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青年作家创作学会

儿时的年味|家乡的年味

2019-01-20  本文已影响13人  师说心语

           

作者:师说心语

春节是中国传统上最大的节日,也是盼了一年的节日。过年是团员的日子,无论离家有多远,都尽力回家过年,全家人热热闹闹的聚在一起回忆一年的过往,憧憬新年的愿望。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各地区都有自己的节日文化风俗。小时候平日没有好吃的,没有好穿的,只有过年做一些差样的饭,穿一身新衣服。最盼望的事,就是过年。

记得七岁那年腊月,我在姥姥家玩儿,妈妈来接我。“妈妈,今年我还要在姥姥家过年。”“为什么不回家过年?家里奶奶,姑姑和叔叔们都想了,希望你回家过年。”“姥姥家今天杀猪了,你回去喂猪,明年咱们也杀一个,我就回家去过年。”“妈妈从姥姥家拿回去一些肉,回去吃好吗?”“不好,姥姥家的肉多,人还多。”我喜欢在姥姥家过年,喜欢这个热闹的气氛,喜欢那些一年一度的民俗。更喜欢,那时过年的味道。记得小孩子们进了腊月,就无忧无虑地说着顺口溜:腊月23是小年,24扫房子,25拉豆腐,26蒸豆包,27杀鸡,28贴窗花,29贴春联,腊月三十,绕着村子走一走。孩子们一遍又一记得小孩子们进了腊月,就无忧无虑地说着顺口溜:腊月23是小年,24扫房子,25拉豆腐,26蒸豆包,27杀鸡,28贴窗花,29贴春联,腊月三十,绕着村子走一走。孩子们一遍又一遍,清脆的声音在村子里回荡着。现在我还能想起姥爷蒸年糕的时候,总是说着话来告诫孩子们,要好好过日子的话。“姥爷,为什么要蒸年糕呀?”我就喜欢问为什么。“一是年年高!二是把全家人粘在一起呀,团团圆圆的生活。”“那切开分瓣干什么?就让圆圆的年糕在一起呗。”“那我们怎么把他吃掉呢?看看姥爷切好的年糕瓣,再对上时,各个严瓷和缝的,看上去还是一个圆圆的家。”“知道了,别人家的年糕瓣拿来不是大就小的,合不了我们家的尺寸。谁家的年糕瓣就在谁家放着,对吗,姥爷?”“对,一家年糕瓣一个尺寸,放到别人家就不能复圆了。”姥爷的话至今让我开悟。有多少人,想去充当别人家的那瓣年糕,为了复圆,终究伤痕累累,也很难圆自己的位。“姥爷,豆包意味着什么?”“也是团团圆圆。”“那发糕呢?它也圆圆,对吗?”“对,还有多多发财。”在那个贫困的年代,人们多么希望多多发财。那个年是我印象中,最热闹的一年。家里除了我还有姥姥姥爷,大舅大舅妈,二舅,二姨三姨,四舅和五舅,老姨和小舅舅。我就喜欢过年。腊月三十那天早晨起床以后,姥姥在一个大锅里面煮肉,在另一个一个大锅里面蒸馒头。之后就是炖菜,炒菜。基本都是六个碟子,六个碗。这种菜的设计在农村叫六顶六,六六大腊月三十那天早晨起床以后,姥姥在一个大锅里面煮肉,在另一个一个大锅里面蒸馒头。之后就是炖菜,炒菜。基本都是六个碟子,六个碗。这种菜的设计在农村叫六顶六,六六大顺的意思。一碗小鸡炖蘑菇,一碗猪肉做的三间,一碗猪肉的白片,一碗海带炖粉条,一碗干豆角子炖排骨,还有猪肉皮炖野鸡。六个盘子:一般都是有一盘子花生米,一盘子醋卤白菜片儿,一盘子白菜心拌粉条,煎一盘海刀鱼,盘子杏仁拌黄豆,一盘是土豆片炒红蘑菇。这顿饭通常是在下午2点左右吃,因为要喝酒会吃很长时间。