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学习

杜甫:漂泊的人生

2024-06-17  本文已影响0人  鳝堂集庆

杜甫小时候算是一个留守儿童,妈妈死的早,爸爸在外地工作,很多时候他都是跟住在洛阳的姑妈一起生活,因而杜甫便把洛阳当作自己的家乡,而不是他的老家巩县。

杜甫生平第一快诗中写道,便下襄阳向洛阳。为什么要到洛阳?因为洛阳是他的家乡。他听到家乡被解放的消息,思乡亲切,就想着跟老婆孩子赶紧回老家。可惜他最后到死也没有回到老家。他死后20多年,他的棺材才由他的孙子运回老家安葬。

杜甫的老家巩县现在叫巩义,是一个县级市,属于郑州市代管,在唐朝的时候是属于东都洛阳管。这地方是一个风水宝地,北宋的九个皇帝里,除了后来被抓的徽宗,其他人百年之后都是长眠于此,因而这里也有”七帝八陵“的说法。钦宗死后被拉回巩义安葬,但不算帝陵。

写诗对杜甫来说是生活的一部分。他把写诗当成了写日记、写游记、写随笔,借此抒发心情,包括他向那些达官贵人写求职信也都是以诗的形式来写。

比如他从洛阳探亲休假回单位,一路上所见所闻,都被他用诗的形式写了出来。这便是有名的”三吏“、”三别“。

写诗,已经融入杜甫的骨子里。他的生活处处有诗,写诗就是他在记录当下的生活,记录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他的诗为什么叫做诗史?因为他的后半生基本都是在一个动荡战乱的年代度过的,而他留下的这些诗恰好记录了那个年代普通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写照。

从他的诗里我们读到了当时战乱动荡,老百姓的凄惨生活。他毕竟是一个诗人,用悲天悯人的情怀去创作、去感受、去抒发,千百年来,读他的那些诗仍然觉得如在耳边,如在目前。

杜甫参加过两次科举,但都没有考中,可以说是个高考落榜生。后来机缘巧合,当了一个谏官,可惜他就跟《庆余年》里的赖名成一样,政治上不成熟,触碰了逆鳞,替打败仗的宰相说好话,不过结局比赖名成好一些,从京官贬做了地方的一个小官。

后来他也辞官不干,带着老婆孩子不断逃难讨生活,从陕西到甘肃,然后又跑到四川,投靠当时做节度使的老朋友严武。

后来他又在严武的手下当了一个幕僚,这时他已经50多岁,跟他一块上班的都是二三十岁的小伙子,自己感觉很不适应,没多久他就第二次辞职,带着家人顺着长江一路而下,投亲奔友,过着漂泊天涯的日子,最后死在了湘江的一条客船上面。

他的后半生都是居无定所,一路流浪,一路讨生活,很多时候都是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这样让他广泛接触了底层的广大老百姓,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虽然他治国平天下的愿望没能实现,但他写的诗让他在死后1000多年的时间里被人们反复传颂,他也被推为诗中的圣人。

参考书目:于丽华《千秋诗圣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