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智慧场馆」如何为疫情后的体育行业保驾护航?

2020-05-19  本文已影响0人  sttttttt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强身健体、提升身体素质的需求愈发迫切。疫情之下,诸多国际大型赛事纷纷推迟赛程,各地体育场馆也面临短期闭馆、赛事延期、演艺活动取消等重重经营困难。后疫情时代,传统的场馆应当如何应对?也许智慧化带来的用户交互与智能运营能力,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良药”。

技术赋能变革,转型正当时

一、技术赋能变革

随着中国率先进入5G时代,技术变革全面赋能产业转型,社会智慧化、数字化进程进入史无前例的高速发展期

5G技术的应用给各行各业的转型变革带来极大可能,随着中国领先全球进入5G时代,社会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面、高速的连接能力推动智慧化应用在全国、全行业范围落地开花,为中国社会和产业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一方面,是技术的成熟和落地实践案例的增长。随着技术的成熟和产业投资规模的扩大,一二线城市的网络环境、物联环境正得到有效改善,智能技术的进步为行业变革提供了更多选项。

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城市的智能化进程逐步加快,场馆作为城市公共建筑的重要一环,承载着城市居民关键的公共体育及文娱活动需求,甚至防疫避灾需求。特别是疫情期间,部分体育场馆因其空间大、基础设施完备,被征用为方舱医院,有效地推进了抗疫进程。因此,作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体育场馆承载着相当关键的服务职责,也需要比其他行业更早一步迈入智慧阶段,以便更好地承载城市公共服务职能。

二、行业环境与国内政策双向利好

智能技术引领体育产业体验变革,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赋能传统体育场馆

从全球范围看,包括体育产业在内的休闲娱乐产业正广泛地将智能技术应用到服务用户的各个方面。海外顶级场馆率先落地了一些智能化硬件与技术,如场馆基础设施改造、赛事监控、票务处理以及安防等。智能技术帮助场馆极大地提升了运作效率,并正在重新定义场馆与用户的交互能力。

随着行业应用的落地与逐步成熟,国内体育场馆智慧化的相关产品与应用也正在逐步赶上。

借鉴智慧城市的一些领先实践,部分场馆开始部署一定的智慧硬件设施,并利用SaaS平台进行初步的智慧化转型,搭建智能场馆运营管理体系。同时,扩大场馆对C端用户的开放程度,在各大互联网平台上开放自助订场、订票等用户互动功能。除此之外,预期2022年举行的北京冬奥会也已经着手部署数字化场馆,这一契机也将为其他场馆的转型起到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全民健身热潮带动体育产业市场规模拓展。国家相关利好政策和高质量赛事的引进,进一步助力场馆转型

宏观政策上,随着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中国体育行业自2014年开始步入高速成长变革的快车道。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下发了46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并预计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2016年12月,发改委、体育总局印发《“十三五”公共体育普及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2025年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提升到2平米。政策性的引导,进一步拉动了“全民健身”和场馆向公众开放的热潮。

就行业来说,国家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与高质量的城市配套设施进一步推动了高精尖体育赛事在国内落地。体育活动是提升国民整体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高精尖竞赛是提升国家国际形象和建设国民体育文化环境的重要工具。体育强国的建立离不开国际顶级赛事的落地,而高等级的赛事需要匹配一流的场馆设施和强大的观众服务能力支撑。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内体育场馆的转型进程。

“智慧化”重新定义场馆,价值提升是根本目标

要落实体育场馆的智慧化转型,主要是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如何定位智慧化体育场馆?

体育场馆是产业生态的重要载体,场馆的核心功能是支撑体育服务和活动,同时直接服务广泛C端用户,对接中间商,是产业的“组局者”。

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场馆的核心利益相关方包括赛事、文化演出的资源提供商,以及场内与场外观众消费者。其他利益相关方包括媒体、餐饮、酒店、票务、特许商品销售等多类服务提供方。传统的产业链条中,场馆更多是以被动者的姿态出现,完成服务赛事的工作任务。

现如今,智慧化的体育场馆将不仅仅是被动的承接者,而且可以成为使能平台,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体育培训、大众健身等体育服务,成为一系列高附加值服务的入口。

2)智慧化的体育场馆如何区别于传统场馆?

