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爱,让时间永恒
要创造一个世界,有时候只需要一支笔和一张纸,甚至只是一个念头。
1989年,24岁的J·K·罗琳在曼彻斯特前往伦敦的火车旅途中,一个瘦弱、戴着眼镜的黑发小巫师,一直在车窗外对着她微笑。他的出现使她萌生了创作哈利·波特的念头。虽然当时她的手边没有纸和笔,但她已经开始了天马行空地想象,一个前所未有的魔法世界,渐渐在她的脑海中成型。
于是,哈利·波特诞生了——一个11岁的小男孩,瘦小的个子,黑色乱蓬蓬的头发,明亮的绿色眼睛,戴着圆形眼镜,前额上有一道细长、闪电状的伤疤。
就这样,那个名叫哈利·波特的男孩与他的魔法世界自此诞生。
《哈利·波特》系列共七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波特与密室》、《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现如今,《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已被翻译成75种语言,哈利·波特也成为风靡全球的魔法人物。据统计,这世界上每30秒就会有一个人开始阅读这个系列。
《哈利·波特》承载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与美好向往。
20年前,根据《哈利·波特》改编的同名电影让全球的少年儿童为之疯狂。20年后,当初的少年都已长大成人,但哈迷们的热情从未随着时间的远去而消散。
魔法世界依然是很多人的信仰,要向那个承载了深深情感与青春记忆的世界道别,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很多人都说:「宁愿相信自己是麻瓜,也不相信这世界上没魔法。」
从小被寄养在姨妈家里的哈利·波特,饱受姨妈一家人的歧视与欺侮,然而就在11岁生日那天,哈利·波特得知了自己原本是巫师,并且被录取为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中的一员。
登上霍格沃茨特快列车,哈利开始了他的魔幻旅程,一切都那么新奇。
在霍格沃兹等待他的,是一场更宏大、更危险、更艰苦的冒险之旅。
在去往霍格沃兹的列车上,哈利遇见了自己的人生挚友—— 天才学霸赫敏和傻憨正直的罗恩。
此后他们互相支撑,互相依靠,一起走过了惊心动魄的成长岁月。
许多魔法课程也正在等着他研习:有飞行课、黑魔法防御术、魔药学与变形魔法等等,当然还有让所有魔法师疯狂的魁地奇球赛。
.......
少东家考虑了一下,透漏太多精彩内容会让你失去太多的阅读快感和期待,在这里就不再具体分享了。
有太多人在哈利的成长之路上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帮助与支持,没有他们,「天选之子」哈利的命定之路不可能成功。
魔法世界最强大的巫师、哈利成长之路上不可或缺的良师、霍格沃茨的校长邓布利多
哈利爸爸的挚友小天狼星是哈利的保护伞,是能带给他安全感的家人,即便他并没有陪伴哈利很久就牺牲了,但那份短暂的陪伴,也算填补了哈利缺失已久的亲情之爱。
对于全部的哈迷而言又爱又恨的存在—— 斯内普教授。
看似永远冷酷无情、不苟言笑、刻意苛责哈利的斯内普教授,其实是整部小说中最让人心酸的人物。
在他的血液之中融合了对哈利妈妈至死不渝的爱,和对哈利爸爸难以磨灭的恨,二者交融让他对哈利的感情既复杂又矛盾。
但就是这样的他,默默地保护着哈利,即便被所有人误解、辱骂,他也从不曾辩白什么,直到最后带着自己的遗憾与悲伤死去。
哈利的妻子金妮、韦斯莱全家、朋友纳威、霍格沃兹教授麦格、卢平、疯眼汉穆迪……
回看哈利的成长史,你会发现其实并不都是美好。在成长的过程中,他几乎失去了所有曾经的保护者:父母、教父小天狼星、邓布利多校长、斯内普教授、卢平夫妇、海瑟薇、多比……
J. K 罗琳说,这些角色的离开是为了让哈利摆脱依赖,彻底长大。
他在狼狈与挫败之中不断成长,在孤独与反复失去中备受折磨,但不变的,是他始终放在心里的爱与勇气,是身边人不断给予他的爱与支持。
《哈利·波特》小说中的善与恶的矛盾对立主要分为两条线索:第一条是以哈利与伏地魔为代表的善与恶的对立,第二条是以哈利自我心中对于恶的抗争作为暗线而展开的。正是因为故事的设定有着哈利的自我抗争,也才使其英雄形象更为饱满。
虽然魔法世界对于孩子们来说是神奇梦幻的,但是,在这样一个世界中也随时能够找到现实的影子。小说的本身也具有深刻地现实性。哈利作为小说的主人公虽然是英雄的象征,但是,罗琳女士并没有把哈利塑造成—个无所不能、如同神一样的英雄,这个孩子也有缺点,比如不太喜欢学习,有时会偷懒,有成长中的各种问题。
这种“不完美”却赢得了读者的认可,他们在哈利身上看到了自己。
生活总是深刻的向我们证明,不是所有的感情都像《哈利·波特》里那样纯粹、深刻与美好。唯有在哈利·波特的世界里,我们可以保有天真与冒险,就算会恐惧会脆弱也不必害怕被责备;就算偶尔搞砸一切,也能被给予重新开始、继续成长的机会;就算「邪恶永存」,也始终相信「爱能战胜一切」。
这份埋藏在心底绵延不断的爱与勇气,还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大概就是我们热爱《哈利·波特》的原因吧。
是爱,让时间永恒!