰孔孟,但对于西方的圣哲比如柏拉图、黑格尔、康德、亚当斯密,我是极为尊重的,我认为他们一样悟通了天道和人心,对于人类的至善教育做了极大的贡献。
说得差不多了,可能大家以为我是一个物质利益至上的人,其实我是一个非常悲悯、纯善、讲义气的人,所以我有底气在网上骂佛教。我忠孝仁义俱全,大乘佛经捏造出来的偶像根本不值得我去拜。我尊重那个正义神秘的上天,做事凭良心出发,根本不怕你佛教徒的诅咒。
给大家说说我对生活的看法吧,因为我身边的朋友认为我是一个正直、正义、有正能量的人。我说给大家听听,佛教徒们不愿意听就算了,因为我的帖子快写完了,我对佛教的揭露也差不多了。接下来的部分说说我对人生、对天道的体会。
(18)
我认为对人生说得最透彻的是西方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有两本传世之作,一本是《国富论》,国富论提到一个人性观点——人都是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但这不是坏事,欲望是人类向上的动力,如果社会制度和机制完善,那么即使每个人都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那么整个社会却是最优的,但前提是制度完善。另一本是《道德情操论》,据说斯密更看重这本书,生前就几易其稿,在这么书里,斯密从人类最伟大的情感——同情心入手,分析了人的利他性,在这里,人不是自私的,而是为别人考虑的,能牺牲自己利益的。
如同光的波粒二相性一样,人性兼具了自利性和利他性,自利性可以促使人奋斗、创造价值,而利他性能使一个人破除小我,最终走向超越小我的自由之境。孔子主要注重人的道德情操即利他性,但他也深刻的认识到人的自利性,所以他治理国家的思路是先“富之”再“教之”。
人总得先解决吃饭生存问题,才能追求更进一步的价值。西方需求理论大师马斯洛提出一个“需求金字塔”,金字塔的底层是吃饭生存的需求,中层是获得他人认同的需求,顶层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马斯洛认为,只有实现低层次的需求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不能逾越。但马斯洛去世前,认为人生最大的价值是——无条件的奉献!
小乘佛教就是一个为了自己解脱的自私自利的哲学学派,大乘佛教吸收了儒家的大义思想,提出菩萨道思想,说“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我认为这是对的,直到今天,我想起这段话,都非常感动。但大乘佛教错就错在起点,他是以欲望勾引信徒入门,说信佛可以得到健康、功名和富贵。大乘佛教的理由是“先以欲勾牵,再令入佛智”,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你们想想,很少有佛教徒能跳离欲望的勾牵,绝大多数佛教徒都是希望能得到福报,极少有佛教徒实践到菩萨道的。年初我和一个佛教徒辩论,这个人以前皈依佛教,后来觉得信佛不灵,干脆不信了,去开野味餐馆(宰杀野生动物赚钱),再后来好像得了糖尿病,觉得是自己脱离佛教的报应,于是又忏悔皈依佛教。这就是部分佛教徒的素质,口念弥陀,心如蛇蝎。(本人虽然不吃素,但反对吃野生动物。)这类人根性极差,信佛就是为了得到好处,一看得不到好处就胡作非为。我不一样,我信佛前、信佛时、不信佛后都是光明磊落的汉子,这也是我不怕佛教徒诅咒的原因。
儒家不一样,儒家一开头就教育有志成为君子的人要“喻于义”,所以入门没走错,然后一步步的教育,最终走向解脱小我的自由境界。而且佛教的思路有问题,他教育人得到功名富贵的方法是念经念咒,这是非常愚昧的。我认为这是大乘佛教僧侣集团的洗脑术,一个信徒整天被无穷次的灌输同一本经书比如《地藏经》,时间长了也就相信了。就我分析,《地藏经》是非常贪财和恶毒的。
儒家的超越界在哪里,就在八个字“尽心之性,知性知天”,心有四端——仁义礼智,仁是恻隐之心,义是羞恶之心,礼是辞让之心,智是是非之心。把这四端扩充,养浩然正气,最终就能知道我们的天赋之性,然后就能知道那个神秘超越的上天。至于性是什么?儒家的圣人都没有讲,禅宗的高僧也不明说,可能真的是“不可说”,连性都不可说,那么天就更神秘了。
心性修养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不动心”,世间的功名富贵、利害得失如长烟过空,不再执着,这就像一个情欲还未萌动的儿童一样,心灵干净、自在、活泼。所以孟子最后说“大丈夫不失赤子之心”。
(19)
修行一事,最看天缘,有天缘,自然会入门;无天缘,终身再修行,也不得其门而入。
