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自由写随笔

扬州的故事12——汶河路的前世今生

2018-12-07  本文已影响304人  老马说
扬州市汶河路 夜色中的文昌阁

扬州市的地标建筑,文昌阁在正市中心,两条主干道南北交叉于此,南北方向为汶河路,东西方向为文昌路。

汶河路本是一条河,而文昌阁本是建在桥上的一座阁楼。惊悚不惊悚,意外不意外。

扬州曾是著名的水上都会。隋唐时期,河道纵横,在城区内,除了小秦淮河、头道河、二道河外,还有一条南北向的河,从南水关一直到北水关。当时还没有正式的名字。但由于它河道较宽,漕运的船只都从这里经过,民间把它叫做市河或官河。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这是唐人歌吹扬州的古诗词,可见历史上扬州的“官河”曾经十分辉煌。南宋的时候,这条河逐渐变得狭窄,其航运功能逐渐消退,最终演变为城内的一条小河。这条市河到明朝时被叫做文河。

明弘治九年,扬州府同知叶元为了进一步沟通市河两岸,以便让河东的人直达河西的府学,在市河上兴建了文津桥。明万历十三年,经两淮盐御史蔡时鼎发起,在文津桥上增建了文昌阁,以祀奉文昌帝君,以资“昌明圣学”。不料其后毁于一场大火。万历24年,江都知县张宁在原址重新修建了文昌阁,它高三层,三层重檐呈圆形。阁身八角形,底层外砌砖墙,四面开拱门。二、三层四周设窗栏扇,均可输转开关。顶为圆形攒尖式,上盖筒瓦。阁形酷似北京天坛的祈年殿。但更朴素俊秀。旧时,其上曾悬有“邗上文枢”匾额。此时,这条市河逐渐被人们称作“汶河”。游船原先可穿过文津桥,荡入瘦西湖。

汶河在建国前已堵塞不畅,失去了原有的航运功能。1952年开始,政府多次发动群众清除市区瓦砾、垃圾填塞汶河。1959年7月至9月,为迎接建国10周年,改善城区交通状况,扬州市建设科组织市政工程队施工填河筑路,全线填平汶河,建成文昌广场至甘泉路一段泥结碎砖简易道路,并扩宽建成文昌广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