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战国秦汉【104】长平之战(1)导火索
战国史上最激烈惨烈,最富有争议的一战—长平之战,要开始了。我们前文说到,白起在264年伐韩,拔九城,在263年,取南阳,封锁了太行山道。此次战略目标实施,除了履行的是“远交近攻”对周边国家逐步蚕食战略,我觉得,更是对之前张仪的建议,将韩南北领域拦腰斩断的一种战略实施。
我在行文到此,有些不知所措。一个是因长平之战的重要性,此战不仅对秦赵韩三国的国际地位有着重要影响,更是决定着战国七雄之后的历史进程。再一个,长平之战因资料的缺失,很多细节东西不好把控,从而带来了很多的疑问,比如说,对于上党郡,赵国到底要不要争夺?对于赵括,是否真是如历史记载般不堪重用?还有,为什么在此战中,赵王铁了心要用赵括,而不用其他名将?白起真的那么残暴吗?种种的大疑点套着小疑点,让我丧失了对此文的书写信心。
历史的种种谜团,带给后人的无限猜想,而后人的立脚点,大多数也是在依靠仅有的文字,或是历史的经验在以后事推前事。不管怎么说,这便是历史的诱人之处。在资治通鉴中,虽然对此战描写文墨颇多,但也是只有几个人,几件事的重点介绍,对于不可把控的事件,我觉得司马老先生尽了最大努力来突出重点,还原始末,以及怀着历史讲述着的中立态度来谈论这些事情。
那么,在这个故事里,我还是尽量依托于资治通鉴。在述说原文的同时,尽力看看司马老先生到底想在这个故事中说些什么。
当然,如我所说,这段故事破费笔墨,翻译起来工作量挺大。这次,我尽量换个形式讲述这段故事。
通鉴里说在262年左右,应是白起占领修武并封锁太行道之后,又迅速占领了韩国野王,野王是现在的河南沁阳市。这样一来,结合之前所占的修武,秦军将韩国南北拦腰斩断。韩国的领土范围大致是个葫芦形,及南北宽厚,腰部窄小。而秦军,正是将这个腰部切断了。这样形成了一种什么局面?秦军在逼韩国就范,以韩国的尿性,大概率要舍弃北部地区献与秦国,或者再次割让黄河南岸领土,但是割让南岸风险极高,会让秦军列于韩国首都新郑家门口。
占领野王后,上党与韩国政府的联系被切断。为什么两座城池就能将韩国政府与上党的联系切断?这里不得不提到太行八陉,古代太行山出入道路有八条,分别为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在南太行山脉,进入太行山区道路有四条,分别为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其中秦、韩之前各控制一条,魏、赵各控制一条。在这个阶段,秦军至少掌控了一条或两条,即南太行山进入上党地区的重要路径-太行径、白径。而上党的地理形势,呈口袋形状,北部宽阔,南部狭窄,本身便是高地,周围都是险要山岭。此时南口已被封锁,剩下的一条路径,只剩通往赵国的路了。
太行八陉古道(网图侵删)在这危急时刻,上党太守冯亭与军民商议去留问题。上党被献或被秦攻,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况且目前与韩国政府已失去联系,韩政府即使想救援,已经无能为力,不如投靠赵国,起码是三晋子民嘛。再一个,如果赵国接受这篇土地,秦就会攻赵。秦一旦攻赵,韩国和赵国一定会联合起来两面夹击,有胜算。
于是上党便派使者看看赵王的意见。赵国统治者目前为赵孝成王,年龄不详,应为热血青年,他于前266年即位,当时还是太后掌控朝政,可见在这时期,至多是20郎当岁。此刻,见上党主动来投靠,对于要或不要此地便有些摇摆。
秦军在近几年对赵战中并未讨到好处,在前269年,阙与之战大败。前265年,又被赵齐联军击退。此刻在年轻的赵孝成王眼里,应该觉得有与秦一战之力。且此时的态势,为赵孝成王掌权后首次处理纷乱的国际形势。面对来势汹汹的秦军,作为一个热血青年,作为一个赵国人,他爷爷赵武灵王年幼上台时,面对诸侯责难的气魄还历历在目,再加上手下良将众多,他并未对秦国有着多大的恐惧心理。
况且上党地区离家门口不远,如果顺利接收,整个太行山脉,都会被赵国掌控。拿下呢?扩大战略纵深。不拿呢?似乎又没有什么损失,毕竟他们可以依靠太行山的西侧滏口陉对秦军进行封锁。
于是赵孝成王便与大臣商议,不料平阳君当即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平阳君说:“圣人甚祸无故之利”。就是说世界上根本不会天上掉馅饼,并继续引申,秦军拦腰截断韩国领土,就是在逼迫韩国就范,如果此时我们凭白无故得到上党郡,那些在前方对垒杀敌的秦军怎么想?一定会激起秦国的愤怒。那么,韩上党为什么这么够意思主动投靠我们?不就是想嫁祸于我国吗?再说个很现实的话,“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弱小,弱小固能得之于强大乎?”胳膊再强也拧不过大腿,我看我们还是算了吧。
赵孝成王听了这些很气馁,便又询问平原君,平原君说这是好事,为什么不干,便建议拿下。这个事情又成为心理学的范畴了,对于摇摆不定的主意,自我方面一定有一个偏向考虑,如果不停地询问别人,只是为最后自我的决定找个借口罢了。
说干就干,赵王立刻派平原君去接收上党事宜。封上党郡冯亭三万户城市,号华阳君。封所属县令三个千户城市,为侯。其他官吏都擢升三级。
冯亭见状痛苦流涕,感觉自己做了件错事,靠出卖主子土地求荣。
而上党投靠赵国这件事,无疑激起了秦国怒火,秦王的臭脾气又上头了,立刻转移战略目标,决定与赵国死磕上党。而韩国也傻眼了,没想到啊,冯亭竟不与韩王商量(也没法商量)就擅自做主投赵,一方面没办法跟秦王解释,另一方面,韩国也想看看战争走向,如果赵国将秦军击退,好像也是件好事。如果赵国失败,那正好,本来就想舍弃上党地,在决策上面,好像也没什么损失吧。
上党事件无疑是长平之战的导火索,甚至差点引发了世界大战。因为上党这块肥肉的缘故,秦国想拿,韩国想献给秦国继续摇尾巴,而魏国也想乘乱得点利益。只不过这几方势力打好的算盘,最后被小人物冯亭的随意行为彻底打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