席间姥爷会和这些孩子们做一些新年的计划。“会奇,今年你们俩再生个孩子,去佛爷洞上香,要个男孩儿。”姥姥先对大舅说话了。“过完年我就到洞里去烧香。”大舅立即答应姥姥。“会春,你今年也得要孩子了,结婚生子不能再拖了。”姥爷也对二舅说话了。“听您的,爹!”二舅回了老爷的话。“会花,今年你也结婚吧。”姥姥对二姨提出要求。“会叶,你和你刘大爷家的大儿子,今年把婚定了。那家人挺好的,凤占人也聪明,将来是条汉子。”姥爷对三姨的婚事提出计划。“爹,您说了算。”三姨回答到。“姥爷,那我今年是什么打算?”我看大家都有计划了,也着急问问姥爷。“姥爷,那我今年是什么打算?”我看大家都有计划了,也着急问问姥爷。“你今年把黑牙砟子,换成小白牙。”“哈哈哈哈哈……”大家都笑起来。“你着急啊,也给你找个婆家。”姥姥风趣地说。大家有说有笑的吃完了团圆饭。饭后二姨三姨就赶紧去捞酸菜,扒白菜,开始剁饺子馅儿,准备包饺子了。包饺子的时候,还要往饺子馅里面放几个硬币。因为多年的习俗认为,谁吃到有硬币的饺子,谁在新的一年里比较走运。记忆中,年前姥姥和姥爷每年都赞很多硬币,一边数着硬币一边说,“多放上几个,让孩子们都吃到硬币,让他们都感觉到自己是幸运儿,一年就好过了,也就有奔头了。”九点多钟的时候,姥爷就拿一些准备好的干柴开始生火了,除夕夜姥姥村庄里,几乎每家的干柴都得有崖柏,点燃后的崖柏,有一股浓香味,除夕夜整个村庄里都弥漫着一股香香的崖柏味,至今我仍然回忆那个过年的味道,是一股在城里无法闻到的味道。十点多钟,火盆里的火已经很旺了,舅舅们开始点燃二踢脚,吉祥鞭等。村子里如果有一家鞭炮响起,随即其他所有人家的鞭炮也跟着响起。放完鞭炮,就开始拜年,舅舅们都要给姥姥姥爷磕头拜年,几个姨们要给姥姥姥爷问好,我要给所有人问好。拜年结束后开始吃长岁饺子。吃完以后,姥姥要领我们几个小一点的孩子睡觉,几个舅舅和姨们要打扑克守岁到天亮。拜年结束后开始吃长岁饺子。吃完以后,姥姥要领我们几个小一点的孩子睡觉,几个舅舅和姨们要打扑克守岁到天亮。初一的早晨还要吃上一顿饺子,饺子吃完了,舅舅们和姨们都要给我一点压岁钱。一般是五分,一毛,两毛的。早晨这顿饭要早一点吃,因为有人要来拜年。拜年时,如果是这一年里新结婚的媳妇来拜年,还要给她们压岁钱。姥姥村子里的人是同族而居。来拜年的人,男生和媳妇们一定要磕头,女孩们问好即可。“老爷,为什么大家每年都要磕头啊?”我问到。“每年拜年磕一个头,大家的关系就拉近了。如果两个人在这一年当中,没有什么矛盾,磕一个头,那么他们的关系会更亲近,如果在这一年里,他们有了矛盾,磕了一个头,矛盾就化解了。”“那小舅那天还抢我的东西了呢?”“记住,这是风俗。小舅是长辈,长辈儿不给小辈磕头。没出嫁的女孩也不给长辈磕头。出了嫁的女孩,回到娘家来,仍然不给娘家的长辈们磕头,但是,出了嫁的女人,在婆婆家,要给所有的长辈们磕头。”“我记住了,姥爷。我是女孩我不用磕头,我当妈妈的时候就要磕头了。”“快准备好有人来磕头了!”三舅在外面喊道。“好大爷!好大娘!我给你们磕头了。”前院的舅舅,给姥姥和姥爷来拜年了。“哎,我们接接呢,快起来,地上有土。坐下喝点茶,吃几个瓜子。”别人来拜年,姥姥和姥爷都说这句话。“哎,我们接接呢,快起来,地上有土。坐下喝点茶,吃几个瓜子。”别人来拜年,姥姥和姥爷都说这句话。拜年的男男女女,哩哩啦啦地要持续一个上午。