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天天有,热点那么多,它们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
1、
在《心理学中的事实与虚构》中,J.贾斯特罗画出过一个很有名的图形,
这张图被称为“鸭兔图”。
清空你的大脑,第一眼,你看到的是鸭子还是兔子?
......
不用担心,这道题没有标准答案,
它既可以是鸭子也可以是兔子,也可以什么都不是。
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就借助这个图形来说明:在我们产生认知之前,概念就已经形成了。
我们的大脑根据事实,编织一些故事,这就是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
它不是真实,也不需要总是正确。
如果你没有见过鸭子、也没有见过兔子,那么它就只是一个普通的图像。
它不会让你产生“哎呀这只兔子好呆,这只鸭子的嘴怎么会这么扁”的想法。
也不会萌生出想摸一摸的渴望,或是转过头的嫌弃感。
但是当你为了理解这幅图,自己制造了一个故事。这就不一样了。
鲁思·贝本梅尔写过这样一首诗: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
我见过
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
在雨天不出门,
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
请在说我胡言乱语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
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孩子;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
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我使劲看了又看
但从未看到厨师;
我看到有个人把食物
调配在一起,
打起了火,
看着炒菜的炉子——
我看到这些但没有看到厨师。
告诉我,当你看的时候,
你看到的是厨师,还是有个人
做的事情被我们称为烹饪?
我们说有的人懒惰
另一些人说他们与世无争,
我们说有的人愚蠢
另一些人说他学习方法有区别。
因此,我得出结论,
如果不把事实
和意见混为一谈,
我们将不再困惑。
因为你可能无所谓,我也想说:
这只是我的意见。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
纷繁的信息面前,学会区分事实和故事,就等于已经过滤掉了一大半的无用信息。
2、
事实和故事的区别在于——
事实是无法辩驳的东西,是一台摄像机可以捕捉到的内容、是客观的基于事实的描述。
故事是可以辩驳的东西,是观点、解释、判断,是信念、动机、假设。
自媒体逐渐显示的一个难以避免的弊端是:事实太少,故事太多。
为了传播得更快速、广泛,信息被切割、提炼,精选出最能撩拨读者神经、调动读者情绪的观点,用最浅白的语言,最简单的逻辑,呈现给读者。
事实需要深度挖掘和跟踪,需要剥离一切的审慎眼光,需要有意识地保持与自身的对立,需要时间。
而故事只要随便用一用混淆范围、模糊细节、移花接木、断章取义等方法就可以批量生产。
观点最容易变现,也最容易造假。没有比别出心裁更简单的事情了。
3、
媒体常用的逗狗手段是:部分真相。
读者被裹挟其中,今天信誓旦旦的事实,明天可能就会突然反转。今天的义愤填膺,明天可能就会啪啪啪打脸。而其实所谓的“反转”往往只是事实不清的结果。
大量的文章以秒为计时单位,快速批量生产、批量丢弃。
信息泛滥,观点泛滥,文字的价值渐渐被折叠、被消解了。
常见的状态就是,一件事连基本的事实都没有确定,一大群成年人就开始鸡同鸭讲。
李敖骂蒋介石被关进牢房,进去之后,认认真真看完了蒋介石的几乎所有出版物,出来之后继续骂。这才是真表态,真批评。
想一想,对于一件事,你的看法和观点是怎么得来的呢?
贴吧、微博、天涯、以及知乎?
一些充满主观臆测的评论文章?
网上流传的这些未经证实的截图?
没有数据调查以及参考文献的帖子?
冷静。
一件事你连事实都不清楚之前,瞎掺和什么呢。
4、
卡尔维诺曾说,我对任何唾手可得、快速、出自本能、即兴、含混的事物没有信心。我相信缓慢、平和、细水流长的力量,踏实,冷静。我不相信缺乏自律精神,不自我建设,不努力,可以得到个人或集体的解放。
有一个典型的“学生思维”是,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错、有标准答案。
世上很多事情,都是多因一果的,还有些是一因多果,有些是多因多果,其中的错综复杂并非一句简单的支持或反对就能解决。
一件事有时是繁复暧昧的,只要你想,总能从中找到令你满意的解释。
而你对这件事的观点或者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
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表态,最轻松、最廉价、最无用的,也就是表态。
你的表态有时候一文不值。
重要的是,基于这些事实和判断,你要怎么做,怎么实践。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谁都没有上帝视角,不如踏踏实实去做,然后把答案交给时间。
5、
在不同环境、不同立场下,一件事也是迥然不同的。
这个时候,作为一个成年人,你需要思考的不是对错,而是基于你的立场和价值观可以做什么。
如果到了这个时候,你还找不到什么事可做,那说明这个热点你可以放下了。
江河从何处流,江流向何处去,与你何干呢。
必须要明白,并不是说,你一个不拉地追完所有热点就可以变得渊博正义、智慧前卫。
一片秋叶可以通向天下所有的秋天。
事实上,就算所有的热点你都不知道也没关系,除了少一些饭后谈资、节省出很多时间以外,它不会对你的生活造成任何影响。
日头出来,日头落下,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
地却永远长存。
毕竟,在纷纷扬扬的观点背后,那平淡琐碎的现实生活,才是我们真实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