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引言

2018-07-28  本文已影响0人  赵清炳
《刻意练习》:引言

作者介绍:

安德斯•艾利克森

本书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康拉迪杰出学者。“刻意练习”法则研创者。他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如何获得杰出表现,以及“刻意练习”法则在其中的作用。


《刻意练习》:引言

推荐序:

超越1万小时定律:从来不存在1万小时定律,他仅仅是畅销书作家对心理学研究的一次不太严谨的演绎而已。
刻意练习的本质:长时工作记忆正式区分,足月者与一般人的一个重要能力,他才是可以练习的指向与本质。可以练习的任务难度,要失踪,能收到反馈,有足够的次数重复练习,学习者能够纠正自己的错误。
隐形知识:认知复杂性高与认知复杂性低的学习活动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隐形知识的多少与比重。
学习科学,大量研究表明,成人的最佳学习方式,并非独自练习,而是在情景中学习。

总结:如何变得卓越,需要耐心的,谦虚的,保持大时间周期的刻意练习。

天才存在吗


莫扎特

在古典音乐界,莫扎特被认为是不折不扣的天才。七岁环欧洲旅行演出,能弹奏多种乐器,能作曲,具有完美音高,能识别出升 A调或降E调。种种技能加持在一个七岁的孩子身上,好像非天才难以解释。然而,很多人并不了解,莫扎特的父亲也是一名音乐家,培养出钢琴演奏家的女儿之后,更加用心地训练年幼的莫扎特,使他得以在极小的年级就得到大量且目的明确的练习。然后,父亲再以传奇的形式,讲述他的天才表现,惊艳世人的眼球。而且单就完美音高而言,2014年日本心理学家榊原彩子进行的一项实验,证明了一直被认为天才标志的完美音高,实则通过训练也可以为普通人所掌握。

帕格尼尼

在小提琴界,帕格尼尼是“天才”的代名词。一次演出中,三根琴弦绷断,他用一根弦仍然完成了完美演奏,成为了音乐史上的传奇。然而,真实的版本却是他与一位女士坠入爱河,并为她创作了一首只需G弦与E弦演奏的绝妙曲目,以两根弦模拟二人甜蜜对话与互动,后来,他把这首曲子用在了演奏现场。

作者研究了大量天才后发现,人们之所以对所谓天才有‘他们生来就具有某种特殊的能力,不用特意训练仍然可以变成杰出人物’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以及人们对传奇故事的本能向往。天才的宣传者们基于种种动机,只抓取了最具震撼力的片段,省略了日常的诸多细节,以至于使我们认为,他们生来就比别人优秀,毫不费力就取得了成功。

同时,作者也发现,那些被视为天才的杰出人物,包括自闭症的传奇,虽然不一定是上帝的选民,但他们的成功也确实遵循着一种黄金法则,那就是刻意练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