有结伴而行的,有两口一起来的,还有单独来的。几个舅舅,到外面去拜年,也拜了一上午,到中午饭的时候才能回来。二姨和三姨,去和同伴们打扑克了,到了做饭的时间就得回来。一个上午家里就剩小姨,小舅舅和我了。姥姥和姥爷也要出去磕几个头。因为村里也有几个比他们俩年长的,他们俩还得拜家堂。出门去拜年的人,首先去拜家堂,供奉祖先的地方叫家堂。老家的风俗是:年三十下午,天黑之前,家族里的几个男孩子要到祖坟地里,烧上香和纸,然后嘴里叨咕着,“列祖列宗们,回家过年去了!”几个男孩子在前面走着,嘴里不断说着,“跟我们一起走吧,过年了,回家吧。”这个过程叫“请年”去请年的几个男孩子,把祖宗们请到家族里,最长辈最年长的家来过年,这样安排是因为,这位最长辈除了祭灵之外,不用再出去磕头了。在几个男孩子去请年的时候,族人们必须把家谱供起来。家谱要挂在墙上,下面放一个长长的上香案柜,柜子中间一定对准墙上的家谱,柜子上要放共品。中间放两个香炉碗,在香在几个男孩子去请年的时候,族人们必须把家谱供起来。家谱要挂在墙上,下面放一个长长的上香案柜,柜子中间一定对准墙上的家谱,柜子上要放共品。中间放两个香炉碗,在香炉碗旁边,是几把香,香炉碗前面放三个酒盅,酒盅里斟满酒,从请年的回来起,香火不许灭,一直烧到送年。香炉碗的左右面各放五大碗供饭,(上供的米饭是大半熟的,我看见姥姥做过。方法是:把两个一样大的碗都装上满满的米饭,然后把两个碗口往一起扣,上下放置,把上面的碗转三圈,放在柜子上后,再把上面的碗拿下来,在正中间插上一双筷子,一碗供饭就做好了。)供饭的左右两面,各有一盘馒头,每个盘子里只放五个馒头。(姥姥告诉我的,上供的馒头不许“咧嘴”,但是可以大。)每个馒头正上方都点着五个点,那五个点构成十字状,横看是三个点,竖看也是三个点,点和点之间是等距的。吃饺子的日子,在香炉碗前面放上两碗饺子,每次上供,每碗里都只有三个饺子。除夕夜人们吃什么,就祭奠什么。到初二晚上,有的地方是初三早晨,本族人们来到家谱前扣头,按长辈们排在前面,小辈们排在后的顺序跪着。由那位最年长的族人说话,“各位列祖列宗,年过完了,你们回去过日子吧,这几天有不周到的地方还请原谅! 希望各位列祖列宗在阴间那边保佑我们阳间的子孙们平安健康发财!”“列祖列宗,保佑我们平安健康发财!”族人们说三次,扣头三次。然后由几个本族壮汉,先出去,他们手里拿着点燃的三张纸和一把香,嘴里喊着,“列祖列宗们跟我们走,我们送你们上路!”其他人再转过头来,扣头恭送列祖列宗们回家过日子去然后由几个本族壮汉,先出去,他们手里拿着点燃的三张纸和一把香,嘴里喊着,“列祖列宗们跟我们走,我们送你们上路!”其他人再转过头来,扣头恭送列祖列宗们回家过日子去了。送路的几个壮汉,送到西面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即可回来。这个活动叫做“送年”。正月初五叫破五。也就是人们说的,冲破自我,打破自我,不断前进的意思。这一天也要吃饺子。正月初六,人们可以出门去拜年了,如果是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新结婚的姑娘,要带着姑爷回娘家来拜年,姑娘和新姑爷受到家族们的最高待遇,家家都要请姑娘和新姑爷吃饭,年长的要陪着,姑娘的爸爸妈妈也要陪着,一般要一直住到正月十四的上午才回去。