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思即所见

2024-09-11  本文已影响0人  报废品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所见》

所见一:这首诗放在语文园地一

所思一:如果不用单元整组(大单元)的思路去看这样的编排,就很容易进入读读背背意思意思的教学过程,这样的过程不是不可以,只是没有提升。单元整组的思路就是课程思路,如果用课程思路去看这样的安排,那么就要将前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于是我们首先要把握单元语文要素:新鲜感。这首诗巧妙地抓住了牧童骑黄牛、唱牧歌、闭口立三组动作,漫画式的写出了牧童天真活泼的形象。于是,通过动作感受人物特点,便是非常新鲜的方法。既然是动作描写,那么就可以让学生去找诗中动作的词语,进一步推敲“捕”和“鸣”是不是动作的词?这两个是表示动作的词,只不过“捕”是“意欲”,顺带就理解“欲”的意思,而“鸣”是蝉的动作,非牧童的动作。

所见二:这首诗放在习作《猜猜他是谁》前后

所思二:三上第一单元习作是小学阶段开篇第一次正儿八经习作,一二年级是写话。如何让学生理解“抓特点写好人”的方法呢?这首《所见》不失为好的药引子。在上述学习之后,就可以用一个大问题让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不描写牧童的外貌?”从而感受人物描写的方法,不论是外貌还是动作,都要抓住人物的特点,那么特点抓的越准,越能让人猜出你写的是谁。

最后形成《所见》的学习流程:

1.找到诗中表示动作的词,加点。

2.“捕”是不是牧童已经做出来的动作?说说自己的理解。

3.“欲”的意思是___________。

4.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看到:牧童骑黄牛、牧童__________、牧童想捕蝉、牧童_________四个画面。

5.这是一个(      )的小牧童。A.天真活泼  B.调皮捣蛋

6.思考:诗人为什么不写牧童的外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