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前世今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26264972/51f0a30155e9437f.jpg)
中国古代一向有儒、释、道“三教”并存之说。其中,儒教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佛教来自于印度,只有道教是真正意义上土生土长的宗教。长期以来,道教在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文化的根都在道教里。那么道教最早产生于何时呢?
一般学界认为,道教是后人在先秦方术、巫术,以及鬼神信仰的基础上,又勉强将老子的思想附会而形成的,其正式形成的时间是在东汉末年。
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经典是《太平经》,完成于东汉。《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三本道教书籍则是道教信仰和理论正式形成的标志。东汉末年,张角成立太平道,作为黄巾起义的组织手段。大约与张角同时,张道陵在四川创立了五斗米教。太平道和五斗米教是道教开始正式有实体活动的开始。后来,黄巾起义失败,太平道消失。而五斗米教流传下来,并更名为天师道(也即正一道),向中原内地传播,道教开始逐渐成为影响全国的宗教。
道教创立之后,对上能够通过提供炼丹、养生、房中之术并教化社会得到上层统治者支持;对下则能够顺应民间善恶有报心理,并且其众多神功能基本照民间心理需求设置,在民间也广为流行;对中则通过其飘逸旷达、清净无为的出世思想吸引了知识分子。因此,道教历代不衰,尤其在南北朝、唐、宋、明四个时期大为盛行。而其中,要说最兴盛的,大概要算唐代了。
唐代初年,流传着一个故事,说老子(被道教尊为太上老君)下凡显灵,自称是李唐王室的祖先(多半是李唐王室为巩固统治而杜撰)。因此,李唐王室便自称是老子的后裔,尊老子为“圣祖”,道教因此大盛。唐太宗、唐高宗都极力推崇道教;玄宗、武宗干脆亲受法录,自称道门弟子,成了道士皇帝;宪宗、穆宗、敬宗则热衷于服食道教金丹,至死不悟。在唐王室的扶持下,道教一时达到极盛,尤其在四川,道观林立,高道辈出,名重全国。当时许多道士被民间传为神仙,民间还诞生了著名的“八仙”的传说。学道求仙,也成为当时的一种社会思潮。著名诗人贺知章就弃官入道,李白也曾专门到岷山学了一段时间的道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