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可以变得更好的时候,为什么要浪费时间一遍又一遍证明你是多么

2018-01-03  本文已影响13人  舒_c07a

01.

假设你处在以下几种场景中,设想一下你会有哪种反应?

场景一:在一次非常重要的面试中,你表现得不尽如人意,结果没有通过——

你会觉得自己“表现得太愚蠢了,简直是太失败了”,或者忍不住指责别人,为自己的表现找各种理由;还是会觉得“这是一次痛苦的经历,但它并不能决定我是什么样的人,它只是一个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场景二:你和你的配偶又因为某件事吵起来——

你会觉得“我的另一半很自私,我们就是两类人,无法沟通也无法改变对方,我的婚姻太失败了”;还是会想“我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一类的争吵?有什么办法能让我的伴侣做得更好?”

场景三:你去参加一个高大上的聚会,看到别人都在自如愉快地聊天,你也想要加入交谈,但没有相熟的人——

这时,你会觉得“很尴尬,感觉好像受到了某种评估,或者认为自己“的确不善于社交,就是内向的人”;还是会想“我不认识他们,但也没关系,这是一个与人交流的好机会,我可以通过聊天得到一些新的信息,也可以分享一些我的故事”。

你应该知道了,这其实是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别。一种是固定型的思维模式,一种是成长型的思维模式。

02.

在读卡罗尔·德韦克的《终身成长》这本书之前,我也知道这两种思维模式的存在,但并未意识到,它们其实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每个看似平常的细微选择和行动。

从如何应对失败到如何走出舒适区,从人际交往到夫妻关系维护,再到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都与它们有关。

在我看来,两种思维模式的显著差异体现在关注点、应对方式、提问方式上。首先,固定型思维模式更关心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更乐于去证明自己;而成长型思维模式更关心能否提高自己。

其次,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内心独白更喜欢评判和下结论;“这意味着我是一个失败者。”“这意味着我比他们更强”;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对积极和消极的信息同样很敏感,但内心独白与评判无关,而更关注下一步的行动。

第三,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会更多问自己“我能不能做到,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会更多问“我应该怎样去

由此,这两种思维模式便潜移默化、也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思想和行动。

“我看过太多人,都强烈地想证明自己,无论是在教室、职业生涯还是他们的婚姻里。生活中每个场景都是在确认他们的智力、人格、品质。每一个时刻,他们都在接受评估:我会成功还是失败?我看起来聪明还是愚蠢?我会被接受还是被拒绝?我是赢家还是输家?”

这就是固定型思维带来的魔咒:它让人们的头脑中充满了干扰信息,让人们不屑于努力,毁掉学习策略,也会让其他人变成审判者而非我们的同伴。

不仅如此,固定型思维的老板和父母还会对公司及子女产生影响:这样的老板会将所有人放入固定型思维模式中,不去关心学习、成长及公司的发展。固定型思维的父母则会更多用评判的眼光审视孩子,让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表现,更加害怕失败,更加关注结果。

03.

记得小时候,不小心把冰淇淋掉到脚上时,我们会责备自己身边的人:“你看你都干了什么”。这其实也是固定型思维:责备别人可能会让自己感觉没那么蠢,但冰淇淋也还是会留在那,问题依然存在,身边人的心情也会受到影响。

其实可以换一种做法:不去责备其他人,而是把冰激凌擦掉。这就是成长型思维的作用:解决问题。

明确的关注点、全身心的努力、无穷无尽的策略,还有学习中的同伴。这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能够给予人们的,也是它可以帮助人们发展能力并结出丰硕果实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我们并不是只会有一种思维模式,两种模式可以在我们身体里并存,也可以进行转化。也就是说,我们都可以进行按下那个选择的按钮。“思维模式其实就是一种信念。它们是强有力的信念,但它们只是你意志的一部分,而你是可以改变自己的意志的。”

就像德韦克的读者在给他的信中所说:“后来我读了你的书,知道了专注于学习和提高是多么重要,这彻底改变了我。我的缺点是可以通过努力去弥补的!现在对我来说,一个错误看上去没那么重要了。我想写这封信给你,是因为你教会了我如何拥有自信。谢谢你。”

进入一种思维模式,就如同进入一个新世界。

04.

那么,到底如何做才能转变思维模式?首先,既然两种思维模式都可能出现,那我们就要弄明白什么触发固定型思维模式比如,是不是在离开舒适区、面临新挑战、受到质疑和面对失败时,我们会倾向于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固定的,认为评判比发展更重要?

德韦克建议说,你越了解触发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原因,就越能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出现时保持警惕。当你马上就要迈出自己的舒适区的时候,请做好准备,在他出现并阻止你时,要欢迎他的到来。想一下他会对你说什么,但是告诉自己,为什么要迈出这一步,并要求他和你一起踏上旅程:“听着,我知道这可能会失败,但是我愿意试一试。你能不能对我有耐心一些?”

其次,尝试将自己带入成长型的思维模式中,下一次遇到困难或挑战时,试着把自己想象成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并这样去行动。比如,

在面对别人的质疑时,不再急于为自己所犯的错误辩解,想一想能否从他人的反馈中学到更多,是否有办法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学习经验;

与配偶发生矛盾时不要一味责备,认为是对方的性格缺陷,也不要坚持另一半是不可能改变的,而是去为修复关系做出自己的努力;

进入陌生的社交场合时这样告诉自己:社交能力是可以提高的,社会互动是用来学习和享受的,而不是用来评判别人的;

在事情变得越来越困难和枯燥时,不要让“我觉得很累或很无聊”“我不擅长做这些”这样的固定型思维模式欺骗你,而是想象你的大脑在遇到挑战的时候正在形成新的神经元连接,然后再继续学习,坚持下去。

不要因为自己对某件事很在行才去做这件事,而是像成长型思维的人那样:有的时候你投入一件事,恰恰是因为你不擅长做这件事。—“永远去做那些令你害怕的事。”

同样,对于父母、老师而言,像孩子传递成长型思维模式也要通过行为来实现,尤其要注意两点:表扬孩子时,不应表扬他们的个性特质,而应表扬他们的努力和成就;当孩子遇到挫折时,要对挫折表现出兴趣,把它看成学习的良机,而不是表现得很焦虑,或过于关注孩子的能力。

05

最后,不如问问自己,“当你有时间提升自己的时候,为什么要浪费时间一遍又一遍地去证明自己的杰出?为什么要掩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去改变它们?为什么要找那些只能保护自己自尊心的人,而不是那些可以促进你成长的人作为自己的朋友和搭档?为什么要去找那些自己屡试不爽的事,而不是去选择一些可以提高自己的事来做?

现在,你只需要觉察并决定自己是否应该做出改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