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来悦爱人物读书

李叔同:人生从来是希望与绝望同行

2017-06-28  本文已影响159人  爱熙世界

李叔同,这个名字是从历史书上看到的。

一直以为这个名字与民国之前那段变法有关。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是一个晚清富二代,过着纨绔子弟的生活;

他是一个画家,培养了丰子恺这样的知名学生。

他是一个音乐家,创作了《祖国歌》从上海滩传遍中国;

他是一个翻译家,翻译了中国近代法学关于国际公权与私权最早的译著《国际私法》;

他更是一个书法家,飘逸的一手好字受世人赞叹,至今还各处留有墨宝……

这些是加注在他身上的抬头,而对于他这个人的人生轨迹来说:

是一个不负责任,抛家弃子的丈夫,同时他一个皈依佛门的慈悲大师,一个近代史上最有才华的跨界奇才。

他前半生是李叔同,后半生是弘一法师。

《李叔同》苏泓月著

李叔同的人生

出生于天津望族桐达李家。在人生的前30年里,几乎没有为生活发过愁。但是当不得家,做不了主,满腔愁怀无处消遣,追求甚高,又不甘心平凡。

举家离开天津来到上海,寄居在许幻园的城南草堂是他尘世时最幸福的日子了。他与袁希濂、许幻园、蔡小香、张小楼结金兰之谊,号称“天涯五友”。其后,李叔同的文人雅士日子过得风生水起,五光十色。一起组织过书画公会,上台唱过戏,上过南洋公学,也东渡日本学绘画,这个时候更想评价他是多才多艺风流倜傥的公子哥。

李叔同与学生李质平,丰子恺

在回国任教后,不仅对中国声乐与绘画的启蒙作出贡献,而且培养了2位得意门生,其中一位丰子恺,我们熟知的三毛的创作者,是李叔同的为数不同一心支持学业的学生。他们在交集延续到弘一法师时期,著名的《护生画集》是他们师徒共同创作的结晶。

李叔同与日本妻子

关于他对前尘俗世的家人,“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算是贴切的概括。26岁时母亲去世携眷护柩回津,把结发之妻与孩子送回天津老家独自去日本留学,此后很少再回过天津。第一任妻子将终生寄托于绣花之中 ,而在日本时遇上的第二位夫人在他出家后孑然一身返回故土。

李叔同的画

当他是李叔同时,他做每一件事都并不尽全力,用差不多三四分力气,又常常半途而废。只是这更多也许是时代造就的原因。看上去像断离红尘,抛万千劫,实际上,他的道念并不坚固。此生无归家之意,不敢再回天津是其中之一。

弘一大师的人生

李叔同像

从红尘中人到一代高僧本非常人所能,而他用了十二分力气去做一个出家人。

剃度后与友人合影

他在39岁时出家,从此学佛研佛法弘佛,他走在以华严为境,以律宗为行的茫茫佛道上。在虎跑寺剃度,在灵隐寺受戒。随后在各个寺院辗转挂单,从嘉兴到杭州到永嘉庆福寺等。

书法作品

在来到闽南后他在厦门、泉州、安海、晋江等闽南地区云游,创立养正院,过化民间。时间没有边缘,似水渗透微隙。同时僧门也是人间,也需要和人打交道,他从未在一个寺庙里常驻,他永远在寻寻觅觅,孤独无依赖。

书法作品

最后圆寂于福建普济寺。他说:人要有颗接受失败的心,有了失败,便看穿无常,便有了新的开始,便进入新的轮回。

许多出家人十分乐于去做人们的人生导师,而他不是,他是一个精于律学和净土宗研究的法师,一心持律,一心念佛,人生问题,不可谈。他从不拒绝别人的索字,他说他的书法就是传的佛法。

可以说作为弘一法师,他严格受戒,过午不食,不骛名利供养,一双僧鞋一把雨伞一床薄被能用二三十年。

在这一部分,也许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颠沛流离的过程常人看来太过心酸,坚持太过感人,因此对我触动更深,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追求与坚持。命运往哪指,就往哪儿去。

一个人,一个名字,一辈子,能做好便是不易,而他用63年,完成了常人几世的人生。

看完本书掩面沉思,只想说:生不逢时,不是不够坚持,而是现实残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