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值得看心情随笔

那些年我们眼中的地震

2017-08-24  本文已影响0人  Miss_Shallow

8月15号那天,我正在家画画,拿起手机看看时间,发现朋友给我发了两条消息:“听说吉林地震了,怎么样,没事吧?”

我这才知道中午吉林松原发生了4.5极的地震,据说是7月23号4.9级地震的余震。

没有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

那些年我们眼中的地震

其实对于地震,我们了解的还是太少。

没有太多的体会,也没有太多的应急知识。东北属于平原地区,几乎不会发生地震,除了松原挖油田,偶尔会发生4级左右的地震。

15号那天地震,妈妈同事的父母,给孩子打电话:“喂刚刚地震了你知道吗?我感觉灯有点晃!”

然而言语中透出来的居然是兴奋,同事有点哭笑不得,地震耶,要这么开心?

第一次感受到震感,是在高中,也是松原地震。

那天是期中考试,已经到了晚上,在考最后一科生物。考试还有十分钟,我还有将近二十道题没有答完。我心想完了,这回生物肯定考砸了,谁出的这张破卷,考这么多题,丧心病狂。

正心烦意乱的时候,前桌却开始抖腿,椅子晃来晃去,我抬头刚想表达自己的不满,她却也回过来,小声说了句“考试呢,别晃桌子了!”

我一愣神的功夫,门外有老师跑进来大声说:“地震了!大家不要答卷了!不要拿东西!有序撤离!到操场集合!”

出了教室,走廊已经很多人了。跟着人群来到操场,看着黑压压一片的人,心里突然有点恍惚。

可是这种恍惚几秒钟就结束了,因为我听见有人开始对生物题答案。第二天补考,新卷子里有一半是昨天考过的原题。

那些年我们眼中的地震

08年汶川地震,我在上小学。那天是爸爸去四川出差的第四天,5月12号,他正在都江堰。

我那时应该还不太明白地震是什么,只记得妈妈整个一下午都在盯着电视看上面的地震新闻报道,家里人轮番给爸爸的手机打电话。我坐在沙发里,妈妈背着我,在电视前面低着头踱来踱去。

到了晚上,电话终于打通,爸爸他们一行人都没事。晚上睡在学校的操场。

后来酒桌上,一位在成都读了四年大学的叔叔打趣说,他在四川呆了四年都没事儿,我爸去了四天就地震了。

爸爸讲起一些地震时候的事,当时那边的一些游乐设施,地震的时候直接停在半空中。有人慌了,直接解开安全带,从空中跳下来,摔得血肉模糊。

爸爸讲这些时候的语气,就像在给我讲项王如何沉舟破釜,击败秦军,激烈而平静。

那些年我们眼中的地震

汶川大地震后,小学组织捐款。

班主任放了一段宣传片,然后开始演讲,讲灾区的恶劣情况,讲多少和我们一样大的小朋友此时却经历着怎样的灾难,讲我们应该有爱国之心,应该懂得帮助他人,最后,希望大家积极捐款。

老师发下一张名单,每个人把自己想捐的钱写在自己的名字后面,明天早上带钱来。

大家已经被老师讲的声泪俱下,每个人都在名字后面写上了一个数字:班干部一般都写了100,其他人写了50。于是我也写了100,一个小闺蜜直接写了好几百。

现在想起这件事,不禁觉得有些汗颜。

还在读小学的我们,对钱其实并没有什么概念。而大家区分捐款多少,居然是通过是否是班级干部的方式,而老师也在一旁默许,认为这是班级干部起表率作用的时候。

那些年我们眼中的地震

回到家,我问妈妈要捐款的钱。这时爸爸已经平安回家了。妈妈说,爸爸妈妈在单位已经捐了好几百了,你们小孩子也不挣钱,就不要捐那么多了,捐五十吧。虽然不太开心,但也无可奈何。

第二天我把钱给老师,她看看我的五十块钱,又看看我写的那个100,然后用红笔改成50。我觉得无比尴尬。

捐款结束,学校开了一个表彰大会。大红的宣纸上写着捐款的排名。校长捐了几千,副校长们捐了几千,年纪主任捐了几百,班主任捐了几百,普通老师捐了几百。

然后是班级捐款,哪个班捐的最多,然后是哪个班,依次地念下去。

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愉快的笑容。

想起这些让现在的我更加尴尬。好笑吗?为什么要笑呢?这究竟是表彰大会,还是攀比大会,还是身份等级大会?我开始难过。

那些年我们眼中的地震

如此看来,吴京被网友逼捐,好像也不足为奇了。只是过了9年,国人的变化好像还是微乎其微。

也算有进步吧,至少过了这么多年,没让社会捐款都变成当年学校里的“统一价”,就算不是进步,至少也没退步,是吧?

还好清醒的网友还是大有人在,我觉得不行,我觉得有失公正。

“哪怕发帖骂人只需付出五毛钱的代价,骂你的人就会少一大半,甚至更多。”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会清醒起来。毕竟,少年强,则国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