由于同族而居,家族的人很多,而且每家都要请上姑娘和新姑爷吃顿饭,由于他们拜年的日子还短,所以有的时候一天要吃上五顿饭,来拜年的小两口光吃饭就累够呛。新姑爷去拜年,是由小舅子(媳妇的弟弟)领着,挨家串户去拜年,每家都要拿上礼物。在姑爷回去的时候,每家要拿上比礼物再高一些的现金作为回礼。正月初七叫“人兴日”。这一天要吃面条,把面条拿到孩子的脖子上绕一圈,叫栓小孩,说这一拴,孩子就无灾无祸了。最有意思的是正月十五了,老家的人们称呼这一天为灯节,不叫元宵节。灯节要撒灯,所谓的灯,就是把苞米轴子压碎,正月十三那天,人们把苞米轴弄碎,碎的相当于核桃那么大一块,然后撒上柴油,把它们给点着,放在一铁筐里面,铁筐的提手比较灯节要撒灯,所谓的灯,就是把苞米轴子压碎,正月十三那天,人们把苞米轴弄碎,碎的相当于核桃那么大一块,然后撒上柴油,把它们给点着,放在一铁筐里面,铁筐的提手比较高,因为怕烫着手,提着铁筐到每家院子里面去,往过道上撒一些,每家每户都送,撒灯的人们不落门儿,就是给每户人家都送去五谷丰登的意思。这一天通常还有秧歌,秧歌队也是到每家的院子里扭一会儿,仍然是祈求明年五谷丰登,吉祥好运。正月十六日那天叫“跑百病”,孩子们都要到稍远一点的地方去生火,烤饺子,烤豆包,烤馒头,烤好后再全部吃了,老人们说吃了这种食物之后,在这一年里百病不犯。正月二十五那天叫“天仓日”。早上起来,姥爷要在院子里,用灶膛里的灰,画上几个粮食囤的图案。仍然是祈求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粮满仓。早晨仍然要吃饺子,中午也要炒上几个菜,和平常吃的不一样,庆祝一下。接下来就是二月二了。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活动挺多。姥姥家人,无论大人孩子都要理发剪发洗发,叫敬龙头;摊煎饼,叫吃龙皮;吃豆芽(前几天就生上黄豆牙,在这天黄豆已经发芽了),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活动挺多。姥姥家人,无论大人孩子都要理发剪发洗发,叫敬龙头;摊煎饼,叫吃龙皮;吃豆芽(前几天就生上黄豆牙,在这天黄豆已经发芽了),如果是家里有新媳妇的,一定要生黄豆芽,吃黄豆芽。人们常说:2月2日生豆芽,丫头小子往家爬,农村人特别喜欢孩子,他们用各种方法祈求家里多子多孙;串龙尾儿给小孩子佩戴,龙尾儿的做法是:用一条稍长的红线的一头折几折做成流苏,把流苏固定好,就开始串串,第一节是爆米花或者猪尾骨,第二节,直径2厘米的圆形红布片,第三节就是把最细的高粱挺杆,剪成2厘米左右那么长的一小段,第四节再放放上一节猪尾巴骨或者一个爆米花,第五节再放放上一圆形红布片,然后再循环串到15厘米左右时,就算串好一串龙尾儿了。然后把它钉在孩子的右肩膀的后面,一个孩子要盯上两串龙尾儿,一直背到龙尾儿自然坏了为止,有望子成龙的寓意。腊月杀的猪,猪头挂在外面冻着一定要等到二月二这天再吃,叫吃龙头。二月二过完了,这春节才算过完了,姥姥说,年也过完了,节也过完了,懒老婆上旁边掉泪儿去了。再也没有借口吃一顿饺子,吃一顿肉的了,这时起我们北方农民们开始备耕了。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