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笔,不读书
2018-12-08 本文已影响12人
5f4d34cfee4a
吴伯凡的认知方法论中提到“不动笔,不读书”。
读和写是两种状态:读是输入,写是输出,但要想提高读书的效率,最好的方式是动笔:
初级的动笔,是在书上划重点做批语;
深度的动笔,是写读书杂记,也就是书上的观点、见解和概念成了触发我们思维的一种手段和契机,这个时候读书就不仅仅是在存储,更多地是在提取了。
书里的话引发的是我们的认知生产过程,这种过程又不是完全撇开书本的,它跟这本书的问题相关——一本书除了负责将内容输入给你以外,其实也是在引发你进行认知的产出。
吴伯凡反复强调“认知的本质是一种生产和输出过程”,单纯的存储是没有意义的,只有跟提取合一的存储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存储。所以,我们最好的读书方式就是写书,即使不能写书,通过这种输入启动了你认知生产的生产线,输入也会更有效率。
初级的信息和知识输入到人的头脑当中有两种命运:一种是被分类、被安排、被放置在某一个格子里,这是“吸纳式存储”;还有一种是被排除,如果找不到自己的归属,只能像流窜犯一样在你头脑当中存在,那它很快就会被驱逐或者自己消失。
“不动笔,不读书”非常生动地体现了认知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以及输出在整个认知活动中的关键作用。
我们的认知提升效果很低甚至没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开启认知的生产功能,只是寄希望于不断增加所谓的“存储”来提高自己认知的能力。这样做的结果,一是输入和存储的效率极低;二是它不进入认知的生产机制——不被加工、分类的存储在很短时间内会迅速流逝,那些没有流逝的也会随着时间流逝,由于找不到位置和自己的抽屉最后失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