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散文

家乡的花鼓

2020-06-28  本文已影响0人  九月露水

家乡的花鼓在记忆中只有极模糊的印象了。

像是很久之前写在纸上的字,模糊的就要散去了,却又散不去。

只有梆子,花鼓,再加几声锣就能唱出一处戏。

老人常说花鼓戏是叫花子要饭时唱的戏。我也确实见过,会有人在秋收之后,过年之间站在一家家门口,敲着梆子唱上一段,爸爸妈妈就会勉为其难的舀半瓢粮食打发走他。

除此之外偶尔过年过节,或者富裕的人家娶亲,或贺寿,也会搭戏台请戏班子来唱戏。

这个时候就是一场盛大的聚会了,整个村庄洋溢着欢快的气氛,村民走起路来都不禁嘴角上扬。

小村落的戏台是极为简陋,是土台亦或是木头支架?我已经没有太深的印象。

观众席自然是各家搬来的板凳。最开心的当然是孩子,早早的搬个小板凳在下面等着了,不在乎要等几个小时,戏才上演。

戏班子的成员大部分是我们村里人,也有几个外村的。平时是普普通通的农民,扮起来都成皇亲国戚,丞相大臣。衣服道具虽然格外简陋,但观众依然很投入,到了精彩之处依然会满堂喝彩。

我对戏名什么了解很少,但好在故事都通俗易懂,唱段也接近我们的方言,故事都看得明白。

印象最深的是一段还魂戏,故事大概是小丑弟弟被大官哥哥的媳妇所害,还魂向哥哥诉冤情。扮演小丑的是我们某个同学的叔叔,扮演大官哥哥正是我们四叔。

但我还是被这段戏吓着了,因此还做了噩梦。

除此当然也有很多喜庆的戏份。

村里一度掀起了学花鼓戏的热潮,还有几个同学拜了师。我们没拜师的也经常咿呀咿呀唱,最熟的是那句“湖水飘飘向东流~”,不知是哪段戏的。

看戏是电视普及之前的事情。渐渐的家家户户有了电视,大戏时代也落下了帷幕。

而我依然怀念简陋土台上的花鼓戏,怀念全村欢聚一堂的时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