类似于互联网时代的其他行业主体,智慧化转型的核心变化在于将场馆的核心关注转移到了用户。传统商业模式下,体育场馆运营方更多聚焦于提供固定而有限的服务和产品,是相对传统的“菜单式”服务。但这样的模式下,场馆运行耗能高且收入有限,场馆的运营主要依靠政府“补贴”周转。同时,为高精尖赛事打造的顶尖设施的赛后闲置率也较高,很多设施仅“一次性”使用即被闲置,造成了资金和资源的极大浪费。

“智慧化”模式则赋予场馆更多的交互可能,丰富了场馆的应用场景。随着场景的多元化,用户参与度的提高,智慧化模式的场馆用户将不仅局限于赛事运动员和场下观众。场馆从整体规划阶段即开始重点关注“用户”,设计中考虑多场景客户旅程。从全流程出发,利用AR/VR、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优化用户体验,以此为基础考虑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常态化智慧场馆运营方案。

因此,基于场馆定位的变化,未来智慧化的体育场馆对外要以当下和未来的用户需求为中心,考虑更多元的应用场景,设计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与产品以吸引用户,进一步“开源”;对内则要通过场馆智慧化规划和智慧化运营,降低建筑能耗,提升运营效率,达到有效“节流”。

3)智慧化场馆的转型关键是什么?

对于体育场馆来说,智慧化转型规划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技术应用,抓住用户需求和政策导向两个重点。自上而下地规划运营转型方向,从而进一步提升业务能力与管理能力,达到场馆经营的整体价值提升。

为实现转型变革,技术应用是基础保证,能力提升是发展重点,智慧化运营是转型方向,价值提升是根本目标。

1. 技术应用

作为底层的基础保证,需要在规划的初期对数字化架构方案进行设计。除基础的系统支撑、运维、安全外,转型的核心架构在于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平台和数据管理及应用系统。

硬件设备方面,传感器的大规模部署是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基本前提。需要提前对部署位置、部署数量和供应商选择进行规划。从高密、多用户、可靠、安全、绿色等多个方面考虑,设计与场馆场景强匹配的支持高网络容量、高带宽需求、能够实现基于业务策略智能控制的解决方案。

软件系统平台方面,需要设计整合的业务系统平台,融合不同业务的功能系统,实现各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并考虑按照优先级将部分系统迁移上云。业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场馆情况信息系统、赛事/演出运营管理系统、场馆综合管理系统、客户终端系统/App等。

数据管理及应用系统方面,业务管理的数字化将通过数据管理与应用系统实现,首先需集成软件系统相关数据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为数据使用奠定基础。数据汇总集中后,还需进一步建立公司数据治理架构,形成主动、积极的数据应用及处理能力。基于数据的精准营销与管理数据看板是在数据转化为价值方面最为广泛的应用。相关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分群与标签系统、精准营销系统、数字化管理看板系统等。

2. 业务能力与管理能力双提升

技术应用的核心目标是达成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升。业务能力上,重新规划业务能力蓝图,实现传统业务向创新性、高附加值业务的转型。通过智慧部署工具实现更合理的场馆资源规划,通过更精准的用户触达实现用户期望分析与管理,通过更强化的服务能力实现服务营销一体化。管理能力上,调用系统平台收集的相关数据,筛选整合为数据看板,强化数据的获取和分析能力,从而优化管理效率和决策效率。

3. 智慧化运营方向

智慧化运营是智慧化转型的方向,智慧化转型并不仅是技术和工具的升级换代。更重要的是,期待通过转型实现场馆运营的高效智能。从基础的数据驱动业务决策、流程自动化、AI应用的智慧用户交互,到更深一步的机器学习,应用现代化的工具和管理理念更高效地创造价值。通过数据的累计和计算能力的提升,推进运营管理效率提升,从而驱动创新、挖掘场馆潜在价值,提升效率和效益,将是智慧化运营的未来方向所在。

结语

随着国内抗疫的阶段性成果逐步显现,各行业逐步复工复产,“后疫情”时代对各行业的转型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期待传统场馆可以抓住这一转型关键期,借“5G”落地和智慧城市规划转型的契机,打造一批高质量智慧化场馆,在提升场馆自身经营能力的同时,助力全民身体素质提升,带动行业生态共同繁荣。

*以上内容转载自“安永EY”,略有删减,仅作学习、分享与交流之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