所以修行是不能普度众生的,只能看弟子的根器秘传。道家就是秘传了几千年,我认识一个道家高人,练内丹已经到“三田回复”的境界。他说修真靠天赋。他说起很多修净土宗的佛教徒,说他们“一天念几千声、上万声,念得神经兮兮的”。但他很赞赏净土宗13祖印光法师,说印光法师有本事,他还拿印光法师的一段话给我看,说印光法师最后已经转向禅宗了。
所以说我不反对佛家和佛学,反对的是佛教。佛家有很多精华,比如禅宗的参话头。参话头的确能瞬间把小我破掉,让人和天地大我契而为一。净土宗的念佛法门至简至易,但最后成功也需要极高的悟性。据我那个道家朋友说,净空法师都不行,印光法师是成就的。
修真一事,极看机缘。普通人强行修真,只能是邯郸学步,越修越蠢,越修越倒霉。比如禅宗,六祖就说了是“接引上上根人”的,可人都自负,都以为自己是上上根,于是去参禅,参了一辈子,连疑情也不来。去学净土呢,又没有印光法师他老人家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视功名富贵如粪土的大定力,所以现代人学净土,也是越修越怪。
我记得在内家拳的形意拳里面,说“忠臣孝子传”,就是能学好拳的都是秉性很淳朴的人。修行也一样,一样是大忠大孝之人才能成就。普通人能学得不干坏事就可以了,但要成就,真的看天生的秉性。
所以我奉劝佛教徒们,有没有印光法师那种资质,如果有,那你就一边好好工作,一边修行,说不定还能利益社会,泽被苍生。如果没有,那么就少接触修行,你自己没那个气节和悟性,再怎么修都是白搭。
佛家的精华我就不说了,还是有的,光是那一句“世世常性菩萨道”,到现在还令我感动。但佛教呢,基本就是敛财和洗脑的,最终获利的是僧侣集团和某些佛棍。
(20)为了忘却的纪念
有的网友很关心我,问我还来不来,我想写完最后这一章后,我可能很少来看这个贴了。因为我要谋生、要生活,投入的工作生活远比研究佛学和与佛棍辩论来得有趣。
十一年前,我接触到佛教就深信不疑,接着开始了人生的重重厄运,我简直被这场厄运逼上绝路。至于这是什么厄运,我不想说,每个人内心都有最伤痛的地方。但我想说的是,这场厄运和我信佛教有100%的关联。可当时我被洗脑过深,以为这是佛菩萨对我的考验,继续信佛修炼,我禁欲、吃素(吃素吃了将近两年)、念佛、念咒,可人的状态呢?一天天的低迷,我的思维甚至变得迟钝,失去了工作生活的激情。
少年时代的我异常聪颖、天性仁孝,深得亲人、老师、同学的喜爱。而且我遇强愈强,竞争对手越厉害,我就越拼搏,最终能超越竞争对手。可信了佛教后,我一天天的变得平庸懦弱,工作上没有起色,恋爱上毫无结果。去年一次偶然,我竟然失业了!少年时代的天才,同学眼中才华横溢的我居然失业了!
失业也是好事,让我反省这惨痛的十年信佛历程。在一个道家人士的点拨下,我最终摆脱了佛教。我重拾了对生活的热情,重新研究学问和业务。本来我的功底就很好,人生观端正以后,我的才华、我的自强让我恢复了信心和斗志。我前面说过,我的会计水平在现在这个单位是最高的,其实我现在的岗位不是做会计。现在我精通多门业务,还写得一手上佳的分析报告。可以说,被佛教折磨十年后,我真正体会到了投入工作的真滋味。
十年前,我遭受厄运的时候,父母带我去杭州散心。在杭州的道家胜地黄龙洞,母亲给我抽了一张签“际遇需时,久雨不停。重云渐谢,必见光明”,横批是“必先苦其心志”。佛教没啥本事,不准信徒抽签算命。但道教有时候对这些冥冥注定的东西是预见很准的。被佛教折磨十年并且醒悟后,我一下从愚痴状态飞跃到“不惑”的状态。
现在的我收入丰厚,心态淡泊,工作积极。由于工作能力强而且为人宽厚,同事们都很尊重我。我也很喜欢这种投入工作的状态,所以我说我没兴趣、没精力和佛棍们辩论。曹洞宗的五位君臣,你们知道其中的奥秘么?不知道就别在我面前显摆,我的佛学水平并不低。
我们单位在郊区,下午时候,我常下楼散步。沿着宽阔的柏油路走,会看到绿油油的玉米丛,远处是高远的蓝天,我如同一个情欲还未萌动的儿童——心灵干净、淡泊、宁静。我想如果不是被折磨这十年,我是无法体会到这层境界的。宋代大儒张载说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就是说艰难困苦是上天在成就一个人。心灵享受的确是人生最大的享受,但这种境界是智慧和阅历互相砥砺才得到的,不是念经烧香得到的。
我可能会这么平淡的度过这一生。但也有可能,我能风云际会,得到展示能力和才华的绝好平台,那么我会为社会尽最大的努力,因为我一生最大的理想是——丈夫在世当有为,为民播下太平春。
【笔者后续】
我了解佛教跟这位网友有所不同,我是从记述释迦牟尼说法最可靠的书籍入手为主,对原来的观点进行说法,可以看我写的《佛教需要改变的》。
最可靠记录释迦牟尼原始说法的《阿含经》(欢迎您在简书点关注支持我,都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